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14.兩磁鐵各固定放在一輛小車上,小車能在水平面上無摩擦地沿同一直線運動.已知甲車和磁鐵的總質(zhì)量為0.5kg,乙車和磁鐵的總質(zhì)量為1.0kg.兩磁鐵的N極相對.推動一下,使兩車相向運動.某時刻甲的速率為2m/s,乙的速率為3m/s,方向與甲相反.兩車運動過程中始終未相碰,求:
①當甲車為零時,乙的速度為多大?
②當兩車最近時,乙的速度為多大?

分析 ①兩車及磁鐵組成的系統(tǒng)合力為零,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由動量守恒定律求乙的速度.
②當兩車的速度相同時,相距最近,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求出乙車的速度.

解答 解:①取水平向左方向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mv-mv=mv
得:v=v-mmv=3-0.51×2=2m/s
②兩車最近時,車速相等.在整個過程中,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mv-mv=(m+m)v′
解得:v′=mvmvm+m=3×10.5×20.5+1=43m/s.
答:①當甲車為零時,乙的速度為2m/s.
②當兩車最近時,乙的速度為43m/s.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知道兩車作用的過程中動量守恒,與用彈簧串聯(lián)的兩個小球的模型類似,要知道當兩車速度相同時,相距最近.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關(guān)于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有彈力就一定有摩擦力
B.受靜摩擦力的物體一定處于靜止狀態(tài)
C.滑動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D.摩擦力的大小一定與正壓力大小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質(zhì)量為m、速度為v的子彈水平射入墻中(未穿出),該過程中子彈克服墻的阻力做功為( �。�
A.mvB.mv2C.12mvD.12m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氫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B.在核反應過程中,質(zhì)子數(shù)守恒
C.半衰期越大,原子核衰變越快
D.如果一個系統(tǒng)不受外力,系統(tǒng)的總動量一定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一群氫原子處于量子數(shù)n=4能級狀態(tài),氫原子的能級圖如圖所示,氫原子可能發(fā)射6種頻率的光子;氫原子由量子數(shù)n=4的能級躍遷到n=2的能級時輻射光子照射圖乙表中幾種金屬,能發(fā)生光電效應的有3種金屬.
幾種金屬的逸出功
金屬
W0/eV4.543.202.292.252.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如圖所示,橫截面為直角三角形的斜劈A,底面靠在粗糙的豎直墻面上,力F指向球心水平作用在光滑球B上,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力F增大時,系統(tǒng)還保持靜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斜劈A所受力的合力增大B.斜劈A對豎直墻壁的壓力增大
C.球B對地面的壓力一定增大D.墻面對斜劈A的摩擦力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方程式23892U→23492U+2He是重核裂變反應方程
B.方程式21H+31H→42He+10n是輕核聚變反應方程
C.氫原子光譜是連續(xù)的
D.氫原子從某激發(fā)態(tài)躍遷至基態(tài)要吸收特定頻率的光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在做“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用天平稱量得到重錘質(zhì)量m=0.3kg,打點計時器工作頻率為50Hz,他們在實驗中獲得一條紙帶如圖所示,A、B、C、D、E、F為依次打下的點,根據(jù)紙帶上的數(shù)據(jù),可測得打下D點重錘的動能EkD=0.198J.某同學計算發(fā)現(xiàn)A到D點重力勢能的減少量△Ep小于D點時重錘的動能EkD,由此他得出結(jié)論:在重錘下落過程中,機械能不守恒.你認為他的觀點是否正確?試說明原因.不正確,打A點時重錘的動能不為零(或“未計入A點時重錘的動能”或“比較的應為勢能變化量與動能變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甲所示,質(zhì)量m=1kg的物塊在平行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從靜止開始沿斜面向上運動,t=0.5s時撤去拉力,利用速度傳感器得到其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圖象(v-t圖象)如圖乙所示,g取10m/s2,求:
(1)沿斜面向上運動兩個階段加速度大小a1、a2
(2)2s內(nèi)物塊的位移大小x;
(3)外力F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