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如下圖所示,一束光線以60°的入射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鏡上,反射后在正上方與平面鏡平行的光屏上留下一光點P.現將一塊上下兩面平行的透明體平放在平面鏡上,如圖中虛線所示,則進入透明體的光線經平面境反射后再從透明體的上表面射出,打在光屏上的光點P′,與原來相比向左平移了3.46 cm,已知透明體對光的折射率為.
(1)作出后來的光路示意圖,標出P′位置;
(2)透明體的厚度為多大?
(3)光在透明體里運動的時間多長?
(1)見解析(2) 2×10-10 s
(1)光路圖如下圖所示.

(2)由折射定律sin α=nsin β代入數據解得:
β=30°
設透明體的厚度為d
=2dtan α-2dtan β
=2 d-d=2  cm
d=1.5 cm.
(3)光在透明體里運動的速度:v=
光在透明體里運動的路程:s=2·
光在透明體里運動的時間是: t==2×10-10 s.
本題考查折射定律,根據光路圖、折射定律求出角度大小,再由幾何關系求出運動時間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10分)如圖a所示為某種檢測油箱中油深度的油量計,它是由許多透明等厚的薄塑料片疊合而成。每個薄片的形狀如圖b所示,其底部尖角為直角,且兩腰相等。薄片的長度從很短到接近油箱底部不等。把這一油量計固定在油箱蓋上,通過油箱蓋的矩形窗口可以看到油量計的上端面。把油量計豎直插入油箱,從上端面明暗分界線的位置可以知道油的深度。光線在塑料和油的界面處發(fā)生折射進入油中,人看起來是暗的;光線在塑料和空氣的界面處發(fā)生全反射,返回油量計的上端面并射出,人看起來是明亮的。

(1)要使光線在塑料和空氣的界面處發(fā)生全反射,則塑料的折射率至少為多少?
(2)已知油的折射率為,若要使油量計能正常工作,問透明塑料的折射率n應滿足怎樣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一束紅光和一束藍光平行入射到三棱鏡上,經棱鏡折射后,交會在屏上同一點,若n1和n2分別表示三棱鏡對紅光和藍光的折射率,則有:( )
A.n1<n2,a為紅光,b為藍光
B.n1<n2,a為藍光,b為紅光
C.n,>n2,a為紅光,b為藍光
D.n1>n2,a為藍光,b為紅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面四種與光有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偏振是橫波特有的現象
B.光導纖維傳遞信號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C.通過兩枝鉛筆的狹縫所看到的遠處日光燈的彩色條紋,是光的衍射現象
D.凸透鏡的彎曲表面向下壓在另一塊平板玻璃上,讓光從上方射入,能看到亮暗相間的同心圓,這是光的干涉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用相對論的觀點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時間和空間都是絕對的,在任何參考系中一個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和一個物體的長度總不會改變
B.狹義相對論認為在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中,一切物理規(guī)律是不同的
C.在地面上的人看來,以3km/s的速度升空的火箭在運動方向上會變短,而火箭中的宇航員卻感覺到地面上的人看起來比飛船中的人矮一些
D.無論物體如何運動,物體的質量總是不變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半徑為R的半圓柱形玻璃磚,橫截面如圖1所示,O為圓心.已知玻璃的折射率為.一束與MN平面成450的平行光束射到玻璃磚的半圓柱面上,經玻璃折射后,有部分光能從MN平面上射出.
(1)求能從MN平面射出的光束的寬度為多少?
(2)如果平行光束是以45°角從空氣射到半圓柱的平面表面上,如圖2所示,設此時從半圓柱面上出射光束的位置與圓心O的連線跟MO夾角為φ,試求φ的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觀看“3D電影”所帶眼鏡鏡片為偏振片,兩鏡片透振方向互相平行
B.“電信提速,光纖入戶”的優(yōu)勢主要指:抗干擾性強,容納的信息量大
C.在微波爐中加熱食品不能使用金屬器皿,是避免金屬因微波產生強大渦流而熔化
D.在電磁爐上加熱食品須使用金屬器皿,是利用金屬因交變電流產生的渦流發(fā)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一細束由a光和b光組成的復色光由空
氣中射到一塊長方形玻璃磚的上表面,透過玻璃磚后從下表面射出,若用n1和n2分別表示玻璃磚對a光和b光的折射率,則n1_______n2(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是光由空氣射入半圓形玻璃磚,再由玻璃磚射入空氣的光路,O點是半圓形玻璃磚的圓心,則哪些情況是可能發(fā)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