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拖拉機后輪的半徑是前輪半徑的兩倍,A和B是前輪和后輪邊緣上的點,若車行進時輪與路面沒有滑動,則(  )
A.A點和B點的線速度大小之比為1:2
B.前輪和后輪的角速度之比為2:1
C.兩輪轉(zhuǎn)動的周期相等
D.A點和B點的向心加速度相等

A、輪A、B分別為同一傳動裝置前輪和后輪邊緣上的一點,所以vA=vB,故A錯誤.
B、根據(jù)v=ωr和vA=vB,可知A、B兩點的角速度之比為2:1;由ω=2πn,所以轉(zhuǎn)速也是2:1,故B正確.
C、據(jù)ω=
T
和前輪與后輪的角速度之比2:1,求得兩輪的轉(zhuǎn)動周期為1:2,故C錯誤.
D、由a=
V2
r
,可知,向心加速度與半徑成反比,則A與B點的向心加速度不等,故D錯誤.
故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1)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小球A沿豎直平面內(nèi)的軌道滑下,軌道末端水平,A離開軌道末端時撞開輕質(zhì)接觸式開關(guān)S,被電磁鐵吸住的小球B同時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改變整個裝置的高度H做同樣的實驗,發(fā)現(xiàn)位于同一高度的小球A、B總是同時落地,該實驗現(xiàn)象說明了A球在離開軌道后______.
(2)在某次實驗中,測得小球A的平拋運動軌跡如圖(b)所示,已知O點是小球做平拋運動的拋出點,x1=42cm,y1=19.6cm,y2=44.1cm,可計算出x2=______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多選題

研究平拋運動,下面哪些做法可以減小實驗誤差( 。
A.使用密度大、體積小的鋼球
B.盡量減小鋼球與斜槽間的摩擦
C.實驗時,讓小球每次都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
D.使斜槽末端的切線保持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為一皮帶傳動裝置的示意圖.在轉(zhuǎn)動過程中不打滑,RA:RB:RC=2:3:5.兩皮帶輪邊緣上的點的線速度大小之比VA:VB:VC=______及角速度之比ωA:ωB:ωB=______,向心加速度aA:aB:aC=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寫出下列勻速圓周運動的公式,線速度的定義式v=______,角速度的定義式ω=______.平拋運動可分解為水平方向上的______運動和豎直方向上的______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兩個皮帶輪通過皮帶傳動(皮帶與輪不發(fā)生相對滑動).大輪半徑是小輪半徑的2倍,設(shè)A、B分別是大小輪輪緣上的一點,現(xiàn)比較它們的線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和頻率f之間的關(guān)系,正確的是( 。
①vA:vB=1:2②ωA:ωB=1:2
③TA:TB=1:2④fA:fB=1:2.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多選題

電視畫面每隔
1
30
秒更迭一幀.當屏幕上出現(xiàn)一輛車勻速奔馳的情景時,觀眾如果注視車輛的輻條,往往會產(chǎn)生奇怪的感覺,設(shè)車輪上有8根對稱分布完全相同的輻條,如圖所示,則下列推測中正確的是( 。
A.若在
1
30
秒內(nèi)每根輻條恰好轉(zhuǎn)過45°,則觀眾覺得車輪是不動的
B.若在
1
30
秒內(nèi)每根輻條恰好轉(zhuǎn)過360°,則觀眾覺得車輪是不動的
C.若在
1
30
秒內(nèi)每根輻條恰好轉(zhuǎn)過365°,則觀眾覺得車輪是倒轉(zhuǎn)的
D.若在
1
30
秒內(nèi)每根輻條恰好轉(zhuǎn)過355°,則觀眾覺得車輪是倒轉(zhuǎn)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多選題

如圖所示為一皮帶傳動裝置,右輪的半徑為r,A是它邊緣上的一點.左側(cè)是一輪軸,大輪的半徑為4r,小輪的半徑為2r.B點在小輪上,它到小輪中心的距離為r.C點和D點分別位于小輪和大輪的邊緣上.若在傳動過程中,皮帶不打滑.則( 。
A.A點與B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
B.B點與D點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A點與C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
D.B點與D點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皮帶傳動裝置中,A、C兩輪4、固定在同一軸上,B輪固定在另一轉(zhuǎn)軸上,B、C輪間用皮帶相連.已知RA=30cm,RB=20cm,RC=l0cm,則A、B、C三點線速度之比為______;A、B、C三點的角速度之比為______;A、B、C三點的向心加速度之比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