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I、Ⅳ象限內有場強大小E=103V/m的勻強電場,方向與x軸正方向成45°角,Ⅱ、Ⅲ象限內有磁感應強度大小B=l T的勻強磁場,方向垂直坐標平面向里,F(xiàn)有一比荷為l04 C/kg的帶負電粒子,以速度v0=2×l03 m/s由坐標原點O垂直射入磁場,速度方向與y軸負方向成45°角。粒子重力不計。求:

(1)粒子開始在磁場中運動的軌道半徑;

(2)粒子從開始進入磁場到第二次剛進入磁場的過程所用時間;

(3)粒子從第二次進入磁場到第二次離開磁場兩位置間的距離。

【答案】(1)0.2 m (2) (3)

【解析】(1)粒子進入磁場后做勻速圓周運動,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

解得r=0.2m

(2)粒子第一次在磁場中運動的時間為:

設粒子在電場中的時間為t2;

解得

總時間:

(3)如圖所示,粒子在電場中做類平拋運動,設粒子的速度偏向角為α,粒子第二次進入磁場時的速度大小為v,y軸負方向的夾角為θ,則有tanα=2θ=α-450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qvB=m ,

粒子第二次進、出磁場處兩點間的距離:

解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半徑分別為R=1 mr=0.5 m的甲、乙兩光滑圓軌道置于同一豎直平面內,兩軌道之間由一段光滑水平軌道CD相連,在水平軌道CD上一輕彈簧被a、b兩小球夾住,現(xiàn)同時由靜止釋放兩小球,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①如果ab小球都恰好能夠通過各自圓軌道的最高點,求兩小球的質量之比;

②如果a、b小球的質量均為0.5 kg,為保證兩小球都能夠通過各自圓軌道的最高點,求釋放兩小球前彈簧彈性勢能的最小值.

【答案】(1) (2)

【解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出最高點的速度,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動量守恒定律列出等式求解;由動量守恒定律知兩小球與彈簧分離時速度大小相等,再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已知a、b小球恰好能通過各自圓軌道的最高點,則它們通過最高點時的速度大小分別為

設兩小球與彈簧分離時的速度大小分別為 ,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有

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有,。聯(lián)立以上各式解得

ma=mb=0.5 kg,由動量守恒定律知兩小球與彈簧分離時速度大小相等

a小球恰好能通過最高點時,b小球一定也能通過最高點,a小球通過最高點的速度為,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小,最小值為

【點睛】解決該題關鍵能判斷出小球能通過最高點的條件,然后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和機械能守恒定律聯(lián)立列式求解。

型】解答
束】
93

【題目】如圖所示,在第一象限內有沿y軸負方向的電場強度大小為E的勻強電場.在第二象限中,半徑為R的圓形區(qū)域內存在垂直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圓形區(qū)域與xy軸分別相切于A、C兩點.在A點正下方有一個粒子源PP可以向x軸上方各個方向射出速度大小均為v0、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電粒子(重力不計,不計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其中沿y軸正向射出的帶電粒子剛好從C點垂直于y軸進入電場.

(1)求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大小B.

(2)求帶電粒子到達x軸時的橫坐標范圍和帶電粒子到達x軸前運動時間的范圍.

(3)如果將第一象限內的電場方向改為沿x軸負方向,分析帶電粒子將從何處離開磁場,可以不寫出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半徑為r的金屬細圓環(huán)水平放置,環(huán)內存在豎直向上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B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為k>0,且為已知的常量)。

1)已知金屬環(huán)的電阻為R。根據(jù)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求金屬環(huán)的感應電動勢和感應電流I;

2麥克斯韋電磁理論認為:變化的磁場會在空間激發(fā)一種電場,這種電場與靜電場不同,稱為感生電場或渦旋電場。圖甲所示的磁場會在空間產(chǎn)生如圖乙所示的圓形渦旋電場,渦旋電場的電場線與金屬環(huán)是同心圓。金屬環(huán)中的自由電荷在渦旋電場的作用下做定向運動,形成了感應電流渦旋電場力F充當非靜電力,其大小與渦旋電場場強E的關系滿足。如果移送電荷q時非靜電力所做的功為W,那么感應電動勢。

圖甲 圖乙

a請推導證明:金屬環(huán)上某點的場強大小為;

b經(jīng)典物理學認為,金屬的電阻源于定向運動的自由電子與金屬離子(即金屬原子失去電子后的剩余部分)的碰撞。在考慮大量自由電子的統(tǒng)計結果時,電子與金屬離子的碰撞結果可視為導體對電子有連續(xù)的阻力,其大小可表示為b>0,且為已知的常量)。已知自由電子的電荷量為e,金屬環(huán)中自由電子的總數(shù)為N。展開你想象的翅膀,給出一個合理的自由電子的運動模型,并在此基礎上,求出金屬環(huán)中的感應電流I。

