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如圖所示,嫦娥三號從地球的A點運動到B點,再經(jīng)過兩次變軌運動到近月的C點,在C點釋放月球車運動至D點,月球車于12月14日21時11分在D點成功著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嫦娥三號在C點的質(zhì)量和所受重力都比在A點時小
B.由A點到B點的位移大于由B點到D點的位移
C.12月14日21時11分是時間
D.從A點到B點的平均速度為軌跡長度與所用時間之比

分析 嫦娥三號在不同的位置質(zhì)量不變,重力發(fā)生變化,位移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離.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的比值.

解答 解:A、嫦娥三號在不同的位置質(zhì)量不變,重力加速度發(fā)生變化,則重力發(fā)生變化,故A錯誤.
B、由圖可知,A點到B點的位移大于B點到D點的位移.故B正確.
C、12月14日21時11分是時刻,故C錯誤.
D、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區(qū)別、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知道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與時間的比值.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某組同學設計了“探究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合力F及質(zhì)量m的關系”實驗.圖(a)為實驗裝置簡圖,A為小車,B為電火花計時器,C為裝有細砂的小桶,D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方形木板,實驗中認為細繩對小車拉力F等于細砂和小桶的總重量,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可用紙帶上打出的點求得.

①圖(b)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已知實驗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根據(jù)紙帶可求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3m/s2.(結果保留一位有效數(shù)字)
②在“探究加速度a與質(zhì)量m的關系”時,保持細砂和小桶質(zhì)量不變,改變小車質(zhì)量m,分別記錄小車加速度a與其質(zhì)量m的數(shù)據(jù).在分析處理時,該組同學產(chǎn)生分歧:甲同學認為應該根據(jù)實驗中測得的數(shù)據(jù)作出小車加速度a與其質(zhì)量m的圖象,乙同學則認為應該作出a與其質(zhì)量倒數(shù)$\frac{1}{m}$的圖象.兩位同學都按照自己的方案將實驗數(shù)據(jù)在坐標系中進行了標注,但尚未完成圖象(如圖所示).你認為同學乙(填“甲”、“乙”)的方案更合理,請繼續(xù)幫助該同學作出坐標系中的圖象.

③在“探究加速度a與合力F的關系”時,保持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改變小桶中細砂的質(zhì)量,該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加速度a與合力F的圖線如圖(c),該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試分析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所示,一個人用與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推一個質(zhì)量為20kg的箱子以4m/s勻速前進,如圖甲所示,箱子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50,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推力F的大小;
(2)若不改變力F的大小,只把力的方向變?yōu)榕c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去拉這個靜止的箱子,如圖乙所示,拉力作用2s后撤去,箱子最多還能運動多長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1)用伏安法描繪燈泡的U-I圖線,要求電壓表從零開始并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把圖1中所示的實驗器材用實線連接成相應的電路圖.閉合開關前,圖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移到左端(填“左端”或“右端”)
(2)用伏安法測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現(xiàn)有甲、乙兩個供實驗的電路圖,實驗時應選用圖2中電路圖甲(填“甲”或“乙”).根據(jù)實驗測得的一系列數(shù)據(jù),畫出U-I圖(如圖2丙),被測干電池的電動勢為1.40V,內(nèi)阻為0.8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實驗中,
(1)下列做法正確的一項是B
A.打點計時器應使用直流電源
B.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
C.將接好紙帶的小車停在靠近滑輪處
D.每次改變小車質(zhì)量時,應重新平衡摩擦力
(2)實驗中要進行鉤碼質(zhì)量m和小車質(zhì)量M的選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組是C
A.M=20g,m=10g、15g、20g、25g、30g、40g
B.M=2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C.M=400g,m=10g、15g、20g、25g、30g、40g
D.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3)如圖2為小車在水平木板上帶動紙帶運動,打出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從紙帶上測出s1=3.20cm,s2=4.52cm,s5=8.42cm,s6=9.70cm.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則計時器在打第5個計數(shù)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v5=0.91m/s;小車加速度大小a=1.30m/s2.(本題計算結果小數(shù)點后均保留兩位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甲所示,一質(zhì)量為2.0kg的物體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從t=0時刻起,物體受到水平方向的力F作用而開始運動,8s內(nèi)F隨時間t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乙所示.求:(g取10m/s2
(1)物體在0-4s的加速度大小a1,4s末的速度大小v1
(2)物體在4-5s的加速度大小a2,5s末的速度大小v2
(3)在圖丙的坐標系中畫出物體在8s內(nèi)的v-t圖象.(要求計算出相應數(sh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在x>0的空間中,存在沿x軸方向的勻強電場,電場強度E=0.1N/C;在x<0的空間中,存在垂直xOy平面方向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B=0.5T.一帶負電的粒子(比荷$\frac{q}{m}$=160C/kg),在x=0.08m處的D點以v0=1.6m/s的初速度沿y軸正方向開始運動,不計帶電粒子的重力.求:
(1)帶電粒子開始運動后第一次通過y軸時距O點的距離;
(2)帶電粒子進入磁場后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
(3)帶電粒子進入磁場后經(jīng)多長時間返回電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民用航空客機的機艙,除了有正常的艙門和舷梯連接,供旅客上下飛機外,一般還配有緊急出口.發(fā)生意外情況的飛機在著陸后,打開緊急出口的艙門,會自動生成一個氣囊(由斜面部分AC和水平部分CD構成),機艙中的人可沿該氣囊滑行到地面上來,如圖所示.某機艙離氣囊底端的豎直高度AB=3.0m,氣囊構成的斜面長AC=5.0m,AC與地面之間的夾角為θ.斜面部分AC和水平部分CD平滑連接.一個質(zhì)量m=60kg的人從氣囊上由靜止開始滑下,最后滑到水平部分上的E點靜止,已知人與氣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55.不計空氣阻力g=10m/s2.求人從A點開始到滑到E 點所用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伽利略在研究落體運動規(guī)律時采用了以實驗檢驗猜想和假設的科學方法
B.在探究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采用了控制變量法
C.系統(tǒng)誤差的特點是多次重復測量的結果有時大于真實值有時小于真實值
D.體積很大的物體有時也可以當作質(zhì)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