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 所示,面積足夠大的、板間距離為d的兩平行金屬板豎直放置,與直流電壓為U的電源連接,板間放一半徑為R(2R<d)的絕緣金屬球殼,C、D是球殼水平直徑上的兩點,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由于靜電感應(yīng),球殼上C、D兩點電勢差為
B.由于靜電感應(yīng),球殼中心O點場強為零
C.用手摸一下球殼,再拿去平行金屬板,球殼帶正電
D.用手摸一下球殼,再拿去平行金屬板,球殼帶負電
BD

試題分析:金屬球殼處于帶電金屬板之間,達到靜電平衡后為等勢體,所以內(nèi)部場強為零,故選項A錯誤B正確;由于金屬球殼的電勢高于負極板,用手摸時金屬球殼帶負電,然后拿走極板后球殼上帶負電,故選項C錯誤D正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圖所示,等量異種點電荷相距為2L,固定在水平線上的M、N兩點,電荷量均為Q.有一帶正電的小球質(zhì)量為m,電荷量q(可視為點電荷),固定在長為L的絕緣輕質(zhì)細桿的一端,桿的另一端可繞光滑軸0轉(zhuǎn)動,0在MN的垂直平分線上方距MN為L處.現(xiàn)在把桿拉至水平(與MN平行)并由靜止釋放,運動中經(jīng)過最低點B時,小球的速度為v.已知靜電力常量為k,取O處電勢為零,忽略q對+Q、-Q形成電場的影響,求:
(1)在+Q、-Q形成的電場中,A點的電勢φA
(2)小球經(jīng)過B點時對細桿的拉力大小
(3)小球繼續(xù)向左擺動,能否經(jīng)過與A等高度的C點(OC=L)?若能,求出此時的速度;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在如圖的勻強電場中,有A、B兩點,且A、B兩點間的距離為x=0.20m,已知AB連線與電場線夾角為θ=60°,今把一電荷量q=-2×10-8C的檢驗電荷放入該勻強電場中,其受到的電場力的大小為F=4.0×10-4N,方向水平向左.求:
(1)電場強度E的大小和方向;
(2)若把該檢驗電荷從A點移到B點,電勢能變化了多少;
(3)若A點為零電勢點,B點電勢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取一對用絕緣柱支撐的導體A和B,使它們彼此接觸,起初它們不帶電,分別貼在導體A、B下部的金屬箔均是閉合的。下列關(guān)于實驗現(xiàn)象描述中正確的是

A.把帶正電荷的物體C移近導體A穩(wěn)定后,A、B下部的金屬箔都會張開
B.把帶正電荷的物體C移近導體A穩(wěn)定后,只有A下部的金屬箔張開
C.把帶正電荷的物體C移近導體A后,再把B向右移動稍許使其與A分開,穩(wěn)定后A、B下部的金屬箔都還是張開的
D.把帶正電荷的物體C移近導體A后,再把B向右移動稍許使其與A分開,穩(wěn)定后A、B下部的金屬箔都閉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有一個帶正電的驗電器,當一金屬球接近它時,觀察到驗電器金屬箔的張角減小了。由此可以判定金屬球(     )
A.可能帶正電荷B.可能帶負電荷
C.可能不帶電D.以上說法都不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下圖所示是定性研究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與結(jié)構(gòu)之間的關(guān)系的裝置,平行板電容器的A板與靜電計相連,B板和靜電計金屬殼都接地。若充電后保持電容器帶電量不變,試指出下列三個圖所示的情況下,靜電計指針的偏轉(zhuǎn)角度變化情況。(填“變大”“變小”“不變”)

①正對面積減小時,靜電計指針的偏轉(zhuǎn)角度將________;
②板間距離增大時,靜電計指針的偏轉(zhuǎn)角度將________;
③插入電介質(zhì)時,靜電計指針的偏轉(zhuǎn)角度將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是模擬避雷針作用的實驗裝置

A.A放電                        
B.B放電
C.A、B一起放電                 
D.A、B之間放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避雷針利用              原理來避電:帶電云層靠近建筑物時,避雷針上產(chǎn)生的感應(yīng)電荷會通過針尖放電,逐漸中和云中的電荷,使建筑物免遭雷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在兩個固定電荷+q和-q之間放入兩個原來不帶電的導體,1、2、3、4為導體上的四個點,在達到靜電平衡后,各點的電勢分別是φ1、φ2、φ3、φ4,則(  )
A.φ4321
B.φ4321
C.φ4321
D.φ43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