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zhì)點在合力F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做直線運動,其合力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則有關(guān)該質(zhì)點的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質(zhì)點在前2秒內(nèi)位移越來越大,后2秒內(nèi)位移越來越小
B.質(zhì)點在后2秒內(nèi)的加速度和速度越來越小
C.質(zhì)點在后2秒內(nèi)的加速度越來越小,速度越來越大
D.設2秒末和4秒末的速度分別是v2 v4,則質(zhì)點在后2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右圖所示,質(zhì)量為5 kg的物塊在水平拉力F=15 N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向右運動.物體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求:
(1)在力F的作用下,物體在前10 s內(nèi)的位移;
(2)在t=10 s末立即撤去力F,再經(jīng)6 s物體還能運動多遠?(g取10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8分)如圖所示,傳送帶與地面夾角θ=37°,從A到B長度為16 m,傳送帶以v0="10" m/s的速率逆時針轉(zhuǎn)動.在傳送帶上端A無初速地放一個質(zhì)量為m="0.5" kg的物體,它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求物體從A運動到B需要的時間.(sin37°="0.6," cos 37°=0.8,取g="10"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16分)
某學習小組,為了研究電梯的運行情況。利用傳感器進行實驗。在豎直方向運行的電梯中,拉力的傳感器下方懸掛一重物,電梯從某樓層由靜止出發(fā),到另一樓層停止,途中有一階段做勻速直線運動。傳感器的屏幕上顯示出傳感器受的拉力與時間的關(guān)系圖像,如圖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

(1)說明電梯在前2秒內(nèi)加速度、速度怎么變化,并判定電梯是上行還是下行。
(2)求電梯運動中加速度的最大值。
(3)求全過程拉力對重物的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在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宇宙飛船中,由于失重,因此無法利用天平稱出物體的質(zhì)量?茖W家們用下述方法巧妙地測出了一物塊的質(zhì)量。將一帶有推進器、總質(zhì)量為m=" 5" kg的小滑車靜止放在一平臺上,平臺與小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005。開動推進器,小車在推進器產(chǎn)生的恒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運動,測得小車前進1.25 m歷時5s。然后,將被測物塊固定在小車上,重復上述過程,測得5s內(nèi)小車前進了1.00m.問:科學家們用上述方法測得的物塊的質(zhì)量M是_________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人站在地面上,先將兩腿彎曲,再用力蹬地,就能跳離地面,人能跳起離開地面的原因是
A.人對地的作用力大于地球?qū)θ说囊?/td>B.地對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對地的作用力
C.地對人的作用力大于地球?qū)θ说囊?/td>D.人受地的彈力外,還受一個向上的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現(xiàn)在城市滑板運動非常流行,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名滑板運動員雙腳站在滑板上以一定的速度向前滑行,在橫桿前起跳并越過桿,從而使人與滑板分別從桿的上下通過,假設人和滑板運動過程中受到的各種阻力忽略不計,運動員能順利完成該動作,最終仍能落在滑板上原來的位置,要使這個表演成功,運動員在起跳的過程中有
A.雙腳對滑板的作用力方向豎直向下B.運動員對滑板的作用力大小等于運動員的重力
C.跳起之前運動員只受兩個力作用D.滑板對運動員的作用力方向向上偏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手托著書使它做下述各種情況的運動,那么,手對書的作用力最大的情況是:
A.向下的勻加速運動B.向上的勻減速運動
C.向左的勻速運動D.向右的勻減速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共17分)如圖3—1 5所示,一塊質(zhì)量為M、長為 的勻質(zhì)板放在很長的水平桌面上,板的左端有一質(zhì)量為m的物塊,物塊上連接一根很長的細繩,細繩跨過位于桌面邊緣的定滑輪,某人以恒定的速度µ向下拉繩,若桌面光滑,物塊最多只能到達板的中點,而且此時板的右端尚未觸碰定滑輪.求:

圖3—1 5
(1)物塊與板的動摩擦因數(shù)及物塊剛到達板的中點時板的位移;
(2)若在繩子的右端懸掛上質(zhì)量為m的物塊,要使m能從板的右端滑出,物塊與板的動摩擦因數(shù)應µ滿足什么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