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數 | 橡皮筋 做功W | 5個間隔距離 x(m) | 5個間隔時間 T(s) | 小車獲得速度 vn(m/s) | 小車速度的平方vn2(m/s)2 |
1 | W0 | 0.1440 | 0.1 | 1.44 | 2.07 |
2 | 2W0 | 0.2088 | 0.1 | A | 4.36 |
3 | 3W0 | 0.2448 | 0.1 | 2.45 | 5.99 |
4 | 4W0 | 0.2952 | 0.1 | 2.95 | B |
5 | 5W0 | 0.3240 | 0.1 | 3.24 | 10.5 |
分析 (1)現在通過實驗來探究功與物體動能變化關系,小車的速度由紙帶上打的點測量位移,用平均速度來計算,因此需要刻度尺,打點計時器使用的是交流電源;
(2)若木板是水平放置的,則小車在運動過程中要受到滑動摩擦力,小車先加速后減速;當小車速度達最大時,小車的合力為零;
(3)要測量最大速度,應該選用點跡均勻的部分.結合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求出最大速度的大;
(4)根據$v=\frac{x}{t}$求得A,B=2.952=8.70(m/s)2,根據描點法作出W-v圖和W-v2圖象,根據圖象得出結論.
解答 解:(1)要使打點計時器能工作,必須接交流電源.
(2)若木板是水平放置的,則小車在運動過程中要受到滑動摩擦力,當小車速度達最大時,則小車的合力為零.所以除摩擦力外,還有橡皮筋的拉力.因此橡皮筋處于伸長狀態(tài).
故選:B.
(3)要驗證的是“合力做功和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小車的初速度為零,故需要知道做功完畢的末速度即最大速度v,此后小車做的是勻速運動,故應測紙帶上的勻速運動部分,由紙帶的間距可知,應該選擇HK部分.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4)根據$v=\frac{x}{t}$得:第二次實驗時,小車獲得的速度${v}_{2}=\frac{0.2088}{0.1}=2.09$m/s,
第四次實驗小車速度的平方${{v}_{4}}^{2}=2.9{5}^{2}=8.70(m/s)^{2}$,
根據描點法作出W-v圖和W-v2圖,如圖所示:
根據圖象可知,橡皮筋做的功W和物體速度v變化的關系應是W正比于v2.
故答案為:(1)交流;(2)B;(3)D;(4)2.09;8.70;v2
點評 小車的速度通過紙帶上點求出,而小車的動能完全是由橡皮筋做功而導致的.同時巧用一根橡皮筋做功為W,兩根橡皮筋則為2W,但每根伸長的長度必須相同,該實驗中小車的運動情況是先加速,再勻速,最后減速,橡皮條做功完畢,速度最大,做勻速運動,故需要測量勻速階段的速度.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大小為m (v2-v1),方向與v1方向相同 | B. | 大小為m (v2+v1),方向與v1方向相同 | ||
C. | 大小為m (v2-v1),方向與v2方向相 | D. | 大小為m (v2+v1),方向與v2方向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1、A2 | B. | A2、V2 | C. | A1、A2、V2 | D. | A1、A2、V1、V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vcosα}{lsinβ}$ | B. | $\frac{vsinαcosβ}{l}$ | C. | $\frac{vsinβ}{lcosα}$ | D. | $\frac{v}{lcosαsin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曲線運動的速度大小可能不變 | |
B. | 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可能不變 | |
C. | 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 | |
D. | 物體所受合力為零時不可能做曲線運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 |
B. | 地球對重物的作用力大于重物對地球的作用力 | |
C.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有時相等有時不相等 | |
D. | 作用力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