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A、已知水的質(zhì)量、水的體積和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不知道水的摩爾質(zhì)量,求不出水分子個數(shù),不能求出水分子直徑,故A錯誤;
B、已知水的質(zhì)量、水的密度和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不知道水的摩爾質(zhì)量,
求不出水分子個數(shù),不能求出水分子直徑,故B錯誤;
C、已知水的摩爾質(zhì)量和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不知道水的摩爾質(zhì)量,
求不出水分子個數(shù),不能求出水分子直徑,故C錯誤;
D、已知水的摩爾體積和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可以求出1摩爾體積的分子數(shù),
摩爾體積處于該體積的分子數(shù)等于每個分子的體積,然后利用體積公式可以求出分子直徑,故D正確;故選D.
(2)設(shè)大氣壓為P
0,氣缸質(zhì)量為M,橫截面積為S,則氣缸內(nèi)氣體壓強P=P
0-
,剪斷細線后,氣缸自由下落,
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氣缸內(nèi)氣體壓強P=P
0,缸內(nèi)氣體壓強變大,氣體體積減小,外界對氣體做功,氣體內(nèi)能增大,
故AC錯誤,BD正確,故選BD.
(3)①活塞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mg,向下的大氣壓力P
0S,向上的氣體支持力PS,
活塞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得:mg+P
0S=PS,則缸內(nèi)氣體壓強P=P
0+
;
②由熱力學(xué)第一定律得,氣體內(nèi)能的增量△U=Q-W.
B、(1)A、激光比普通光源的相干性好,故A正確;
B、光在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v=
,在水中紫外線折射率大于紅外線的折射率,因此紫外線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小于紅外線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故B錯誤;
C、在光的衍射實驗中,出現(xiàn)明條紋的地方光子到達的概率較大,故C正確;
D、接收電磁波時首先要進行解調(diào),故D錯誤;故選AC.
(2)A、介質(zhì)中的質(zhì)點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動,并不隨波進行遷移,故A錯誤;
B、由圖丙所示波形圖可知,波向右傳播的距離x=(n+
)λ=6m,則△t=t′-t=0.2s=(n+
)T,
T=
,n=0、1、2、3…,波的周期小于等于0.2s,故B錯誤;
C、由波形圖可知,波長λ=24m,波向右傳播的路程s=x=(n+
)λ=x=(n+
)×24=24n+6,
波速v=
=
=120n+30(m/s),n=0、1、2、3…,當(dāng)n=5時,v=630m/s,故C正確;
D、波的周期T=
,n=0、1、2、3…,頻率f=
=5n+1.25(Hz),n=0、1、2…,
當(dāng)n=0時,f=1.25Hz,故D正確;故選CD.
(3)如右圖所示,光線進入棱鏡后在AB面上經(jīng)一次全反射,
再從AC邊上折射出來的路程最短,此時傳播時間最短,
最短傳播時間:
t=+,
v=,
故最短時間為t=2.2×10
-10(s);
C、(1)①由質(zhì)量數(shù)與核電荷數(shù)守恒可知,反應(yīng)方程式是:
O→
N+
e;
②由題意可知,正電子可以顯示氧在人體內(nèi)的運動軌跡,因此
O的主要用途是B、作為示蹤原子.
③氧在人體內(nèi)的代謝時間不長,因此PET中所選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應(yīng)較短.
(2)人在落到小車上的過程中人和車系統(tǒng)動量守恒:-mv
2+Mv
1=(m+M)v,
可得人車共同速度為v=-1.2m/s 負號表示速度方向與小車原來的運動方向相反.
人跳上小車的過程中,對小車所做的功等于小車的動能增量
W=Mv2-M,
解得:W=22(J);
故答案為:A(1)D;(2)BD;(3)①壓強為P=P
0+
;②△U=Q-W;
B:(1)AC;(2)CD;(3)t=2.2×10
-10(s);
C:(1)①
O→
N+
e;②B;③短;
(2)人車共同速度為v=-1.2m/s,負號表示速度方向與小車原來的運動方向相反.
對小車所做的功為22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