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是某實驗室在相同的縫寬、相同的雙縫間距以及相同的縫到光屏的距離的實驗條件下獲得的紅光和藍光的干涉、衍射圖樣,可以看出,干涉圖樣與衍射圖樣之間有許多共同點,請通過比較寫出其中的兩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為明暗相間條紋 中央都為亮條紋 條紋間距的寬窄都與光的頻率有關(guān)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小明同學在學完力的合成與分解后,想在家里做實驗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他從學校的實驗室里借來兩只彈簧測力計,按如下步驟進行實驗:A.在墻上貼一張白紙用來記錄彈簧彈力的大小和方向. B.在一只彈簧測力計的下端懸掛一裝滿水的水杯,記下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F. C.將一根大約30cm長的細線從杯帶中穿過,再將細線兩端拴在兩只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在靠近白紙?zhí)幱檬謱ΨQ地拉開細線,使兩只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相等,在白紙上記下細線的方向和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如圖甲所示. D.在白紙上按一定標度作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彈力的圖示,如圖乙所示,根據(jù)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可求出這兩個力的合力F′.(1)在步驟C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
3.00
3.00
N.(2)在步驟D中,合力F′=
5.3
5.3
N.  (3)
在實驗誤差范圍內(nèi),F(xiàn)與F′相同
在實驗誤差范圍內(nèi),F(xiàn)與F′相同
,可以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2)如圖是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4條紙帶A、B、C、D,某同學在每條紙帶上取了連續(xù)的4個點,并用刻度尺測出了相鄰兩個點間距離.其中一條紙帶是用重錘做的“測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實驗時打出的,則該紙帶是(所用交流電頻率為50Hz)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實驗室給同學們提供了如下實驗器材:滑輪、小車、小木塊、長木板、停表、砝碼、彈簧測力計、直尺,要求同學們用它們來粗略驗證牛頓第二定律.
(1)實驗中因涉及的物理量較多,必須采用
控制變量
控制變量
法來完成該實驗.
(2)某同學的做法是:將長木板的一端墊小木塊構(gòu)成一斜面,用小木塊改變斜面的傾角,保持滑輪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讓小車沿不同傾角的斜面由頂端無初速釋放,用停表記錄小車滑到斜面底端的時間.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改變斜面傾角的目的是:
改變小車所受的合外力
改變小車所受的合外力

②用停表記錄小車下滑相同距離(從斜面頂端到底端)所經(jīng)歷的時間,而不是記錄下滑相同時間所對應的下滑距離,這樣做的原因是
記錄更準確
記錄更準確

(3)如果要較準確地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則需利用打點計時器來記錄小車的運動情況.如下圖是某同學得到的一條用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并在其上取了O、A、B、C、D、E、F共7個計數(shù)點(圖中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計時器打下的點未畫出),打點計時器接的是50Hz的低壓交流電源.他將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紙上,其零刻線和計數(shù)點O對齊.

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計算打點計時器在打A、B、C、D、E各點時物體的瞬時速度,其中打E
點時的速度是
0.230
0.230
m/s.加速度的大小是
0.233
0.233
m/s2.(取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9?朝陽區(qū)一模)(1)如圖1所示,是某同學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按照一定的標度畫出的力的圖示.F1、F2、F、F′中不是由彈簧測力計測得的力是
F′
F′
(填字母).在該實驗中需要記錄和觀察的是
AD
AD

A.記錄F1、F2的大小和方向
B.記錄F1、F2的夾角
C.觀察F1、F2的大小是否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相同
D.觀察F、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相同
(2)要測量一未知電阻Rx的阻值,實驗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A.待測電阻Rx
B.電源E:電動勢約為3V
C.電流表A1:量程為0~5mA,內(nèi)阻r1不超過10Ω
D.電流表A2:量程為0~1mA,內(nèi)阻r2為50Ω
E.滑動變阻器R:最大阻值為50Ω
F.電阻箱R′:阻值0~9 999.9Ω
G.開關(guān)、導線若干
①由于沒有電壓表,甲同學利用電流表A2和電阻箱改裝了一個0~3V的電壓表(表盤刻度為改),則電流表A2應與電阻箱
串聯(lián)
串聯(lián)
(填“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電阻箱的阻值應為
2950
2950
Ω.該同學利用電流表內(nèi)接法和電流表外接法分別測量Rx兩端的電壓和通過Rx的電流,讀出兩表的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接法次數(shù)物理量
接法一 接法二
1 2 3 1 2 3
A1:I1/mA 1.50 2.00 2.50 1.50 2.00 2.50
A2:I2/mA 0.50 0.67 0.84 0.43 0.57 0.71
請你根據(jù)測量結(jié)果判斷接法二是電流表
(填“內(nèi)”或“外”)接法.用表示A2改裝后的電壓表,在測量Rx的以下實驗電路中誤差較小的是
B
B