3)宏觀與微觀是相互聯(lián)系的。若該金屬單位體積內自由電子數(shù)為n,請你在(1)和(2)的基礎上推導該金屬的電阻率ρnb的關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寬為H的河流中,甲、乙兩船從相距HA、B兩個碼頭同時開始渡河,船頭與河岸均成60°角,兩船在靜水中的速度大小相等,且乙船恰能沿BC到達正對岸的C。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兩船不會相遇

B. 兩船在C點相遇

C. 兩船在AC的中點相遇

D. 兩船在BC的中點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探究力對初速度為零的物體做功與物體獲得速度的關系,某實驗小組采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1)實驗小組按正確的操作,將木板一端傾斜來平衡摩擦力,打出如上三條紙帶,其中符合實驗要求的是(選填紙帶的字母編號)_______。

(2)下列關于橡皮筋及其做功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

A.橡皮筋做功的值不需要測量

B.增加規(guī)格相同的橡皮筋條數(shù),使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成整數(shù)倍增加

C.在小車運動的過程中,橡皮筋一直對其做功

D.將橡皮筋的長度拉伸為原來的兩倍,橡皮筋做的功增加了兩倍

(3)在操作正確的前提下,其中打出的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用紙帶的部分進行測量;

(4)在某次實驗中,實驗小組誤將木板水平放置,小車在橡皮筋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當小車運動到某一位置,橡皮筋恰好處于原長狀態(tà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

A.此時小車速度最大

B.此時小車加速度最大

C.此后小車開始做勻速直線運動

D.當小車速度最大時,橡皮筋一定處于拉伸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矩形abdc區(qū)域中有豎直向下的勻強電場,場強大小為E,某種正粒子(不計粒子的重力)從O點以初速度v0水平射入后偏轉角為θ.現(xiàn)電場換為方向垂直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圖中未畫出),仍使該粒子穿過該區(qū)域,并使偏轉角也為θ角,若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粒子穿過電場和磁場的時間之比為,則

A. , B. ,

C.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用探究動能定理的裝置測滑塊的質量M。如圖甲所示,在水平氣墊導軌上靠近定滑輪處固定一個光電門。讓一帶有遮光片的滑塊自某一位置由靜止釋放,計時器可以顯示出遮光片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t非常小),同時用米尺測出釋放點到光電門的距離s。

(1)該同學用螺旋測微器測出遮光片的寬度d,如圖乙所示,則d________ mm。

(2)實驗中多次改變釋放點,測出多組數(shù)據(jù),描點連線,做出的圖像為一條傾斜直線,如圖丙所示。圖像的縱坐標s表示釋放點到光電門的距離,則橫坐標表示的是______。

At Bt2 C. D.

(3)已知鉤碼的質量為m,圖丙中圖線的斜率為k,重力加速度為g。根據(jù)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寫出滑塊質量的表達式M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從坐標原點O產(chǎn)生的簡諧橫波分別沿x軸正方向和負方向傳播,t=0時刻波的圖像如圖所示,此時波剛好傳播到M點,x=1m的質點P的位移為10cm,再經(jīng),質點P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質點N坐標x=-81m(圖中未畫出),則__________________。

A.波源的振動周期為1.2s

B.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下

C.波速為8m/s

D.若觀察者從M點以2m/s的速度沿x軸正方向移動,則觀察者接受到波的頻率變大

E.從t=0時刻起,當質點N第一次到達波峰位置時,質點P通過的路程為5.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固定在豎直面內的光滑絕緣軌道由水平段AB和半徑為r的半圓環(huán)段BCD平滑相切而成,過圓環(huán)直徑BOD的虛線左側存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F(xiàn)將一可視為質點的帶正電小滑塊,從水平軌道上的P點由靜止釋放,滑塊沿軌道運動到半圓環(huán)上B點時對軌道的壓力等于滑塊重力的7倍,且滑塊離開半圓環(huán)后不經(jīng)任何碰撞回到了B點。關于上述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滑塊不能沿軌道運動到最高點D

B. 滑塊兩次經(jīng)過B點時的速度相同

C. 在虛線左側,滑塊到達距水平軌道高為 的位置時,電場力的瞬時功率為零

D. PB點的距離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