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測量普通干電池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應該選用__________(填“圖甲”或“圖乙”)所示的電路圖.

(2)實驗中某同學根據(jù)自己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描了幾個點,請你根據(jù)他描的點畫出U—I圖線,并根據(jù)圖線求出電池的電動勢E=__________V(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電池的內(nèi)電阻r =__________Ω(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1)圖甲    (2)1.5    0.89~0.96

解析試題分析:(1)本實驗中電壓表應測量路端電壓,電流表應測量通過電源的電流,由于電壓表和電流表都有一定的內(nèi)阻,兩種電路都存在系統(tǒng)誤差.甲電路中,電流表讀出的不是通過電源的電流,比電源的電流小,其讀數(shù)等于電源的電流與通過電壓表電流之差,誤差來源于電壓表的分流,而乙電路中,電壓表測量的電壓不等于路端電壓,是由于電流表的分壓.由于電源的內(nèi)阻較小,電流表的內(nèi)阻也較小,若采用乙電路,電流表分壓較大,測得的內(nèi)阻誤差較大.而甲電路中,電源內(nèi)阻較小時,電壓表分流較小,測量誤差較小.故可采用甲電路進行實驗.
(2)依據(jù)描點作圖時,注意應使所作直線穿過盡可能多的數(shù)據(jù)點,不在直線上的點盡量均勻分布在直線的兩側(cè),誤差較大的點直接舍去。
由U=E-Ir可得圖象與縱坐標的交點為電源的電動勢,圖象的斜率表示電源的內(nèi)阻,由圖象可得電動勢E=1.5V,r= 0.89~0.96Ω.
考點:對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實驗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利用豎直上拋小球的頻閃照片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頻閃儀每隔0.05s閃光一次,圖中所標數(shù)據(jù)為實際距離,該同學通過計算得到不同時刻的速度如下表(當?shù)刂亓铀俣萭取9.8m/s2,小球質(zhì)量m=0.200kg,結(jié)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時刻
t2
t3
t4
t5
速度(m/s)
5.59
5.08
4.58
 
(1)由頻閃照片上的數(shù)據(jù)計算t5時刻小球的速度v5=       m/s.
(2)從t2到t5時間內(nèi),重力勢能增加量ΔEp=       J,動能減少量ΔEk=       J.
(3)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若ΔEp與ΔEk近似相等,從而驗證了機械能守恒定律.由上述計算得ΔEp不完全等于ΔEk,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分)某同學在做“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中,用一張印有小方格的紙記錄軌跡。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該同學做完實驗后,提出了下列幾條觀點,其中正確的是________。(多選)

A.實驗中應使斜槽軌道盡可能光滑 
B.為使小球離開斜槽后能做平拋運動,斜槽末端的切線必須水平 
C.為了使小球每次的軌跡相同,應使小球每次從斜槽上的相同位置由靜止釋放 
D.為了比較準確地描出小球運動的軌跡,應該用一條曲線把所有的點連接起來 
(2)下圖為他通過實驗記錄的平拋運動軌跡的一部分,并在軌跡上標記了四個點a、b、c、d。已知小方格邊長為L,重力加速度為g,則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v0=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分)在用電壓表、電流表測兩節(jié)干電池串聯(lián)的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時,除備有被測電池、電鍵和足量導線,還備有下列儀器可供選擇:
A.電流表(0~0.6A)
B.電流表(0~3A)
C.電壓表(0~3V)
D.電壓表(0~15V)
E.滑動變阻器(10Ω,2A)
F.滑動變阻器(50Ω,1.5A)
(1)應該選用的儀器是(寫出的字母)       
(2)一學生用以上儀器測得如下表所示數(shù)據(jù),根據(jù)數(shù)據(jù),在坐標軸上畫出U-I圖象;

實驗次數(shù)
1
2
3
4
5
6
U(V)
2.70
2.50
2.30
2.00
1.80
1.62
I(A)
0.08
0.16
0.25
0.36
0.45
0.50

(3)從圖中可得出電源電動勢為     V,內(nèi)電阻為     Ω(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7分)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牛頓第二定律,請回答下列有關此實驗的問題:

