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圖所示,ABCD為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的軌道,AB段平直傾斜且粗糙,BC段是光滑圓弧,對應的圓心角θ=53°,半徑為r,CD段平直粗糙,各段軌道均平滑連接,在D點右側固定了一個$\frac{1}{4}$圓弧擋板MN,圓弧半徑為R,圓弧的圓心也在D點.傾斜軌道所在區(qū)域有場強大小為E=$\frac{9mg}{5q}$、方向垂直于斜軌向下的勻強電場.一個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正電小物塊(視為質(zhì)點)在傾斜軌道上的A點由靜止釋放,最終從D點水平拋出并擊中擋板.已知A、B之間的距離為2r,斜軌與小物塊之間的動摩擦因素為μ=$\frac{1}{4}$,設小物塊的電荷量保持不變,重力加速度為g,sin53°=0.8,cos53°=0.6.求:
(1)小物塊運動至圓軌道的C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
(2)改變AB之間的距離和場強E的大小,使小物塊每次都能從D點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拋出并擊中擋板的不同位置,求擊中擋板時小物塊動能的最小值.

分析 (1)根據(jù)動能定理求的到達B點的速度,從B到C根據(jù)機械能守恒求的到達C點速度,由牛頓第二定律求的作用力;
(2)小物塊從D點做平拋運動,根據(jù)平拋運動的特點求的落到MN上的速度,即可表示出動能,根據(jù)數(shù)學知識即可求得最小值

解答 解:(1)小物塊由A到B過程由動能定理,得:$mgsinθ•2r-μ(mgcosθ+qE)•2r=\frac{1}{2}m{v}_B^2$
解得:${{v}_B}=\sqrt{\frac{4}{5}gr}$
小物塊由B到C過程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gr(1-cosθ)=\frac{1}{2}m{v}_C^2-\frac{1}{2}m{v}_B^2$
解得:${{v}_C}=\sqrt{\frac{8}{5}gr}$
在C點由牛頓第二定律,得:$N-mg=m\frac{{{v}_C^2}}{r}$
解得:$N=\frac{13}{5}mg$
由牛頓第三定律可得小物塊對圓軌道的壓力:$N'=\frac{13}{5}mg$
(2)小物塊離開D點后做平拋運動,得:
水平方向:x=v0t
豎直方向:$y=\frac{1}{2}g{t^2}$
而:x2+y2=R2
小物塊平拋過程機械能守恒,得:$mgy={E_k}-\frac{1}{2}m{v}_0^2$
由以上四式解得${E_k}=\frac{{mg{R^2}}}{4y}+\frac{3mgy}{4}$
由數(shù)學中的均值不等式可知:$E≥2\sqrt{\frac{{mg{R^2}}}{4y}•\frac{3mgy}{4}}=\frac{{\sqrt{3}}}{2}mgR$
故:小物塊動能的最小值為:${E_{kmin}}=\frac{{\sqrt{3}}}{2}mgR$
答:(1)小物塊運動至圓軌道的C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為$\frac{13}{5}mg$;
(2)改變AB之間的距離和場強E的大小,使小物塊每次都能從D點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拋出并擊中擋板的不同位置,擊中擋板時小物塊動能的最小值為$\frac{\sqrt{3}}{2}mgR$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及運動學基本公式的直接應用,要求同學們能正確對物體受力分析,確定物體的運動情況,利用好數(shù)學知識求的最小值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圖所示,PQ和MN是間距為L、傾角為θ的足夠長平行光滑金屬導軌,其電阻可忽略不計.勻強磁場垂直于導軌平面向上且磁場區(qū)域足夠大,兩相同的金屬棒ab、cd放在導軌上,始終與導軌垂直且接觸良好,每個金屬棒的質(zhì)量為m、長度為L,電阻為R.
(1)為保持金屬棒ab不動,給cd棒施加沿導軌平面向上的拉力,使其向上勻速運動.求該拉力F的大。
(2)保持金屬棒ab不動,求cd運動的速度大小v0
(3)在上述情況下撤掉F,經(jīng)過時間t,cd棒到達最高點,求此時ab棒的速度v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所示,上表面水平的圓盤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小物塊從圓盤邊緣上的P點,以大小相同的初速度在圓盤上沿與直徑PQ成不同夾角θ開始滑動,小物塊運動到圓盤另一邊緣時的速度大小為v,則v2-cosθ圖象應為(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氫原子吸收一個光子躍遷到激發(fā)態(tài)后,在向低能級躍遷時放出光子的頻率一定等于入射光子的頻率
B.${\;}_{90}^{232}$Th經(jīng)過6次α衰變和4次β衰變后成為穩(wěn)定的原子核${\;}_{82}^{208}$Pb
C.核力是弱相互作用的一種表現(xiàn),在原子核的尺度內(nèi),核力比庫侖力大得多,其作用范圍在1.5×1O-10m
D.分別用紫光和綠光照射同一金屬表面都能發(fā)生光電效應,則用紫光照射時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較大
E.根據(jù)玻爾理論可知,氫原子輻射出一個光子后,氫原子的電勢能減小,核外電子的運動速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所示,A、B兩木塊靠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B的質(zhì)量分別為mA=2.0kg和mB=1.5kg.一個質(zhì)量為mc=0.5kg的小鐵塊C以v0=8m/s的速度滑到木塊A上,離開木塊A后最終與木塊B一起勻速運動.若木塊A在鐵塊C滑離后的速度為vA=0.8m/s,鐵塊C與木塊A、B間存在摩擦,求:
①鐵塊C在滑離A時的速度.
②摩擦力對B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在“探究恒力做功與動能改變的關系”實驗中,某實驗小組采用如圖(甲)的實驗裝置.

