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電微粒所帶的電荷量的值不可能的是下列的
A.2.4×10-19CB.-6.4×10-19CC.-1.6×10-19CD.4×10-17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關(guān)于點電荷以下說法正確的             (   )
A.足夠小的電荷就是點電荷
B.一個帶電體能否看成點電荷,不是看他尺寸的絕對值,而是看它的形狀和尺寸對相互作用力的影響能否忽略不計
C.點電荷并非理想化的模型
D.一個電子,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可視為點電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      電,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      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4所示,將一個半徑為r的不帶電的金屬球放在絕緣支架上,金屬球的右側(cè)放置一個電荷量為Q的帶正電的點電荷,點電荷到金屬球表面的最近距離也為r。由于靜電感應在金屬球上產(chǎn)生感應電荷。設靜電力常量為k。則關(guān)于金屬球內(nèi)的電場以及感應電荷的分布情況,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電荷Q與感應電荷在金屬球內(nèi)任意位置激發(fā)的電場場強都是等大且反向的
B.感應電荷在金屬球球心處激發(fā)的電場場強,方向向右
C.感應電荷全部分布在金屬球的表面上
D.金屬球右側(cè)表面的電勢高于左側(cè)表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電子所帶電荷量最早是由美國科學家密立根所做的油滴實驗測得的。密立根油滴實驗的原理如圖所示,兩塊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屬板與電源相連接,使上板帶正電,下板帶負電,油滴從噴霧器噴出后,經(jīng)過上面金屬板中間的小孔,落到兩板之間的勻強電場中,在強光照射下,觀察者通過顯微鏡觀察油滴的運動。大多數(shù)油滴在經(jīng)過噴霧器噴嘴時因摩擦而帶電,密立根通過實驗測得數(shù)千個油滴所帶電荷量,并分析得出這些電荷量都等于某個最小電荷量的整數(shù)倍,這個最小電荷量即電子所帶的電荷量。


 
         從噴霧噴出的小油滴可以視為球形,小油滴在空氣中下落時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跟它下落的速度的大小成正比,即,式中r為油滴的半徑,為粘度系數(shù)。

 
(1)實驗中先將開關(guān)S斷開,測出小油滴下落一段時間后達到勻速運動時的速度,已知油的密度為,粘度系數(shù)為,空氣的浮力遠小于重力,可以忽略,試由以上數(shù)據(jù)計算小油滴的半徑r。
(2)待小球向下運動的速度達到后,將開關(guān)S閉合,小油滴受電場力作用,最終達到向上勻速運動,測得勻速運動的速度,已知兩金屬板間的距離為d,電壓為U,試由以上數(shù)據(jù)計算小油滴所帶的電荷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電解池內(nèi)有一價離子的電解液,在時間t內(nèi)通過溶液截面S的正離子數(shù)為n1,負離子數(shù)為n2,設元電荷電荷量為e,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溶液內(nèi)電流方向從A到B,電流為n1e/t
B.溶液內(nèi)電流方向從B到A,電流為n2e/t
C.溶液內(nèi)正、負離子反方向移動,產(chǎn)生的電流相互抵消
D.溶液內(nèi)電流方向從A到B,電流為(n1+n2)e/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直角坐標系O­xyz中有一四面體O—ABC,其頂點坐標如圖所示。在原點O固定一個電荷量為-Q的點電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B、C三點的電場強度相同
B.A、B、C三點的電勢相同,A、B、C三點所在的平面為等勢面
C.若將試探電荷+q自A點由靜止釋放,該試探電荷一定沿著x軸的負方向運動,其電勢能減少
D.若在B點再放置一個點電荷+Q,-Q所受電場力大小為,其中k為靜電力常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真空中、有q1、q2、q3三個點電荷,它們處在同一直線上,且都處于平衡狀態(tài),現(xiàn)已知q2為負電荷,則q3為___ ________電荷,如果L2>L1,三個電荷所帶的電荷量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東漢的王充在《論衡·亂龍篇》中的記載:“頓牟掇芥”(頓牟:玳瑁一種海龜;掇:吸引;芥:一種很輕的植物)可譯成:帶靜電的甲殼吸引輕小的芥草。以下說法正確的(   )
A.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B.帶電體都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zhì)
C.“頓牟掇芥”屬于靜電現(xiàn)象
D.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