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在“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中,某同學是用下面的方法和器材進行實驗的:放在長木板上的小車,由靜止開始在幾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的作用下沿木板運動,小車拉動固定在它上面的紙帶,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關于這一實驗,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長木板要適當傾斜,以平衡小車運動中受到的阻力
B.重復實驗時,雖然用到橡皮筋的條數不同,但每次應使橡皮筋拉伸的長度相同
C.利用紙帶上的點計算小車的速度時,應選用紙帶上打點最密集的部分進行計算
D.利用紙帶上的點計算小車的速度時,應選用紙帶上打點最稀疏的部分進行計算
(2)在上述實驗中,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頻率為50Hz.某同學打出的一段紙帶如圖所示,則小車勻速運動時的速度大小為
 
m/s.(計算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
精英家教網
分析:(1)實驗時,先要平衡摩擦力,每次保持橡皮筋的形變量一定,當有n根相同橡皮筋并系在小車上時,n根相同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就等于系一根橡皮筋時對小車做的功的n倍,這個設計很巧妙地解決了直接去測量力和計算功的困難,再加上打點計時器測出小車獲得的最大速度即動能可求;
(2)由圖可得出各點間的時間間隔及位移,分析可知何時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小車的運動速度.
解答:解:(1)A、實驗中橡橡皮筋對小車所做功認為是合外力做功,因此需要平衡摩擦力,故長木板要適當傾斜,以平衡小車運動中受到的阻力,故A正確;
B、實驗中改變拉力做功時,為了能定量,所以用不同條數的橡皮筋且拉到相同的長度,這樣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才有倍數關系,故B正確;
C、需要測量出加速的末速度,即最大速度,也就是勻速運動的速度,所以應選用紙帶上打點最稀疏的部分進行計算,故C錯誤,D正確.
本題選錯誤的
故選C
(2)量出各點間的距離分別為:
OA=2.1cm; AB=2.5cm;BC=2.8cm; CD=2.8cm;DE=2.8cm;故BE段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則速度v=
x
t
=
0.028
0.02
=1.40 m/s.
故答案為:(1)C;(2)1.40 m/s.
點評:實驗中要清楚是如何改變w,如何獲得的速度v即可,圍繞實驗原理和實驗目的進行理解和記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在“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另一端系著繩套B、C(用來連接彈簧測力計).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
①在實驗中,如果只將細繩換成橡皮筋,其它步驟沒有改變,那么實驗結果
不變
不變
(填“會”或“不會”)發(fā)生變化.
②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C
C

A.理想實驗法
B.控制變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接在電壓為U,頻率為f的交流電源上,從實驗中打出的幾條紙帶中選出一條理想紙帶,如圖所示,選取紙帶上打出的連續(xù)5個點A、B、C、D、E,測出A點距起始點的距離為S0,點AC間的距離為S1,點CE間的距離為S2,已知重錘的質量為m,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為g,則:
①起始點O到打下C點的過程中,重錘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為△EP=
mg(s0+s1
mg(s0+s1
,重錘動能的增加量為△EK=
m(S1+S2)2f2
32
m(S1+S2)2f2
32
;
②根據題中提供的條件,還可利用重錘下落求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
(S2-S1)f2
4
(S2-S1)f2
4
,經過計算可知,測量值比當地重力加速度的真實值要小,其主要原因是:
由于紙帶與限位孔之間摩擦力作用、重物受到空氣阻力等影響
由于紙帶與限位孔之間摩擦力作用、重物受到空氣阻力等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1?翠屏區(qū)模擬)(I)某實驗小組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動能定理”.
(1)在小車沿木板滑行的過程中,除細繩的拉力對其做功以外,還有阻力做功,這樣便會給實驗帶來誤差.你的解決的辦法是:
使木板適當傾斜,讓小車在木板上能自由勻速下滑.
使木板適當傾斜,讓小車在木板上能自由勻速下滑.

(2)實驗的部分步驟如下,但有的不完善,請在空格處補充完善其步驟.
①在小車中放人砝碼,把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連在小車后端,用細線連接小車和鉤碼;
②將小車停在打點計時器附近,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
釋放小車
釋放小車
,小車拖動紙帶,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列點,
關閉打點計時器電源
關閉打點計時器電源
,取下紙帶;
③改變鉤碼或小車中砝碼的數量,更換紙帶,重復②的操作.
(3)在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中,某次實驗得到的一條紙帶,從開始運動記錄數據,作出的W-v曲線如圖所示,應為
B
B


(Ⅱ)在測定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中,備有下列器材:
A.待測的干電池(電動勢約為1.5V,內電阻小于1.0Ω)
B.電流表A1(量程0-3mA,內阻Rg1=10Ω)
C.電流表A2(量程0-0.6A,內阻Rg2=0.lΩ)
D.滑動變阻器R(0-20Ω,10A)
E.定值電阻R0(990Ω)
F.開關和導線若干

(1)某同學發(fā)現上述器材中雖然沒有電壓表,但給出了兩個電流表,于是他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a)、
(b)兩個參考實驗電路,其中合理的是
b
b
圖所示的電路.
(2)圖乙為該同學根據(1)中選出的合理的實驗電路,利用測出的數據繪出的I1一I2圖線(I1為電流表A1的示數,I2為電流表A2的示數,且I2的數值遠大于I1的數值),則由圖線可得被測電池的電動勢E=
1.48±0.02
1.48±0.02
V,內阻r=
0.75~0.84
0.75~0.84
Ω.
(3)若將圖線的縱坐標改為
I1(R0+Rg1
I1(R0+Rg1
,則圖線與縱坐標軸的交點的物理含義即為電動勢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下面是一些有關高中物理實驗的描述,其中正確的是( 。
A、在“研究平拋運動”實驗中,需要用重錘線確定豎直方向B、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需要平衡摩擦力C、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需要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D、在“驗證力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一定要用兩根彈簧秤E、在“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中不需要直接求出合外力做的功F、在用歐姆表“×10”擋測量電阻時發(fā)現指針偏轉角太小,應該換“×1”擋進行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3-2014學年安徽省安師大附中高三1月聯(lián)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6分)下面是一些有關高中物理實驗的描述,其中正確的是(  )。

A.在“研究平拋運動”實驗中,需要用重錘線確定豎直方向

B.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需要平衡摩擦力

C.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需要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

D.在“驗證力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一定要用兩根彈簧秤

E.在“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中不需要直接求出合外力做的功

F.在用歐姆表“10”擋測量電阻時發(fā)現指針偏轉角太小,應該換“1”擋進行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08-2009學年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高三(上)期中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1)在“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另一端系著繩套B、C(用來連接彈簧測力計).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
①在實驗中,如果只將細繩換成橡皮筋,其它步驟沒有改變,那么實驗結果______(填“會”或“不會”)發(fā)生變化.
②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______
A.理想實驗法
B.控制變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接在電壓為U,頻率為f的交流電源上,從實驗中打出的幾條紙帶中選出一條理想紙帶,如圖所示,選取紙帶上打出的連續(xù)5個點A、B、C、D、E,測出A點距起始點的距離為S,點AC間的距離為S1,點CE間的距離為S2,已知重錘的質量為m,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為g,則:
①起始點O到打下C點的過程中,重錘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為△EP=______,重錘動能的增加量為△EK=______;
②根據題中提供的條件,還可利用重錘下落求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經過計算可知,測量值比當地重力加速度的真實值要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