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2.小強同學在做“利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時,先測得擺線長為L,擺球直徑為D,然后用秒表記錄了單擺n次全振動所用的時間為t,則
(1)該同學計算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為:g=$\frac{4{π}^{2}{n}^{2}(L+r)}{{t}^{2}}$.
(2)(多選)該同學測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BC
A.測擺線長時擺線拉得過緊
B.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
C.開始計時時,秒表提前按下
D.實驗中誤將49次全振動數為50次
(3)為了提高實驗精度,在實驗中可改變幾次擺線長L并測出相應的周期T,從而得出一組對應的L與T的數據,再以L為橫坐標.T2為縱坐標將所得數據連成直線,并求得該直線的斜率k,則重力加速度g=$\frac{4{π}^{2}}{K}$(用k表示).這種處理實驗數據的方法得到的g值與理論值相比相等(填“偏大““偏小““相等“).

分析 (1)求出單擺擺長與周期,然后由單擺的周期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
(2)根據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分析重力加速度測量值偏小的原因
(3)根據單擺的周期公式得出重力加速度g的表達式,從而判斷出g值及其偏大的原因

解答 解:(1)單擺擺長l=L+r,單擺周期T=$\frac{t}{n}$,
由單擺周期公式T=2π$\sqrt{\frac{l}{g}}$可得,g=$\frac{4{π}^{2}l}{{T}^{2}}$=$\frac{4{π}^{2}{n}^{2}(L+r)}{{t}^{2}}$
(2)A、測擺線長時擺線拉得過緊,單擺擺長偏大l,由g=$\frac{4{π}^{2}l}{{T}^{2}}$可知,
重力加速度的測量值偏大,不符合題意,故A錯誤;
B、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
計算時,仍按測量值計算,l偏小,由g=可知,重力加速度的測量值偏小,符合題意,故B正確;
C、開始計時,秒表過早按下,所測時間t偏大,由g=$\frac{4{π}^{2}l}{{T}^{2}}$=$\frac{4{π}^{2}{n}^{2}(L+r)}{{t}^{2}}$可知,
重力加速度的測量值偏大,符合題意,故C正確;
D、實驗中誤將49次全振動記數為50次,N偏大,由g=$\frac{4{π}^{2}{n}^{2}(L+r)}{{t}^{2}}$可知,
重力加速度測量值偏大,不符合題意,故D錯誤;
故選:BC
(3)以l為橫坐標、T2為縱坐標將所得數據連成直線,并求得該直線的斜率K;再據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sqrt{\frac{l}{g}}$得:g=$\frac{4{π}^{2}l}{{T}^{2}}$.所以g=$\frac{4{π}^{2}}{K}$
故答案為:(1)$\frac{{4{π^2}{n^2}(L+\frac{D}{2})}}{t^2}$(2)BC   (3)$\frac{{4{π^2}}}{K}$相等

點評 本題關鍵要掌握實驗的原理: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sqrt{\frac{l}{g}}$ 要能根據實驗原理,分析實驗誤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所示,勁度系數為k的輕質彈簧下端固定、上端與B物體連接,物體A疊放在B上,A、C兩物體通過細線連接并跨放在光滑的滑輪上.初始時控制C使之靜止,且繩子剛好拉直但未繃緊.已知A、B、C質量分別為m、2m、2m,C與右側平臺的高度差為d.將C由靜止釋放后,C向下運動同時帶動A、B上升.已知在A、B分離之前C還未落到平臺上,且全過程A物體不會碰到滑輪.忽略空氣阻力影響,重力加速度為g,已知彈簧彈性勢能E與形變量△x之間的關系滿足E=$\frac{1}{2}$k△x2.試求在釋放C后的運動過程中:
(1)從開始到A、B剛好分離這一過程中,B物體上升的高度;
(2)A、B剛好分離瞬間,B物體的速度;
(3)A物體能夠上升的最大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從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率分別拋出質量相等的三個小球,一個豎直上拋,一個豎直下拋,另一個平拋,則它們從拋出到落地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①加速度相同    ②落地時的速度相同        ③運行的時間相等      ④落地時的動能相等.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在一棵大樹將要被伐倒時,有經驗的伐木工人就會雙眼緊盯著樹梢,根據樹梢的運動情形,就能判斷大樹正在朝著哪個方向倒下,從而避免被倒下的大樹砸傷,從物理知識的角度來解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樹木開始倒下時,樹梢的角速度較大,易于判斷
B.樹木開始倒下時,樹梢的線速度較大,易于判斷
C.樹木開始倒下時,樹梢的向心加速度較小,易于判斷
D.伐木工人的經驗缺乏科學依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泊松亮斑是光的偏振現象
B.拍攝玻璃櫥窗內的物品時,往往在鏡頭前加裝一個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強度
C.光導纖維傳播光信號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D.肥皂泡在陽光照耀下呈現出彩色條紋這是光的衍射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豎直圓筒內壁光滑,半徑為R,頂部有入口A,在A的正下方h處有出口B,一質量為m的小球從入口A沿圓筒內壁切線方向水平射入圓筒內,要使球從B處飛出,不計空氣阻力,則:
(1)小球進入入口A處的速度v0應滿足什么條件?
(2)在運動過程中,球對筒的壓力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所示,質量為2kg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受到與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為10N的拉力作用,移動2m,已知地面與物體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求:
(1)拉力對物體做的功;
(2)重力對物體做的功;
(3)彈力對物體做的功;
(4)摩擦力對物體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固定的光滑斜面傾角為37°,AB兩個物塊通過輕細繩連接跨過定滑輪,如圖所示,開始時讓物塊B靜止在斜面上,A離地面的高度h=0.1m,連接B物塊的細繩與斜面平行,已知A的質量M=2kg,B的質量m=1kg,不計滑輪質量及細繩與滑輪間的摩擦,釋放B物塊后,B在A的帶動下沿斜面上滑,A物塊與地面碰撞后不反彈,斜面足夠長,則(  )
A.B物塊的最大速度為$\sqrt{\frac{14}{15}}$m/s
B.B物塊的最大速度為$\sqrt{\frac{2}{3}}$m/s
C.B物塊沿斜面上升的最大位移為$\frac{8}{45}m$
D.B物塊沿斜面上升的最大位移為$\frac{7}{4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同步衛(wèi)星離地球球心距離為r,加速度為a1,運行速率為v1;地球赤道上物體隨地球自轉的向心加速度為a2,運行速率為v2,地球半徑為R.則( 。
A.$\frac{{a}_{1}}{{a}_{2}}$=$\frac{r}{R}$B.$\frac{{a}_{1}}{{a}_{2}}$=$\frac{{R}^{2}}{{r}^{2}}$C.$\frac{{v}_{1}}{{v}_{2}}$=$\frac{r}{R}$D.$\frac{{v}_{1}}{{v}_{2}}$=$\sqrt{\frac{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