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物體A從斜面某一不變的高度由靜止滑下后,又滑上粗糙的水平傳送帶,傳送帶靜止不動時,A滑至傳送帶最右端的過程中受到摩擦力大小為,若傳送帶逆時針轉(zhuǎn)動,滑至傳送帶最右端的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A.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 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D. 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答案】B

【解析】當(dāng)傳送帶不動時,物體剛滑上傳送帶時相對于傳送帶向右運動,物體受到滑動摩擦力作用,物體受摩擦力大小等于,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方向水平向左;當(dāng)傳送帶逆時針運動時,物體剛滑上傳送帶時相對于傳送帶向右運動,物體受到滑動摩擦力作用,物體受摩擦力大小等于,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方向水平向左,故B正確,ACD錯誤。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是一水平彈簧振子做簡諧振動的振動圖像(x-t圖),由圖可推斷,振動系統(tǒng)( )

A.t1t2時刻有相等的動能和相同的動量

B.t3t4時刻有相等的勢能和相同的動量

C.t4t6時刻有相同的位移和速度

D.t1t6時刻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小球用細繩系住,繩的另一端周定于O點,F(xiàn)用水平力F緩慢推動斜面體,小球在斜面上無摩擦地滑動,細繩始終處于直線狀態(tài),當(dāng)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頂端時細繩接近水平,此過程中斜面對小球的支持力以及繩對小球的拉力的變化情況是

A. 保持不變, 不斷增大

B. 不斷增大, 不斷減小

C. 保持不變, 先增大后減小

D. 不斷增大, 先減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5.0kg的物體P靜止在粗糙水平面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50,現(xiàn)用與水平方向成θ=37°、大小為20N的恒力F拉物體,若物體與地面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求物體P此后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取sin37°=0.6,cos37°=0.8,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重力為G的物體靜止在傾角為α的斜面上,將重力G分解為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1和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2,那么(  )

A. F1就是物體對斜面的壓力

B. 物體對斜面的壓力方向與F1方向相同,大小為Gcos α

C. F2就是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

D. 物體受到重力、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靜摩擦力、F1F2共五個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1分)如圖所示,木塊A的質(zhì)量mA=1 kg,足夠長的木板B的質(zhì)量mB=4 kg,質(zhì)量為mC=2 kg的木塊C置于木板B上,水平面光滑,B、C之間有摩擦,F(xiàn)使A以v0=10 m/s的初速度向右勻速運動,與B碰撞后將以vA′=4 m/s的速度彈回。求:

(1)B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速度;

(2)C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機車拉動車廂沿水平軌道加速行駛,機車對車廂的拉力為 F1,車廂對機車的拉力為 F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F1F2B.F1F2C.F1F2D.F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所示,在成都天府大道某處安裝了一臺500萬像素的固定雷達測速儀,可以準確抓拍超速車輛以及測量運動車輛的加速度.一輛汽車正從A點迎面駛向測速儀B,若測速儀與汽車相距355m,此時測速儀發(fā)出超聲波,同時車由于緊急情況而急剎車,汽車運動到C處與超聲波相遇,當(dāng)測速儀接受到發(fā)射回來的超聲波信號時,汽車恰好停止于D點,且此時汽車與測速儀相距335m,忽略測速儀安裝高度的影響,可簡化為如圖2所示分析(已知超聲波速度為340m/s,).

(1)求汽車剎車過程中的加速度a;

(2)此路段有80km/h的限速標志,分析該汽車剎車前的行駛速度是否超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質(zhì)點沿直線運動,其位移時間圖象如圖所示。關(guān)于該質(zhì)點的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2 s末質(zhì)點的位移為零,速度不為0

B. 2 s末質(zhì)點的位移為零,該時刻質(zhì)點的速度為零

C. 質(zhì)點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大小為0.1 m/s,方向與規(guī)定的正方向相同

D. 質(zhì)點在4 s時間內(nèi)的位移大小為0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