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9.關于熱學知識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溫度降低,物體內所有分子運動的速率不一定都變小
B.布朗運動就是液體分子的熱運動
C.將大顆粒的鹽磨成細鹽,就變成了非晶體
D.空氣壓縮到一定程度很難再壓縮,是因為分子間存在斥力
E.浸潤現象是表面張力作用的結果,不浸潤現象不是表面張力作用的結果
F.飽和汽壓就是液面上方氣體的壓強
G.第一類永動機和第二類永動機都違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分析 溫度降低,物體分子的平均動能減小,并不是物體內所有分子運動的速率不一定都變。徊祭蔬\動是懸浮在液體中顆粒的運動,不是液體分子的熱運動,而是液體分子的熱運動的反映;鹽顆粒大小變化不改變晶體的結構.
浸潤和不浸潤都是表面張力的結果.飽和汽壓: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汽的分子數密度一定,飽和汽的壓強也是一定的,這個壓強叫這種液體的飽和汽壓;第一類永動機違反了能量的轉化與守恒,第二類永動機不違反能量守恒定律,但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解答 解:A、溫度降低,物體分子的平均動能減小,并不是物體內所有分子運動的速率都變小.故A正確;
B、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顆粒的運動,不是液體分子的熱運動,而是液體分子的熱運動的反映.故B錯誤.
C、大顆粒的鹽磨成細鹽,不改變鹽的晶體結構.故C錯誤.
D、飽和汽壓: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汽的分子數密度一定,飽和汽的壓強也是一定的,這個壓強叫這種液體的飽和汽壓,故D錯誤;
E、浸潤和不浸潤都是表面張力的結果,故E錯誤.
F、在一定溫度下,飽和蒸氣的分子數密度是一定的,因而其壓強也是一定的,這個壓強叫做飽和蒸氣壓強.故F錯誤;
G、第一類永動機違反了能量的轉化與守恒,第二類永動機不違反能量守恒定律,但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故G錯誤.
故選:A.

點評 明確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注意是大量分子的統(tǒng)計規(guī)律,如只提幾個分子毫無意義;第一類永動機違反了能量的轉化與守恒,第二類永動機不違反能量守恒定律,但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某同學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來研究自由落體運動.
①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AC.
A.安裝打點計時器時要注意讓上下限位孔在同一豎直線上
B.將打點計時器與直流低壓電源連接
C.釋放紙帶時應盡量讓重物靠近打點計時器
D.應先釋放紙帶,然后接通電源
②實驗得到一條紙帶如圖2所示,測得各點之間的距離(在圖中已標出).已知電源頻率為50Hz,則紙帶中相鄰兩點間的時間間隔是0.02s.從該紙帶可知,重物加速度大小a=9.63m/s2(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質量為m的物體在一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由靜止開始滑動,作用一段時間t0,撤去恒力F,又經過2t0時間物體停止運動.下列關于物體的加速度a、位移x、速度v、動能EA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可能正確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某科學考察隊在地球的兩極地區(qū)進行科學觀測時,發(fā)現帶電的太空微粒平行于地面進入兩極區(qū)域上空,受空氣和地磁場的影響分別留下的一段彎曲的軌跡,若垂直地面向下看,粒子在地磁場中的軌跡如圖甲、乙所示,則(  )
A.圖甲表示在地球的南極處,圖乙表示在地球的北極處
B.圖甲飛入磁場的粒子帶正電,圖乙飛人磁場的粒子帶負電
C.甲、乙兩圖中,帶電粒子受到的洛倫茲力都是越來越大
D.甲、乙兩圖中,帶電粒子動能都是越來越小,但洛倫茲力做正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在物理學發(fā)展過程中,許多科學家做出了突出貢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關于力和運動的理論
B.卡文迪許通過實驗測出了引力常量
C.密立根發(fā)現了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并通過油滴實驗測定了元電荷的電量
D.安培發(fā)現了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規(guī)律,洛侖茲發(fā)現了磁場對電流的作用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在某一力學實驗中,打出的紙帶如圖所示,相鄰計數點的時間間隔是T.測出紙帶各計數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S1、S2、S3、S4,為使由實驗數據計算的結果更精確些,加速度的平均值為a=$\frac{{s}_{4}+{s}_{3}-{s}_{2}-{s}_{1}}{4{T}^{2}}$;打下C點時的速度vc$\frac{{s}_{3}+{s}_{2}}{2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所示.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長木板,其上表面與左側豎直平面內的光滑圓弧軌道底端B相切,木板長度l=1.2m,質量M=2kg.與圓弧軌道末端相距d=1.6m的C處有一豎直墻.質量m=2kg的小滑塊從圓弧軌道頂端A由靜止滑下,離開B后在木板上滑行.已知圓弧軌道半徑R=0.2m.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木板與左右兩側發(fā)生碰撞后能原速率返回.(g取10m/)試求
(1)滑塊滑至圓弧軌道底端B時對軌道的壓力N
(2)滑塊最終位置與豎直墻間的距離S
(3)整個過程中產生的熱量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聚變結合成一個氘核,同時輻射一個γ光子.已知質子、中子、氘核的質量分別為m1、m2、m3,普朗克常量為h,真空中的光速為c.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核反應方程是${\;}_{1}^{1}$H+${\;}_{0}^{1}$n→${\;}_{1}^{2}$H+γ
B.聚變反應中的質量虧損△m=m1+m2-m3
C.輻射出的γ光子的能量E=(m3-m1-m2)c2
D.γ光子的波長λ=$\frac{h}{{({{m_1}+{m_2}-{m_3}}){c^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如圖所示為“探究碰撞中的不變量”的實驗裝置示意圖,為確保實驗數據正確有效,必須調節(jié)軌道末端B,使之達到水平.實驗中
m1>m2,先不放m2,讓ml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jié)L下,落在地面上.重復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有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然后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邊緣處B點,讓m1從A點由靜止?jié)L下,使它們發(fā)生正碰.重復多次,并使用與第一步同樣的方法分別標出碰撞后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最后量取線段OM、OP、ON的長度,作相應的探究.上述試驗中:
(1)若N是m2碰撞后的落點,則P一定是m1碰撞前(填“前”或“后”)的落點;
(2)若M是m1,碰撞后的落點,則m2的落點A
A.一定是N點  B.一定是P點   C.可能是P點   D.可能是N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