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3.如圖,質(zhì)量為m的小球掛在電梯的天花板上.電梯在以大小為g/3的加速度向下加速運動的過程中,小球( �。�
A.處于失重狀態(tài),所受拉力為mg3B.處于失重狀態(tài),所受拉力為2mg3
C.處于超重狀態(tài),所受拉力為mg3D.處于超重狀態(tài),所受拉力為4mg3

分析 物體受到重力和細線的拉力兩個力作用下豎直加速上升,即合力產(chǎn)生向下的加速度13g,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解即可.

解答 解:物體的加速度的方向向下,處于失重狀態(tài).
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有:
物體受重力mg和細線拉力F作用下產(chǎn)生向下的加速度a,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F-mg=ma
所以細線的拉力為:
F=mg+ma=m(g+a)=23mg,選項B正確.
故選:B

點評 牛頓第二定律簡單應用,求出物體所受合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直接得;同時要知道超重狀態(tài)與失重狀態(tài)的特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某同學用圖1所示裝置測定重力加速度,

(1)實驗時下面的步驟先后順序是:BA;
A.釋放紙帶;      B.打開打點計時器
(2)打出的紙帶如圖2所示,實驗時紙帶的乙端應和重物相連接(選填“甲”或“乙”).
(3)紙帶上1至9各點為計時點,相鄰計時點時間間隔為0.02s,由紙帶所示數(shù)據(jù)可算出實驗時的加速度為9.4m/s2.(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4)當?shù)氐闹亓铀俣葦?shù)值為9.8m/s2,請列出測量值與當?shù)刂亓铀俣鹊闹涤胁町惖脑蚣垘c打點計時器之間有摩擦;紙帶上的數(shù)據(jù)讀數(shù)有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真空中有兩個固定的帶正電的點電荷,其電量Q1>Q2,點電荷q置于Q1、Q2連線上某點時,正好處于平衡,則( �。�
A.q可能是正電荷B.q一定在Q1、Q2連線上Q2的外側(cè)
C.q離Q2比離Q1D.q離Q2比離Q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兩個分子從相距很遠(分子間作用力可忽略)變到很難靠近的過程中,表現(xiàn)為(  )
A.相互吸引B.相互排斥C.先排斥后吸引D.先吸引后排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一物體受到大小分別為40N和30N兩個力的作用,則它們的合力( �。�
A.可能為80NB.一定為50NC.可能為30ND.一定為1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半徑為R的半球形物體A放在水平地面上,通過最高點處的釘子用水平細線拉住一質(zhì)量為m、半徑為r的光滑球B.則( �。�
A.B對A的壓力大小為R+rrmgB.A對地面的壓力大于(M+m)g
C.細線對小球的拉力大小為rRmgD.A對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假設將來人類登上火星,考察完畢后,乘坐一艘宇宙飛船從火星返回地球時,經(jīng)歷了如圖所示的變軌過程,則有關這艘飛船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飛船在軌道I上運動時的機械能小于在軌道Ⅱ上運動時的機械能
B.飛船繞火星在軌道I上運動的周期跟飛船返回地面的過程中繞地球與軌道I同樣的軌道半徑運動的周期相同
C.飛船在軌道Ⅲ上運動到P點時的加速度大于飛船在軌道Ⅱ上運動到P點時的加速度
D.飛船在軌道Ⅱ上運動時,經(jīng)過P點時的速度大于經(jīng)過Q點時的速度
E.飛船在軌道Ⅲ的周期大于軌道I的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某同學在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得到了如圖所示的紙帶,紙帶從左端到右端先后通過打點計時器.他舍棄密集點后,從O點開始每隔兩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若所用電源頻率是50赫茲,則打點計時器每隔0.02s打一個點,每兩個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0.06s.他測得OA=3.20cm,AB=4.60cm,BC=5.40cm,CE=9.20cm,則物體通過A點的瞬時速度是0.65m/s,在AE段的平均速度是8.0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用如下的器材和方法可以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在圓形桌子透明桌面上平鋪一張白紙,在桌子邊緣安裝三個光滑的滑輪,其中,滑輪P1固定在桌子邊,滑輪P2、P3可沿桌邊移動.第一次實驗中,步驟如下:
A.在三根輕繩下掛上一定數(shù)量的鉤碼,并使結(jié)點O靜止;
B.在白紙上描下O點的位置和三根繩子的方向,以O點為起點,作出三拉力的圖示;
C.以繞過P2、P3繩的兩個力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作出O點為起點的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量出對角線的長度;
D.檢驗對角線的長度和繞過P1繩拉力的圖示的長度是否一樣,方向是否在一條直線上.
(1)這次實驗中,若一根繩掛的質(zhì)量為m,另一根繩掛的質(zhì)量為2m,則第三根繩掛的質(zhì)量一定大于m且小于3m.
(2)第二次實驗時,改變滑輪P2、P3的位置和相應繩上鉤碼的數(shù)量,使結(jié)點平衡,繩的結(jié)點不必(填“必須”或“不必”)與第一次實驗中白紙上描下的O點重合.實驗中,若桌面不水平不會(填“會”或“不會”)影響實驗的結(jié)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