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在“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實驗操作中應(yīng)B(填字母).
A.釋放小車后開啟打點計時器
B.開始打點計時器后釋放小車
(2)實驗中,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D(填字母).
A.通過改變橡皮筋的條數(shù)改變拉力做功的數(shù)值
B.通過改變橡皮筋的長度改變拉力做功的數(shù)值
C.通過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來測定小車從靜止到勻速過程的平均速度
D.每次都要從同一位置靜止釋放小車
(3)某同學(xué)實驗中得到如圖乙所示的紙帶,關(guān)于小車速度的測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
A.測出A、C兩點間距計算小車的速度
B.測出B、C兩點間距計算小車的速度
C.測出A、B兩點間距計算小車的速度

分析 實驗原理:橡皮筋的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小車的動能,實驗中改變拉力做功時,為了能定量,所以用不同條數(shù)的橡皮筋且拉到相同的長度,這樣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就有倍數(shù)關(guān)系.
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和小車獲得的動能滿足:w=$\frac{1}{2}$mv2的關(guān)系,所以當(dāng)小車質(zhì)量一定時:w與v2成正比.v可以從紙帶上求出,因為小車先加速運動后勻速,所以從點跡疏密程度相同的紙帶部分求出.

解答 解:(1)做紙帶類型的題時,都是先接通電源,后讓紙帶運動,故B正確,A錯誤.
故選:B
(2)A、實驗中改變拉力做功時,為了能定量,所以用不同條數(shù)的橡皮筋且拉到相同的長度,這樣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就有倍數(shù)關(guān)系.而不需要測量出每根橡皮筋做功的數(shù)值,故A正確,B錯誤.
C、計算時應(yīng)取小車勻速的最大速度,此時橡皮筋對小車做功達到最大,故C錯誤;
D、每次都要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這樣開始時橡皮筋的形變量相同,過程中每根橡皮筋做的功才相同.故D正確.
故選:AD.
(3)由紙帶上的點可以看出由A到B小車做加速運動,C點部分點均勻分布,小車做勻速運動,故B錯誤.計算時應(yīng)取小車勻速的最大速度,此時橡皮筋對小車做功達到最大,故算BC點之間較好,不能算AB間的速度,AC錯誤,B正確.
故選:B.
故答案為:(1)B;(2)AD;(3)B