①下列關于實驗操作的說法中正確的是BC(填選項前字母)
A.平衡摩擦力時必須將鉤碼通過細線掛在小車上
B.為減小系統(tǒng)誤差,應使鉤碼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質(zhì)量
C.實驗時,應使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由靜止釋放
②實驗時為了保證小車受到的合外力與沙和沙桶的總重力大小基本相等,在沙和沙桶的總質(zhì)量m與小車的質(zhì)量M的關系必須滿足m<<M的同時,實驗時首先要做的步驟是平衡摩擦力.
③如圖(乙)為實驗中打出的一條紙帶,選取紙帶中的A、B兩點來探究恒力做功與動能改變的關系,測出A、B兩點間距s和速度大小vA、vB.已知砂和砂桶的總質(zhì)量m,小車的質(zhì)量M,重力加速度g.則本實驗要驗證的數(shù)學表達式為mgs=$\frac{1}{2}M({v}_{B}^{2}-{v}_{A}^{2})$.(用題中的字母表示實驗中測量得到物理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QQ是一款流行的互聯(lián)網(wǎng)即時通訊工具,新版本QQ推出了“在線時長”新功能,用戶通過積累在線時長可以獲得更高等級、享受更多服務,許多網(wǎng)友為追求虛擬的等級而純粹地開機在線,造成大量的電能浪費.如圖所示是某網(wǎng)友QQ界面的電腦屏幕抓拍圖,請你估算他升到下一級還要消耗多少電能( 。俣≦Q用戶使用臺式電腦)
A.0.2kw•hB.2kw•hC.20kw•hD.200kw•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一列簡諧橫波在t=0時刻的波形圖如圖實線所示,從此刻起,經(jīng)0.1s波形圖如圖虛線所示,若波傳播的速度為10m/s,則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 。
A.這列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
B.t=0時刻質(zhì)點a沿y軸正方向運動
C.從t=0時刻開始質(zhì)點a經(jīng)0.2s通過的路程為0.4m
D.x=2m處的質(zhì)點的位移表達式為y=0.2sin(5πt+π)(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如圖所示,豎直光滑桿固定不動,套在桿上的彈簧下端固定,將套在桿上的滑塊向下壓縮彈簧至離地面高度h=0.1m處,滑塊與彈簧不拴接.現(xiàn)由靜止釋放滑塊,通過傳感器測量到滑塊的速度和離地面高度h并作出滑塊的動能Ek隨高度h變化的圖象,其中從0.2m上升到0.35m高度的范圍內(nèi)圖象為直線,其余部分為曲線,以地面為零勢能面,取g=10m/s2,由圖象可知( 。
A.小滑塊的質(zhì)量為0.1kg
B.輕彈簧原長為0.2m
C.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0.5J
D.小滑塊的重力勢能與彈簧的彈性勢能總和最小為0.4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