(1)該同學在實驗前準備了圖中所示的實驗裝置及下列輔助器材:
A.交流電源、導線
B.天平(含配套砝碼)
C.秒表
D.刻度尺
E.細線、砂和小砂桶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填代號)。
(2)打點計時器在小車拖動的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跡,以此記錄小車的運動情況。其中一部分紙帶上的點跡情況如圖甲所示,已知打點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T=0.02s,測得A點到B、C點的距離分別為x1=5.99cm、x2=13.59cm,則在打下點跡B時,小車運動的速度vB=         m/s;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             m/s2。(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在驗證“質(zhì)量一定,加速度a與合外力F的關系”時,某學生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如圖乙所示的a-F圖象,其中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                               ,圖線在末端彎曲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分)如圖是“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獲得的一條紙帶,O、A、B、C、D和E為紙帶上六個計數(shù)點。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

(1)OD間的距離為        cm 。
(2)下圖是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出的圖線(為各計數(shù)點至同一起點的距離),斜率表示                ,其大小為         (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用半徑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的碰撞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斜槽與水平槽圓滑連接。安裝好實驗裝置,在地上鋪一張白紙,白紙上鋪放復寫紙,記下重錘線所指的位置O。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1:不放小球2,讓小球1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jié)L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復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有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步驟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邊緣位置B,讓小球1從A點由靜止?jié)L下,使它們碰撞。重復多次,并使用與步驟1同樣的方法分別標出碰撞后兩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步驟3: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M、P、N離O點的距離,即線段OM、OP、ON的長度。
(1)實驗中,直接測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過測量      (填選項前的符號),間接地解決這個問題。
A.小球開始釋放高度
B.小球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
C.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射程
(2)本實驗除需測量線段OM、OP、ON的長度外,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     。
A.A、B兩點間的高度差h1
B.B點離地面的高度h2
C.小球1和小球2的質(zhì)量m1、m2
D.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徑r

(3)經(jīng)測定,g,g,小球落地點的平均位置距點的距離如圖乙所示。有同學認為,在上述實驗中僅更換兩個小球的材質(zhì),其它條件不變,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射程增大。請你用已知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計算出被碰小球平拋運動射程的最大值為       。
(4)完成上述實驗后,某實驗小組對上述裝置進行了改造,如圖所示。在水平槽末端與水平地面間放置了一個斜面,斜面的頂點與水平槽等高且無縫連接。使小球1仍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jié)L下,重復實驗步驟1和2的操作,得到兩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點M′、P′、N′。用刻度尺測量斜面頂點到M′、P′、N′三點的距離分別為l1、l2、l3。則驗證兩球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的表達式為           (用所測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Ⅰ(7分)用游標卡尺測得某樣品的長度如左圖所示,其示數(shù)L=________mm;用螺旋測微器測得該樣品的外徑如右圖所示,其示數(shù)D=____________mm.

Ⅱ某組同學設計了“探究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合力F及質(zhì)量m的關系”實驗。圖(a)為實驗裝置簡圖,A為小車,B為電火花計時器,C為裝有細砂的小桶,D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方形木板,實驗中認為細繩對小車拉力F等于細砂和小桶的總重量,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可用紙帶上打出的點求得。
①圖(b)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已知實驗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根據(jù)紙帶可求出電火花計時器打B點時的速度為      m/s,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結(jié)果均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

②在“探究加速度a與質(zhì)量m的關系”時,某同學都按照自己的方案將實驗數(shù)據(jù)在坐標系中進行了標注,但尚未完成圖象(如下圖所示)。請繼續(xù)幫助該同學作出坐標系中的圖象。
③在“探究加速度a與合力F的關系”時,該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加速度a與合力F的圖線如圖(c),該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試分析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的原因。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分)為了簡單測量小木塊與水平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按以下步驟進行:
a.將一端固定在木板P上的輕彈簧置于水平桌面上,固定木板P,在桌面上標記彈簧自由端位置O.將小木塊接觸彈簧自由端(不栓接)并使其緩慢移至A位置,如圖1所示.
b.將小木塊從靜止開始釋放,小木塊運動至B位置停止.
c.將彈簧移至桌邊,使彈簧自由端位置O與桌邊緣對齊,如圖2所示,固定木板P,使小木塊接觸彈簧自由端(不栓接)并使其緩慢移至C位置,使,將小木塊從靜止開始釋放,小木塊落至水平地面D處,為O點在水平地面的豎直投影點.若已經(jīng)測得OB距離為L,間豎直高度為h.小木塊可看做質(zhì)點,不計空氣阻力.

①為測量小木塊與水平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                         
                      .(用文字和字母表示)
②寫出小木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                 .(用測得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