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8.百米賽跑中,一名學生在20m處的瞬時速度為8m/s,12.5s末到達終點的瞬時速度為9m/s,則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8.25 m/sB.8.5 m/sC.8 m/sD.9 m/s

分析 正確理解平均速度的定義,直接根據公式v=$\frac{△x}{△t}$即可正確解答本題.

解答 解:排除題目中的干擾因素,百米比賽為直道,其位移為100米,所以平均速度為:
v=$\frac{x}{t}$=$\frac{100}{12.5}$=8m/s
故選:C

點評 平均速v=$\frac{△x}{△t}$是采用比值法定義的,大小與位移和時間無關,注意平均速度大小等于位移與時間比值,并非路程和時間比值,注意他們的區(qū)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一個半徑為R、半球形的光滑碗固定不動.碗口處于水平面內.
(1)若將質量為m的小球靜止從碗口內側釋放,運動中能達到的最大速度多大?此時小球對碗的壓力多大?
(2)若將質量為m的小球由靜止從碗口內側釋放,從釋放開始計時,t時間內重力的平均功率為$\overline{P}$,小球尚未到達碗底,求t時間末小球的瞬時速度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關于機械能守恒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機械能一定守恒
B.做勻變速運動的物體的機械能不可能守恒
C.如果沒有摩擦力和介質阻力,運動物體的機械能一定守恒
D.物體只發(fā)生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換時,物體的機械能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發(fā)生一次α衰變時,生成核與原來的原子核相比,核內質量數減少4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會隨著壓力、溫度及所構成化合物種類的變化而變化
C.一個氡核${\;}_{86}^{222}$Rn衰變成釙核${\;}_{84}^{218}$Po并放出一個粒子,氡核半衰期為3.8天,則2g氡經過7.6天衰變,剩余氡的質量是0.5g
D.α粒子轟擊鋁箔(${\;}_{13}^{27}$Al)產生中子的核反應方程式為${\;}_{13}^{27}$Al+${\;}_{2}^{4}$He→${\;}_{15}^{30}$P+${\;}_{0}^{1}$n
E.β衰變中產生的β射線實際上是原子的核外電子掙脫原子核的束縛而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圖中PQ為斜槽,QR為水平槽.實驗時先將a球從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靜止開始滾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記錄紙上,留下痕跡.關于小球落點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如果小球每一次都從同一點無初速釋放,重復幾次的落點落在同一位置
B.由于偶然因素存在,重復操作時小球的落點不重合是正常的,但落點應當比較密集
C.測定P點位置時,如果重復10次的落點分別為P1、P2、P3、…P10,則OP應取OP1、OP2、OP3…OP10的平均值,即OP=$\frac{1}{10}$(OP1+OP2+…+OP10的)
D.用半徑盡量小的圓把P1、P2、P3…P10圈住,這個圓的圓心就是入射球落點的平均位置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如圖所示用兩個動滑輪將一個重800N的物體勻速升高2m,不計摩擦力和動滑輪質量,則拉力為200 N,拉力做功1600J,機械效率為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在研究電磁感應現象的實驗中所用的器材如圖所示.它們是:①電流計②直流電源③帶鐵芯的線圈A④線圈B⑤電鍵⑥滑動變阻器
(1)試按實驗的要求在實物圖上連線(圖中已連好一根導線).
(2)怎樣才能使線圈B中有感應電流產生?試舉出三種方法.
①閉合開關; 
②斷開開關;
③開關閉合時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如圖所示,小球A和小球B質量相同,球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當球A從高為h處由靜止擺下,到達最低點恰好與B相撞,并粘合在一起繼續(xù)擺動,它們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frac{1}{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質量分別為m1和m2的木塊A和B之間用一輕質彈簧相連,然后將它們靜置于一底端帶有擋板的光滑斜面上,其中B置于斜面底端的擋板上.設斜面的傾角為θ,彈簧的勁度系數為k.現用一平行于斜面的恒力F拉木塊A沿斜面由靜止開始向上運動,當木塊B恰好對擋板的壓力為零時,木塊A在斜面上運動的速度為v,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時彈簧的彈力大小為m1gsinθ
B.拉力F在該過程中對木塊A所做的功為$\frac{{(m}_{1}+{m}_{2})gsinθ}{k}$
C.木塊A在該過程中重力勢能增加了m1$\frac{{(m}_{1}+{m}_{2}){g}^{2}si{n}^{2}θ}{k}$
D.彈簧在該過程中彈性勢能增加了$\frac{({m}_{1}{+m}_{2})gsinθ}{k}$-$\frac{1}{2}$m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