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體育課中,學(xué)生在練習(xí)爬桿運動時,某同學(xué)沿豎直桿勻速攀上又勻速滑下,設(shè)勻速攀上時他所受的摩擦力為F1,勻速下滑時他所受的摩擦力為F2,則( )

A. F1方向向上,F2方向向下,F1>F2

B. F1方向向下,F2方向向上,F1<F2

C. F1、F2方向均向上,F1為靜摩擦力,F2為滑動摩擦力,且F1=F2

D. F1、F2方向均向上均為滑動摩擦力,且F1=F2

【答案】C

【解析】

勻速攀上時,其重力與靜摩擦力平衡,由平衡條件可知:Fl方向豎直向上,F1=G;勻速下滑時,其重力與滑動摩擦力平衡,則F2方向豎直向上,且F2=G,所以F1=F2.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木塊對桌面的壓力就是木塊的重力

B. 木塊對桌面的壓力,施力物體是地球

C. 木塊對桌面的壓力與木塊的重力大小相等

D. 因桌面對木塊的支持力與木塊對桌面的壓力大小相等,故木塊才處于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面積S=4×10-2 m2,匝數(shù)n=100匝的線圈,放在勻強磁場中且磁場方向垂直于線圈平面,磁感應(yīng)強度B隨時間t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在開始的2 s內(nèi)穿過線圈的磁通量變化率等于0.08 Wb/s

B. 在開始的2 s內(nèi)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的變化量等于零

C. 在開始的2 s內(nèi)線圈中產(chǎn)生的感應(yīng)電動勢等于0.08 V

D. 在第3 s末線圈中的感應(yīng)電動勢等于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將一個大小為10 N的力分解為兩個分力,如果已知其中的一個分力的大小為15 N,則另一個分力的大小可能是( )

A. 5 N B. 10 N C. 15 N D. 30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虛線是某靜電場的一簇關(guān)于x軸對稱的等勢線,線邊上標有電勢的值,一帶電粒子只在電場力的作用下恰能沿圖中的實線從A經(jīng)過B運動到C,則( )

A. 粒子在A處的電勢能大于在C處的電勢能

B. A點場強大于B點場強

C. 帶電粒子帶負電,且在B點所受電場力沿x軸負方向

D. 粒子從AC的電場力所做的功大于從AB電場力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guān)于摩擦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有相對運動的物體之間一定有摩擦力

B. 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

C. 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沿著接觸面,并且跟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D. 要產(chǎn)生摩擦力必須有彈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有一均勻帶正電的金屬球殼,O為球心,a點為球殼中的一點,b、c、d為球殼外部的三點,已知O、a、b、c、d在同一條直線上且bc=cd,則

A. a、b、c、d四點中a點的場強最大

B. a、b、c、d四點中a點的電勢最高

C. Ubc=Ucd

D. Ubc>U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百米運動員起跑后,6 s末的速度為9.3 m/s;10 s末到達終點時的速度為12.2 m/s,他跑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

A. 12.2 m/s B. 11.8 m/s

C. 10 m/s D. 10.2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xué)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使重物自由下落,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選取一條符合實驗要求的紙帶如題圖甲所示,0為紙帶下落的起始點,A、B、C為紙帶上選取的三個連續(xù)點,實驗中所用重物的質(zhì)量m=2kg,打點計時器每隔T=0.02s打一個點,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9.8m/s2。

(1)記錄B點時,重物的速度VB=________m/s,重物的動能EkB=________J,從開始下落至落到B點,重物的重力勢能減少量是________J(三空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該同學(xué)在紙帶上又選取了多個計數(shù)點,并測出了各計數(shù)點到第一個點O的距離h算出了各計數(shù)點對應(yīng)的速度v,若重物下落過程中機械能守恒,則以h為橫軸,以v2/2為縱軸畫出的圖線應(yīng)是如圖乙中的________,圖線的斜率表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