②為測量電阻Rx,乙同學設計了如圖2電路,他確定:只要保持滑動變阻器的畫片P位置固定,無論怎樣調(diào)節(jié)電阻箱,分壓電路的輸出電壓變化都很�。@是因為待測電阻Rx
遠大于
遠大于
滑動變阻器R(填“遠大于”、“遠小于”或“大致等于”).
他的操作步驟如下:
A.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放在最左端,閉合開關(guān)S;
B.將電阻箱的阻值調(diào)節(jié)到零,調(diào)節(jié)滑動變器,使電流表A2的指針達到滿偏;
C.保持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不動,調(diào)節(jié)電阻箱,使電流表的指針達到半偏;
D.讀出電阻箱的示數(shù),記為R0;
E.斷開開關(guān),整理器材.
請你根據(jù)已知量與測量量,寫出待測電阻Rx的表達式
R0-r2
R0-r2
.該測量值與真實值相比
偏大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1)如圖1所示,是某同學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按照一定的標度畫出的力的圖示.F1、F2、F、F′中不是由彈簧測力計測得的力是______(填字母).在該實驗中需要記錄和觀察的是______.
A.記錄F1、F2的大小和方向
B.記錄F1、F2的夾角
C.觀察F1、F2的大小是否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相同
D.觀察F、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相同
(2)要測量一未知電阻Rx的阻值,實驗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A.待測電阻Rx
B.電源E:電動勢約為3V
C.電流表A1:量程為0~5mA,內(nèi)阻r1不超過10Ω
D.電流表A2:量程為0~1mA,內(nèi)阻r2為50Ω
E.滑動變阻器R:最大阻值為50Ω
F.電阻箱R′:阻值0~9 999.9Ω
G.開關(guān)、導線若干
①由于沒有電壓表,甲同學利用電流表A2和電阻箱改裝了一個0~3V的電壓表(表盤刻度為改),則電流表A2應與電阻箱______(填“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電阻箱的阻值應為______Ω.該同學利用電流表內(nèi)接法和電流表外接法分別測量Rx兩端的電壓和通過Rx的電流,讀出兩表的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接法次數(shù)物理量
接法一 接法二
1 2 3 1 2 3
A1:I1/mA 1.50 2.00 2.50 1.50 2.00 2.50
A2:I2/mA 0.50 0.67 0.84 0.43 0.57 0.71
請你根據(jù)測量結(jié)果判斷接法二是電流表______(填“內(nèi)”或“外”)接法.用表示A2改裝后的電壓表,在測量Rx的以下實驗電路中誤差較小的是______.

精英家教網(wǎng)

②為測量電阻Rx,乙同學設計了如圖2電路,他確定:只要保持滑動變阻器的畫片P位置固定,無論怎樣調(diào)節(jié)電阻箱,分壓電路的輸出電壓變化都很�。@是因為待測電阻Rx______滑動變阻器R(填“遠大于”、“遠小于”或“大致等于”).
他的操作步驟如下:
A.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放在最左端,閉合開關(guān)S;
B.將電阻箱的阻值調(diào)節(jié)到零,調(diào)節(jié)滑動變器,使電流表A2的指針達到滿偏;
C.保持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不動,調(diào)節(jié)電阻箱,使電流表的指針達到半偏;
D.讀出電阻箱的示數(shù),記為R0;
E.斷開開關(guān),整理器材.
請你根據(jù)已知量與測量量,寫出待測電阻Rx的表達式______.該測量值與真實值相比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