【題目】恩格斯曾把細胞學說譽為19世紀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這主要是著眼于細胞學說

A.標志著早期進化思想的形成  B.為生命科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C.促進了新能源的開發(fā)     D.促進了人類對植物的研究

【答案】B

【解析】

細胞學說認為一切生物都由細胞組成,細胞是生命的結構單位,細胞只能由細胞分裂而來。細胞學說論證了整個生物界在結構上的統(tǒng)一性,以及在進化上的共同起源。這一學說的建立推動了生物學的發(fā)展,并為辯證唯物論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學依據(jù),因而恩格斯曾把細胞學說譽為 19 世紀最重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故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聲波測速儀測量車速的示意圖測速儀發(fā)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根據(jù)發(fā)出和接收到的信號間的時間差,測出被測物體的速度圖乙中p1、p2是測速儀發(fā)出的超聲波信號,n1n2分別是p1、p2由汽車反射回來的信號設測速儀勻速掃描p1p2之間的時間間隔Δt=1.0 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v=340 m/s,若汽車是勻速行駛的,則根據(jù)圖乙可知,汽車在接收到p1、p2兩個信號之間的時間內(nèi)前進的距離是________m,汽車的速度是________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飛車走壁的演員騎著摩托車飛駛在光滑的圓臺形筒壁上,筒的軸線垂直于水平面,圓臺筒固定不動,F(xiàn)將圓臺筒簡化為如圖乙所示,若演員騎著摩托車先后在A、B兩處緊貼著內(nèi)壁分別在圖乙中虛線所示的水平面內(nèi)做勻速圓周運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處的線速度大于B處的線速度

B.A處的角速度大于B處的角速度

C.A處對筒的壓力大于B處對筒的壓力

D.A處的向心力大于B處的向心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駛的汽車之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為v=40m/s。假設前方汽車突然停止,后面司機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經(jīng)操縱剎車到汽車開始減速經(jīng)歷的時間(即反應時間)t=0.5s。剎車時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4m/s2。求該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的距離至少應為多少?(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物體相互作用時,先有作用力而后才有反作用力

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因此它們的合力為零

C. 壓力和支持力總是互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兩者大小總是相等,方向相反的

D. 馬能將車拉動,是因為馬拉車的力大于車拉馬的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兩波源分別位于x=-2×10-1m和x=12×10-1m處,形成兩列分別沿x軸正方向和負方向傳播的簡諧橫波,兩列波的波速均為v=0.4m/s,兩波源的振幅均為2cm,t=0時刻兩波的圖象如圖中所示,此時平衡位置處于x=0.2m和x=0.8m的質點PQ剛開始振動。質點M的平衡位置處于x=0.5m處,關于各質點運動情況判斷正確的是

A. 質點M剛開始振動時的方向沿y軸的負方向

B. t=0.75s時刻,質點P、Q都運動到M

C. t=1s時刻,質點M的位移為4cm

D. 這兩列波相遇時將發(fā)生干涉,M點振動始終加強,位移始終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站在自由落體的電梯中隨電梯下落,則(

A. 人處于失重狀態(tài) B. 人不受重力作用

C. 人處于超重狀態(tài) D. 人不會出現(xiàn)超重或失重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小球在桌面上從靜止開始做加速直線運動,現(xiàn)用高速攝影機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記錄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將小球的位置編號如圖甲所示,1位置恰對應小球剛開始運動的瞬間作為零時刻攝影機連續(xù)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均相同

(1)小球從1位置到6位置的運動過程中經(jīng)過各位置的速度分別為v1=0,v2=0.06 m/s,v3________ m/s,v4=0.18 m/s,v5________ m/s.

(2)在圖乙所示的坐標紙上作出小球的速度時間圖象(保留描點痕跡)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理量屬于矢量的是

A. 電流強度 B. 磁通量 C. 電動勢 D. 磁感應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