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甲.乙兩物體同時由同一地點向同一方向作直線運動,其υ-t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0s末甲、乙兩物體間相遇
B.前20s內甲、乙兩物體間的距離逐漸增大
C.前40s內甲、乙兩物體間距離一直在增大,40s末達到最大
D.前40s內甲、乙兩物體間的距離先增大后減小,40s末乙追上甲

分析 在速度時間圖象中,某一點代表此時刻的瞬時速度,時間軸上方速度是正數(shù),時間軸下方速度是負數(shù);切線代表該位置的加速度,向右上方傾斜,加速度為正,向右下方傾斜加速度為負;圖象與坐標軸圍成面積代表位移,時間軸上方位移為正,時間軸下方位移為負,交點表示速度相同,此時相距最遠.

解答 解:A、甲、乙兩物體同時由同一地運動,相遇時位移相同,所以在40s末甲乙兩物體面積(位移)相同,此時相遇,故A錯誤.
BCD、前20s內甲物體速度大、乙的速度小,所以兩物體間的距離逐漸增大,20s-40s內,后方物體乙速度大,兩物體間距減小,到40s末位移相同,相遇.故C錯誤,BD正確.
故選:BD

點評 本題是為速度--時間圖象的應用,要明確斜率的含義,知道在速度--時間圖象中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的含義.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在“探究導體電阻與其影響因素的定量關系”實驗中,器材有:
a.粗細均勻的金屬絲(長度x為1.1m,總電阻約5Ω)
b.直流電源(1.5V,內阻不計)
c.電流表(量程0.6A,內阻約為1Ω)
d.電流表(量程300mA,內阻約為2Ω)
e.電壓表(1.5V,內阻約3kΩ)
f.滑動變阻器(10Ω,1.0A)
g.定值電阻(5.0Ω,1.0A)
h.刻度尺、開關、導線若干
為丁探究金屬絲的電阻與長度的關系,甲、乙兩位同學選擇以上部分器材設計如圖(a)所示電路:
甲同學逐漸減小金屬絲接入電路的長度x,調整滑動變阻器的觸頭位置,同時保持電壓表示數(shù)不變,讀出對應的電流表示數(shù),通過計算得到金屬絲電阻R.得到具體數(shù)據(jù)如表格一所示.
表格一金屬絲長度/cm20.040.060.080.0100.0
金屬絲電阻/Ω2.22.63.24.05.0
乙同學逐漸減小金屬絲接入電路的長度x,調整滑動變阻器的觸頭位置,同時保持電流表示數(shù)不變,讀出對應的電壓表示數(shù),通過計算得到金屬絲電阻R.得到具體數(shù)據(jù)如表格二所示,乙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內畫出R-x圖錢,如圖(b)所示.
表格二金屬絲長度/cm20.040.060.080.0100.0
金屬絲電阻/Ω1.02.13.03.95.0

(1)在乙同學所描圖線的R-x圖(答題卷的R~x圖)中,根據(jù)甲同學的實驗數(shù)據(jù)描出R-x圖線(c).
(2)乙同學應選電流表d(填器材序號,如a、b、C等)
(3)結合R-x圖分析甲、乙兩位同學的測量方案誰更合理,并簡要說明原因.乙同學更合理,甲同學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阻值減小,電流增大,溫度有明顯升高,金屬絲電阻率發(fā)生明顯變化,而乙同學方案保持電流不變,較好維持金屬絲溫度不變;
(4)若甲同學在保持電壓不變的測量方案下,為了盡量減少溫度變化對實驗造成的影響,從題中給出的器材中選擇所需器材,并設計改進電路?將改進后的電路圖(c)畫在答虛線框中,并在各元件旁標上它的器材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根據(jù)磁感應強度B的定義式B=$\frac{F}{IL}$可知,磁感應強度B與F成正比,與IL成反比
B.穿過某一回路的磁通量變化越快,產(chǎn)生感應電動勢一定越大
C.由E=$\frac{F}{q}$知,若q減半,則該處電場強度為原來的2倍
D.磁場中某處磁感應強度的方向,與通電導線在該處所受磁場力的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如圖所示,將質量為m的小球P用細線懸掛于O點,用拉力F拉住小球P使其處于靜止狀態(tài),要求懸線與豎直方向成θ=30°角.拉力F的最小值為( 。
A.$\frac{\sqrt{3}}{2}$mgB.$\frac{1}{2}$mgC.$\frac{\sqrt{3}}{2}$mgD.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在“探究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記錄小車運動的紙帶如圖所示,在紙帶上選擇0、1、2、3、4、5的6個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紙帶旁并排放著有最小分度為毫米的刻度尺,零點跟“0”計數(shù)點對齊,由圖可以讀出三個計數(shù)點1、3、5跟0點的距離d1、d2、d3

(1)讀出距離:d1=1.20cm,d2=5.40cm
(2)計算小車通過計數(shù)點“2”的瞬時速度大小=0.21m/s(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小車的加速度大小a=0.60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a在傾斜的氣墊導軌C上有A、B兩點,各放置一個光電門傳感器(圖中未畫出),將質量為M的小滑塊從A點由靜止開始釋放(氣墊導軌阻力很小,摩擦不計),兩個光電門可測得滑塊在AB間運動的時間t,再用尺測量出AB兩點間的豎直高度h.

(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調節(jié)氣墊導軌的傾角,從而改變AB兩點間的豎直高度h,小球從A點運動到B點的時間t將隨之改變,經(jīng)多次實驗,以$\frac{1}{{t}^{2}}$為縱坐標、h為橫坐標,得到如圖b圖象.則當下滑時間為t=0.6s時,h為0.56m;(g取10m/s2),則AB間距s為1.0m.
(2)若實驗中的氣墊導軌改為普通木板,摩擦力的影響不可忽略,此種情況下產(chǎn)生的$\frac{1}{{t}^{2}}$-h圖象應為曲線(選填“直線”或“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在點電荷Q產(chǎn)生的電場中,將兩個帶正電的試探電荷q1、q2分別置于A、B兩點,虛線為等勢線.取無窮遠處為零電勢點,若將q1、q2移動到無窮遠的過程中外力克服電場力做的功相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點電勢高于B點電勢
B.A、B兩點的電場強度相等
C.q1的電荷量小于q2的電荷量
D.q1在A點的電勢能小于q2在B點的電勢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足夠大的光滑絕緣水平面上有三個帶電質點,A和C圍繞B做勻速圓周運動,B恰能保持靜止,其中A、C和B的距離分別是L1,和L2.不計三質點間的萬有引力,則A和C的比荷(電量與質量之比)之比應是( 。
A.($\frac{{L}_{1}}{{L}_{2}}$)2B.($\frac{{L}_{1}}{{L}_{2}}$)3C.($\frac{{L}_{2}}{{L}_{1}}$)2D.($\frac{{L}_{2}}{{L}_{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甲圖中虛線是點電荷產(chǎn)生的電場的等勢面,乙圖是勻強電場.電場中各有兩點M、N,則( 。
A.甲圖中M、N兩點的E相同,φ也相同
B.乙圖中M、N兩點的E相同,φ也相同
C.甲圖中,帶電粒子在M、N兩點間移動,電場力做功為零
D.乙圖中,帶電粒子在M、N兩點間移動,電場力做功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