點評 實驗中要清楚是如何改變W,如何獲得的速度v即可.實驗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可圍繞原理記憶.本題關(guān)鍵要明確小車的運動情況,先加速,再勻速,最后減速,橡皮條做功完畢,速度最大,做勻速運動,因此明確實驗原理是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1.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所用的電源為學(xué)生電源,輸出電壓為6V的交流電和直流電兩種.重錘從高處由靜止開始落下,重錘上拖著的紙帶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的點,對紙帶上的點的痕跡進行測量,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1)下面列舉了該實驗的幾個操作步驟:
A.按照圖示的裝置安裝器件;
B.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電源的直流輸出端上;
C.用天平測量出重錘的質(zhì)量;
D.釋放懸掛紙帶的夾子,同時接通電源開關(guān)打出一條紙帶;
E.測量打出的紙帶上某些點之間的距離;
F.根據(jù)測量的結(jié)果計算重錘下落過程中減少的重力勢能是  否等于增加的動能.
請指出其中沒有必要進行的或者操作不恰當(dāng)?shù)牟襟E,將其選項對應(yīng)的字母填寫在下面的空行內(nèi),并說明其原因.B、應(yīng)該接到電源的交流輸出端;D,應(yīng)該先接通電源,待打點穩(wěn)定后再釋放紙帶;C,因為根據(jù)測量原理,重錘的動能和勢能中都包含了質(zhì)量m,可以約去.
(2)在上述實驗中,設(shè)質(zhì)量m=1kg的重錘自由下落,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如圖2所示,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0.02s,長度單位:cm,當(dāng)?shù)氐闹亓铀俣萭=9.80m/s2.那么:從起點O到打下計數(shù)點B的過程中,重力勢能的減小量為△EP=0.47J,物體動能的增加量△E K=0.46J.(均取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如圖所示,在點O放置一個正點電荷,在過點O的豎直平面內(nèi)的點A處自由釋放一個帶正電的小球,小球的質(zhì)量為m,帶電量為q.小球落下的軌跡如圖中的實線所示,它與以點O為圓心,R為半徑的圓(圖中虛線所示)相交于B、C兩點,點O、C在同一水平線上,∠BOC=30°,點A距OC的高度為h,若小球通過B點的速度為v,則( 。
A.小球運動到C點時的速度為$\sqrt{{v}^{2}+g(h-\frac{R}{2})}$
B.小球運動到C點的速度為$\sqrt{{v}^{2}+gR}$
C.小球從A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電場力所做的功為$\frac{1}{2}$mv2-mg(h-$\frac{R}{2}$)
D.小球從A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電場力所做的功為$\frac{1}{2}$mv2-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在靜電場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個電荷所在位置電場強度越大,所受電場力一定越大
B.一個電荷所在位置電勢越高,所具有的電勢能越大
C.電勢為零的點,電場強度也一定是零
D.電勢降落的方向一定沿電場線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如圖所示,生產(chǎn)車間有兩個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傳送帶甲和乙(速度恒定不變),甲的速度為v0.物體離開甲前與甲的速度相同,并平穩(wěn)地傳到乙上,乙的速度也為v0.物體與乙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重力加速度為 g.若乙的寬度足夠大,下列說法正確的( 。
A.物體剛滑上乙傳送帶時,受到摩擦力大小為μmg
B.物體剛滑上乙傳送帶時,受到摩擦力大小為$\sqrt{2}$μmg
C.物體在乙上側(cè)向( 垂直于乙的運動方向) 滑過的距離為$\frac{\sqrt{2}{{v}_{0}}^{2}}{2μg}$
D.物體在乙上側(cè)向( 垂直于乙的運動方向) 滑過的距離為$\frac{\sqrt{2}{{v}_{0}}^{2}}{μ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如圖所示,一傾角為θ=37°的斜面上放有一足夠長的木板B,B的右端放一體積可忽略不計的物塊A,己知mA=1kg,mB=4kg,A與B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frac{7}{8}$,B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frac{1}{40}$,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取g=10m/s2,sin37°=0.6)求:
(1)為保持A、B靜止,給B施加一個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該拉力F的范圍:
(2)若拉力F=40N,且作用時間0.9s撤去,要使A、B共速時B恰好與擋板相碰,B的右端離擋板的距離為多少;
(3)在滿足(2)問前提下,若B與擋板碰后等速反彈,判斷A接下來的運動中能否從B上滑離.若能,求滑離時A、B各自的速度:若不能,求A距B右端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如圖所示,兩個固定的相同細環(huán)相距一定的距離,同軸放置,O1、O2分別為兩環(huán)的圓心,兩環(huán)分別帶有均勻分布的等量異種電荷.一帶正電的粒子從很遠處沿軸線飛來并穿過兩環(huán).則在帶電粒子運動過程中( 。
A.在O1點粒子加速度方向向右
B.從O1到O2過程粒子電勢能一直增加
C.軸線上O1點右側(cè)存在一點,粒子在該點動能最小
D.軸線上O1點右側(cè),O2點左側(cè)都存在場強為零的點,它們關(guān)于O1、O2連線中點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如圖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的第一象限內(nèi)存在磁感應(yīng)強度大小為B、方向垂直于坐標平面向內(nèi)的有界圓形勻強磁場區(qū)域(圖中未畫出);在第二象限內(nèi)存在沿x軸負方向的勻強電場.一粒子源固定在x軸上坐標為(-L,0)的A點,粒子源沿y軸正方向釋放出速度大小為v的電子,電子恰好能通過y軸上坐標為(0,2L)的C點,電子經(jīng)過磁場偏轉(zhuǎn)后恰好垂直通過第一象限內(nèi)與x軸正方向成15°角的射線ON(已知電子的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e,不考慮粒子的重力和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大小E=$\frac{m{v}^{2}}{eL}$
B.電子離開電場時的速度方向與y軸正方向的夾角為θ=45°
C.圓形磁場的最小半徑R=$\frac{\sqrt{6}mv}{2eB}$
D.電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r=$\frac{mv}{e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7.如圖所示,已知平行板電容器兩極板間距離d=4mm,充電后兩極板電勢差為120V.A板帶正電,若它的電容為3 μF,且P到A板距離為1mm.求:
(1)每一板的帶電荷量;
(2)一個電子在P點具有的電勢能;
(3)一個電子從B板出發(fā)到A板獲得的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