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4.某學習小組做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關系”的實驗,如圖,圖中小車是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沿木板滑行,這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使每次實驗中橡皮筋伸長的長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實驗中小車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測出.
(1)除了圖中已有的實驗器材外,還需要導線、開關、刻度尺和交流電源(填“交流”或“直流”);

(2)若沒有平衡摩擦而將木板水平放置,小車在兩條橡皮筋作用下運動,當小車速度最大時,關于橡皮筋所處的狀態(tài)與小車所在的位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
A.橡皮筋處于原長狀態(tài)                    B.橡皮筋仍處于伸長狀態(tài)
C.小車在兩個鐵釘的連線處                D.小車已過兩個鐵釘的連線
(3)在正確操作情況下,打在紙帶上的點,并不都是均勻的,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用紙帶的D部分進行測量(根據下面所示的紙帶回答);
A.AD      B.AK      C.EH      D.GK

(4)下面是本實驗的數據記錄表
次數橡皮筋
做功W
5個間隔距離
x(m)
5個間隔時間
T(s)
小車獲得速度
vn(m/s)
小車速度的平方vn2(m/s)2
1W00.14400.11.442.07
22W00.20880.1A4.36
33W00.24480.12.455.99
44W00.29520.12.95B
55W00.32400.13.2410.5
請將表中數據補充完整:A2.09;B8.70(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再運用表中測定的數據在圖所示的坐標系中作出W-v圖和W-v2圖,從圖象比較可得,橡皮筋做的功W和物體速度v變化的關系應是W正比于v2

分析 (1)現在通過實驗來探究功與物體動能變化關系,小車的速度由紙帶上打的點測量位移,用平均速度來計算,因此需要刻度尺,打點計時器使用的是交流電源;
(2)若木板是水平放置的,則小車在運動過程中要受到滑動摩擦力,小車先加速后減速;當小車速度達最大時,小車的合力為零;
(3)要測量最大速度,應該選用點跡均勻的部分.結合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求出最大速度的大;
(4)根據$v=\frac{x}{t}$求得A,B=2.952=8.70(m/s)2,根據描點法作出W-v圖和W-v2圖象,根據圖象得出結論.

解答 解:(1)要使打點計時器能工作,必須接交流電源.
(2)若木板是水平放置的,則小車在運動過程中要受到滑動摩擦力,當小車速度達最大時,則小車的合力為零.所以除摩擦力外,還有橡皮筋的拉力.因此橡皮筋處于伸長狀態(tài).
故選:B.
(3)要驗證的是“合力做功和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小車的初速度為零,故需要知道做功完畢的末速度即最大速度v,此后小車做的是勻速運動,故應測紙帶上的勻速運動部分,由紙帶的間距可知,應該選擇HK部分.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4)根據$v=\frac{x}{t}$得:第二次實驗時,小車獲得的速度${v}_{2}=\frac{0.2088}{0.1}=2.09$m/s,
第四次實驗小車速度的平方${{v}_{4}}^{2}=2.9{5}^{2}=8.70(m/s)^{2}$,
根據描點法作出W-v圖和W-v2圖,如圖所示:

根據圖象可知,橡皮筋做的功W和物體速度v變化的關系應是W正比于v2
故答案為:(1)交流;(2)B;(3)D;(4)2.09;8.70;v2

點評 小車的速度通過紙帶上點求出,而小車的動能完全是由橡皮筋做功而導致的.同時巧用一根橡皮筋做功為W,兩根橡皮筋則為2W,但每根伸長的長度必須相同,該實驗中小車的運動情況是先加速,再勻速,最后減速,橡皮條做功完畢,速度最大,做勻速運動,故需要測量勻速階段的速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一滑塊以某一速度從斜面底端滑到頂端時,其速度恰好減為零.若設斜面全長L,滑塊通過最初$\frac{3}{4}$L所需時間為t,則滑塊從斜面底端到頂端所用時間為2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所示,運動員揮拍將質量為m的網球擊出.如果網球被拍子擊前、后瞬間速度的大小分別為v1、v2,v1與v2方向相反,且v2>v1.忽略重力,則此過程中拍子對網球作用力的沖量( 。
A.大小為m (v2-v1),方向與v1方向相同B.大小為m (v2+v1),方向與v1方向相同
C.大小為m (v2-v1),方向與v2方向相D.大小為m (v2+v1),方向與v2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所示,M為理想變壓器,電流表均可視為理想電表,接線柱a、b接在電壓u=311sinπt的正弦交流電壓,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下滑動時,示數發(fā)生變化的是( 。
A.A1、A2B.A2、V2C.A1、A2、V2D.A1、A2、V1、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所示,小車通過不可伸長的細繩與小球A相連,小球A固定在長為l的輕桿上,輕桿另一端用光滑鉸鏈連接,小車以速度v前進,某時刻,連接小車的細繩與水平面的夾角為α,繩與桿的夾角為β,此時桿轉動的角速度為( 。
A.$\frac{vcosα}{lsinβ}$B.$\frac{vsinαcosβ}{l}$C.$\frac{vsinβ}{lcosα}$D.$\frac{v}{lcosαsin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物理小組在一次探究活動中測量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裝有定滑輪;木板上有一滑塊,其一端與電磁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相連,另一端通過跨過定滑輪的細線與托盤連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Hz.開始實驗時,在托盤中放入適量砝碼,滑塊開始做勻加速運動,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小點.

(1)如圖2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7是計數點,每相鄰兩計數點間還有4個打點(圖中未標出),計數點間的距離如圖3所示.根據圖中數據計算的加速度a=0.497m/s2(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2)回答下列兩個問題:
①為測量動摩擦因數,下列物理量中還應測量的有CD.(填入所選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長度l
B.木板的質量m1
C.滑塊的質量m2
D.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m3
E.滑塊運動的時間t
②測量①中所選定的物理量時需要的實驗器材是天平.
(3)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frac{{m}_{3}g-({m}_{2}+{m}_{3})a}{{m}_{2}g}$(用被測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為g).與真實值相比,測量的動摩擦因數偏大(填“增大”或“偏小”).寫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個論據:因為紙帶和打點計時器還有摩擦,計算時忽略掉,導致結果偏大.
(4)關于驗證牛頓運動定律的實驗,下列說法中符合實際的是D
A.通過同時改變小車的質量m及受到的拉力F的研究,能歸納出加速度、力、質量三者之間的關系
B.通過保持小車質量不變,只改變小車的拉力的研究,就可以歸納出加速度、力、質量三者之間的關系
C.通過保持小車受力不變,只改變小車質量的研究,就可以得出加速度、力、質量三者之間的關系
D.先不改變小車質量,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再不改變力,研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最后歸納出加速度、力、質量三者之間的關系
(5)在利用打點計時器和小車來做“驗證牛頓運動定律”的實驗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CD
A.平衡摩擦力時,應將砝碼及盤內砝碼通過定滑輪拴在小車上
B.連接砝碼盤和小車的細繩應跟長木板保持平行
C.平衡摩擦力后,長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動
D.小車釋放前應靠近打點計時器,且應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關于曲線運動,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曲線運動的速度大小可能不變
B.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可能不變
C.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
D.物體所受合力為零時不可能做曲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A、B兩個物體各自做勻速圓周運動,已知A、B的線速度之比為3:2,角速度之比為2:3,則A、B兩個物體的向心加速度之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關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B.地球對重物的作用力大于重物對地球的作用力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有時相等有時不相等
D.作用力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