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個靜止在磁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 ,放出一個正電子后變成原子核 ,在圖中近似反映正電子和Si核軌跡的圖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放射性元素放出正電子時,正粒子與反沖核的速度相反,而電性相同,則兩個粒子受到的洛倫茲力方向相反,兩個粒子的軌跡應為外切圓.而放射性元素放出β粒子時,β粒子與反沖核的速度相反,而電性相反,則兩個粒子受到的洛倫茲力方向相同,兩個粒子的軌跡應為內切圓.

當放射性元素放出正電子時,兩帶電粒子的動量守恒.由半徑公式r= = ,可得軌跡半徑與動量成正比,與電量成反比,而正電子的電量比反沖核的電量小,則正電子的半徑比反沖核的半徑大,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所以答案是: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接連發(fā)生的馬航MH370失事和臺灣復興航空客機的墜毀,使人們更加關注飛機的安全問題.假設飛機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jīng)時間、在速度達到時駕駛員對發(fā)動機的運行狀態(tài)進行判斷,在速度達到時必須做出決斷,可以中斷起飛或繼續(xù)起飛;若速度超過就必須起飛,否則會滑出跑道.已知從開始到離開地面的過程中,飛機的加速度保持不變.

1)求正常情況下駕駛員從判斷發(fā)動機運行狀態(tài)到做出決斷終止起飛的最長時間;

2)若在速度達到時,由于意外必須停止起飛,飛機立即以的加速度做勻減速運動,要讓飛機安全停下來,求跑道的最小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行星自轉周期為T,赤道半徑為R,研究發(fā)現(xiàn)若該行星自轉角速度變?yōu)樵瓉淼膬杀秾е略撔乔虺嗟郎衔矬w恰好對行星表面沒有壓力,已知萬有引力常量為G,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該行星質量為M

B. 該星球同步衛(wèi)星的軌道半徑為rR

C. 質量為m的物體對行星赤道地面的壓力為FN

D. 環(huán)繞該行星作勻速圓周運動的衛(wèi)星線速度必定不大于7.9 k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動勢為E,內阻為r,當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向右滑動后,理想電流表A1、A2示數(shù)變化量的絕對值分別為ΔI1、ΔI2,理想電壓表示數(shù)變化量的絕對值為ΔU。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電流表A2的示數(shù)變小

B. 電壓表V的示數(shù)減小

C. ΔUΔI1比值一定小于電源內阻r

D. ΔUΔI2比值一定小于電源內阻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正點電荷Q形成的電場中,ab兩點在同一等勢面上,重力不計的甲、乙兩個帶電粒子的運動軌跡分別為acbadb曲線,若兩個粒子經(jīng)過a點時具有相同的動能,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 甲粒子經(jīng)過c點時與乙粒子經(jīng)過d點時具有的動能相同

B. 甲、乙兩個粒子帶異種電荷

C. 若取無窮遠處為零電勢,則甲粒子經(jīng)過c點時的電勢能小于乙粒子經(jīng)過d 點時的電勢能

D. 兩粒子經(jīng)過b點時具有的動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斜面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塊在粗糙的斜面上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 的作用,木塊和斜面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木塊與斜面間一定存在摩擦力

B. 斜面與地面間一定存在摩擦力

C. 斜面對木塊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D. 若地面與斜面間有摩擦力,則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質量為m=5kg的物體,在距水平地面高為h=20m處,以某一速度水平拋出,不計空氣阻力,它從拋出到落地,動量變化的大小是kgm/s,方向是 . (取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直升飛機由地面垂直起飛過程的v-t圖象,則關于飛機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5~15s內飛機在空中處于懸停狀態(tài)

B. 15~20s內飛機勻減速下降

C. 0~25s內飛機上升的最大高度為300m

D. 20s時飛機的加速度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實線表示電場線,虛線表示只受電場力作用的帶電粒子的運動軌跡.粒子先經(jīng)過M點,再經(jīng)過N點,以下正確的是( )

A.無法判斷帶電粒子的電性
B.粒子在M點的動能小于在N點的動能
C.粒子在M點受到的電場力大于在N點受到的電場力
D.粒子在M點的電勢能小于在N點的電勢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