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關(guān)于時間和時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第3s內(nèi)的含義是這段時間是1sB.前3s內(nèi)的含義是這段時間是3s
C.3s內(nèi)的含義是這段時間是1sD.3s末指的是時刻

分析 時間是指一段時間間隔,對應(yīng)一段過程;而時刻是指時間軸上的一個點,對應(yīng)一個瞬間.

解答 解:A、第3s內(nèi)是指2-3這1s的時間;故A正確;
B、前3s內(nèi)的含義是0-3s這段時間,時間長度是3s,故B正確;
C、3s內(nèi)的含義是0-3s這段時間,時間長度是3s,故C錯誤;
D、3s末在時間軸上是一個點,指的是時刻,故D正確;
本題選擇不正確的,故選:C.

點評 時間和時刻的意義不同,在學習時要注意明確,時間是過程量,對一段事情過程相對應(yīng),而時刻是狀態(tài)量,對應(yīng)一個瞬間.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物理量中,屬于矢量的是( 。
A.電流B.磁感應(yīng)強度C.電荷量D.磁通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所示,均勻長直木板長L=40cm,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右端與桌邊相齊,木板質(zhì)量m=2kg,與桌面間的摩擦因數(shù)μ=0.2,今用水平推力F將其推下桌子,則水平推力至少做功為( 。
A.0.8JB.1.6JC.8JD.4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已知把一個金屬導體放入一個電場后,當達到靜電平衡時,導體的表面是一個等勢面.現(xiàn)有表面光滑的金屬板水平放置,在其正上方有固定有正點電荷Q,有一帶電量為+q的外有絕緣層的小球以初速度v0從金屬板左側(cè)滑上,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小球所受電場力先增大后減小
B.點電荷Q對小球先做負功后做正功
C.小球先做加速度增加的減速運動后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
D.小球做勻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所示,重為20N的物體懸掛在彈簧的下端時,彈簧伸長了4cm.現(xiàn)換用另一個重為40N的物體懸掛在彈簧的下端(形變?nèi)栽趶椥韵薅葍?nèi)),這時彈簧的彈力大小、勁度系數(shù)分別是( 。
A.20N,500N/mB.20N,1000N/mC.40N,500N/mD.40N,1000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2014年2月15日凌晨,在索契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比賽中,中國運動員以83.50分奪得銀牌.比賽場地可簡化為由如圖所示的助滑區(qū)、弧形過渡區(qū)、著陸坡、減速區(qū)等組成.若將運動員視為質(zhì)點,且忽略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運動員在助滑區(qū)加速下滑時處于失重狀態(tài)
B.運動員在弧形過渡區(qū)運動過程中處于失重狀態(tài)
C.運動員在跳離弧形過渡區(qū)至著陸之前的過程中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
D.運動員在減速區(qū)減速過程中處于超重狀態(tài)
E.運動員在弧形過渡區(qū)對滑道的壓力小于滑道對人的支持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英國物理學家焦耳通過一系列實驗發(fā)現(xiàn).電流發(fā)熱具有以下規(guī)律:電流通過導體產(chǎn)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導體的電阻,通電的時間成正比,這個規(guī)律叫做焦耳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如圖所示為氫原子的能級圖,現(xiàn)讓一束單色光照射到大量處于基態(tài)(量子數(shù)n=1)的氫原子上,受激的氫原子能自發(fā)地發(fā)出6種不同頻率的光,則照射氫原子的單色光的光子能量為12.75eV;在發(fā)出的6種不同頻率的光中,波長最大光子的能量為0.66eV;頻率最大的光子的能量為12.75e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如圖所示,運動員“3m跳板水”運動的過程可簡化為:運動員走上跳板,將跳板從水平位置B壓到最低點C,跳板又將運動員豎直向上彈到最高點A,然后運動員做自由落體運動,豎直落入水中,跳板自身重力忽略不計,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運動員向下運動(B→C)的過程中,先失重后超重,對板的壓力先減小后增大一直增大
B.運動員向下運動(B→C)的過程中,先失重后超重,對板的壓力一直增大
C.運動員向上運動(C→B)的過程中,超重,對板的壓力先增大后減小
D.運動員向上運動(C→B)的過程中,超重,對板的壓力一直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