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11.半圓柱體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M的光滑小物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緩慢地沿P的上表面向上滑的過程中,如圖所示是這個裝置的縱橫截面圖.在此過程中,P始終保持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F逐漸增大B.P對M的彈力逐漸減小
C.地面對P的彈力變大D.地面對P的摩擦力不變

分析 對M研究,根據(jù)平衡條件分析F和P對M的彈力如何變化.再對整體研究,根據(jù)平衡條件分析地面對P的彈力和摩擦力如何變化.

解答 解:
A、B、以M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情況,如圖1所示,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Mg與F的合力與N1大小相等,根據(jù)作圖可知,當M緩慢地沿P的上表面上滑時,N1與豎直方向的夾角減小,由黑線圖變到紅線圖,由圖看出:F減小,P對M的彈力N1也減小,故A錯誤,B正確.
C、D、再以整體為研究對象,受力如圖2所示,根據(jù)平衡條件得:
   地面對P的摩擦力f=F,減小
   地面對P的彈力N2=(M+m)g,不變,故C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共點力平衡的應用,注意正確要正確選擇研究對象,作好受力分析,并正確利用圖解法進行分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體B靜止,在物體B上固定一個輕彈簧.物體A以某一速度沿水平方向向右運動,通過彈簧與物體B發(fā)生作用.兩物體的質(zhì)量相等,作用過程中,彈簧獲得的最大彈性勢能為EP.現(xiàn)將B的質(zhì)量加倍,彈簧獲得的最大彈性勢能仍為EP.則在物體A開始接觸彈簧到彈簧具有最大彈性勢能的過程中,第一次和第二次相比( �。�
A.物體A的初動能之比為2:1B.物體A的初動能之比為4:3
C.物體A損失的動能之比為1:1D.物體A損失的動能之比為27: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某同學利用圖1所示的電路研究燈泡L1(6V,1.5W)、L2(6V,10W)的發(fā)光情況(假設燈泡電阻恒定),圖2為實物圖.

(1)他分別將L1、L2接入左圖中的虛線框位置,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當電壓表示數(shù)為6V時,發(fā)現(xiàn)燈泡均能正常發(fā)光.在右圖中用筆線代替導線將電路連線補充完整.
(2)接著他將L1和L2串聯(lián)后接入左圖中的虛線框位置,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當電壓表示數(shù)為6V時,發(fā)現(xiàn)其中燈泡L1亮而燈泡L2不亮,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下列情況中的B
A.通過L1的電流比通過L2的電流大   B.L1的電阻比L2的電阻大    C.L1的電阻比L2的電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關于物理學史,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荷量e的數(shù)值最早是由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測得的
B.安培不僅提出了場的概念,而且直觀地描繪了場的清晰圖象
C.庫侖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實驗研究確認了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的規(guī)律
D.法拉第通過實驗研究確認了真空中兩點電荷之間相互作用力的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幾種情況中,升降機繩索拉力最大的是(  )
A.以很大速度勻速上升B.以很小速度勻速下降
C.以很大的加速度減速上升D.以很大的加速度減速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如圖甲所示,一質(zhì)量為m=1kg的小物塊靜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點,從t=0時刻開始,物體在受如圖乙所示規(guī)律變化的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運動,第3s末物塊運動到B點時速度剛好為零,第5s末物塊剛好回到A點,已知物塊與粗糙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則物體從A運動到B間的平均速度為2m/s,水平力F在5s時間內(nèi)對小物塊所做功的功率6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做“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的原理圖如圖1所示,

(1)實驗所需的器材有:附有定滑輪的長木板、打點計時器、紙帶和復寫紙、低壓學生電源、小車、砝碼、小桶、砂子、細繩、刻度尺 和天平.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CD
A.平衡摩擦力時,要用細繩把裝砂的小桶通過 定滑輪拴在小車上
B.平衡摩擦力后,如果改變了小車上砝碼的數(shù)量,應重新平衡摩擦力
C.要將小桶和砂子的總重力mg當作質(zhì)量為M的小車受到的合外力,必須使M>>m
D.實驗時應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
(3)某學生保持小車及砝碼的質(zhì)量不變,測得5組小車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請你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圖2中做出a-F圖線.
①該圖線沒有通過坐標原點的可能原因是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夠.
②該圖線的斜率所表示的物理量是小車質(zhì)量M的倒數(shù)1M
F(N)0.200.300.400.500.60
a (m/s20.100.210.290.320.4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汽車先以一定速度沿平直公路做勻速運動,改為勻變速直線運動后速度與時間關系滿足:v=(20-2t)m/s,求
(1)汽車變速前速度和變速度后加速度分別為多大?
(2)從變速運動開始6s內(nèi)和12s內(nèi)汽車的位移分別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面的四個v-t圖象,其中屬于勻速直線運動圖象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