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某同學通過以下步驟測出了從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qū)Φ孛娴臎_擊力:將一張白紙鋪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濕,然后讓排球從規(guī)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紙上留下球的水印。再將印有水印的白紙鋪在臺秤上,將球放在紙上的水印中心,緩慢地向下壓球,使排球與紙接觸部分逐漸發(fā)生形變直至剛好遮住水印,記下此時臺秤的示數(shù)即為沖擊力的最大值。下列物理學習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與該同學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建立“合力與分力”的概念
B.建立“點電荷”的概念
C.建立“瞬時速度”的概念
D.研究加速度與合力、質(zhì)量的關系
(2)(16分)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中,采用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用M表示,盤及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用m表示,小車的加速度可由小車后拖動的紙帶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點計算出.

①當M與m的大小關系滿足            時,才可以認為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和盤中砝碼的重力.
②一組同學在做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實驗時,保持盤及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一定,改變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測出相應的加速度.采用圖象法處理數(shù)據(jù).為了比較容易地檢查出加速度a與質(zhì)量M的關系,應該做a與_______的圖象.
③如圖B所示為甲同學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作出的a—F圖象,說明實驗存在的問題是          
④乙、丙同學用同一裝置做實驗,畫出了各自得到的a-F圖象如圖C所示,兩個同學做實驗時的哪一個物理量取值不同__________
(1)A
(2)①(或

③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夠
④小車及車中砝碼的總質(zhì)量M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6分)某?萍夹〗M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物體沿斜面下滑時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1)實驗時,讓滑塊從不同高度沿斜面由靜止下滑,并同時打開水龍頭的閥門,使水流到量筒中;當滑塊碰到擋板的同時關閉閥門(整個過程中水流可視為均勻穩(wěn)定的)。該實驗探究方案是利用量筒中收集的水量來測量的。

(2)下表是該小組測得的有關數(shù)據(jù),其中s為滑塊從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釋放后沿斜面下滑的距離,V為相應過程中量筒中收集的水量。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根據(jù)      ,可以得出滑塊沿斜面下滑是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結論。
次數(shù)
1
2
3
4
5
6
7
s/m
4.5
3.9
3.0
2.1
1.5
0.9
0.3
V/Ml
90
84
72
62
52
40
23.5








  (3)本實驗誤差的主要來源有:距離測量的不準確,水從水箱中流出不夠穩(wěn)定,還可能來源于                        等。(寫出一項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在利用重物自由下落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提出了自己如下的看法,其中正確的是(      ):
A.重物的重力應遠大于它所受的空氣阻力和紙帶所受打點計時器的阻力
B.操作時應先放紙帶再通電
C.打點計時器應接在電壓為4~6V的直流電源上
D.測下落高度時,必須從始點算起,且選取的各計數(shù)點應距始點適當遠一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在做“驗證力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在桌面上平放方木板,并在方木板上固定白紙,再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好細繩套后,先用兩只彈簧秤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條.使橡皮條與細線的結點伸長到桌面內(nèi)的某一點O,這時應注意及時記下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4分)如圖是用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點的紙帶,紙帶固定在一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小車后面,A、B、C、D、E為選好的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04s.由圖上數(shù)據(jù)可從紙帶上求出小車在運動中的加速度a=         m/s2以及打點計時器打下C 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右圖中游標卡尺讀數(shù)為           cm。

(2)在“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某同學的操作步驟為:
a.取一根細線,下端系住直徑為d的金屬小球,上端固定在鐵架臺上
b.用米尺量得細線長度
c.在細線偏離豎直方向5°位置釋放小球
d.用秒表記錄小球完成n次全振動所用的總時間t,得到周期
e.用公式計算重力加速度
按上述方法得出盼重力加速度值與實際值相比         (選填“偏大”、“相同”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在用雙縫干涉測單色光波長的實驗中,當分劃板中心刻線從視場中的第2條亮紋移到第7條亮紋時,測量頭(甲)上的兩次讀數(shù)圖乙(a)(b)所示,a、b位置時游標卡尺讀數(shù)如圖,則a位置時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為_____________,b位置時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為_________   ____,若雙縫到屏的距離是1.2m,雙縫間距是0.4mm,則該單色光波長是    nm(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利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
(1)以下做法中正確的是(   )
A.測量擺長的方法:用刻度尺量出從懸點到擺球間的細線長
B.測量周期時,從小球到達最大振幅位置開始計時,擺球完成50次全振動時,及時截止,然后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動的時間
C.要保證單擺自始至終在同一豎直面內(nèi)擺動
D.單擺振動時,應注意使它的偏角開始時不能小于10°
(2)用擺長和周期T計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          。
(3)實驗中,如果擺球密度不均勻,無法確定重心位置,一位同學設計了一個巧妙的方
法不計擺球的半徑。具體做法如下:第一次量得懸線長L1,測得振動周期為T1;第二次
量得懸線長L2,測得振動周期為T2,由此可推得重力加速度為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6分)卡文迪什利用如圖所示的扭秤實驗裝置測量了引力常量G。

(1)(多選題)為了測量石英絲極微的扭轉角,該實驗裝置中采取使“微小量放大”的主要措施
A.減小石英絲的直徑
B.增大T型架橫梁的長度
C.利用平面鏡對光線的反射
D.增大刻度尺與平面鏡的距離
(2)已知T型架水平橫梁長度為1,質(zhì)量分別為m、的球,位于同一水平面,當橫梁處于力矩平衡狀態(tài),測得m、連線長度r,且與水平橫梁垂直;同時測得石英絲的扭轉角度為,由此得到扭轉力矩kk為扭轉系數(shù)且已知),則引力常量的表達式G=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