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134095  134103  134109  134113  134119  134121  134125  134131  134133  134139  134145  134149  134151  134155  134161  134163  134169  134173  134175  134179  134181  134185  134187  134189  134190  134191  134193  134194  134195  134197  134199  134203  134205  134209  134211  134215  134221  134223  134229  134233  134235  134239  134245  134251  134253  134259  134263  134265  134271  134275  134281  134289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雨滴在下落過程中,由于水汽的凝聚,質(zhì)量會逐漸增大,同時由于速度逐漸增大,空氣阻力也將越來越大,最后雨滴以某一收尾速度勻速下落,則雨滴下落過程中( 。
A.加速度逐漸增大B.加速度保持不變
C.速度逐漸減小D.速度先逐漸增大而后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所示,木板AB與水平地面間的夾角為θ,一物塊被一與木板始終垂直的外力F壓在木板上.在緩慢抬起木板B端使θ角增大(始終小于90°)的過程中,外力F的大小保持不變,物塊始終相對木板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所受的合力逐漸增大B.物塊對木板的彈力逐漸減小
C.物塊所受摩擦力逐漸增大D.物塊所受的摩擦力先減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元電荷就是電子
B.點電荷就是指體積很小的帶電球體
C.根據(jù)庫侖定律可知,當兩帶電體的距離趨近于零時,靜電力將趨向無窮大
D.真空中兩相同的帶電小球,接觸后放回原處,它們之間的庫侖力可能與原來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說法符合物理史實的是( 。
A.開普勒最早闡述了重物體和輕物體下落得一樣快
B.卡文迪許利用扭秤裝置測出了引力常量
C.庫侖是第一個提出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是以電場為媒介的科學家
D.亞里士多德對牛頓定律的建立做出了很大貢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如圖甲所示,(Q1、Q2為兩個固定的點電荷,其中Q1帶負電,a、b、c點在它們連線的延長線上.現(xiàn)有一帶負電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直線從a點向右運動(只受電場力作用),經(jīng)過a、b、c三點的速度分別為va、vb、vc,其v-t圖象如圖乙所示.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Q2可能帶負電
B.Q2的電量一定小于的Q1電量
C.a、b、c 三點中b點電場強度最小
D.粒子由a點運動到c點運動過程中,粒子的電勢能先增大后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如圖所示,斜面上固定有一與斜面垂直的擋板,另有一截面為$\frac{1}{4}$圓的光滑柱狀物體甲放置于斜面上,半徑與甲相等的光滑球乙被夾在甲與擋板之間,沒有與斜面接觸而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在從球心O1處對甲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使甲沿斜面方向緩慢向下移動,設(shè)乙對擋板的壓力大小為F1,甲對斜面的壓力大小為F2,甲對乙的彈力為F3,斜面體與地面間的彈力為F4,在此過程中( 。
A.F1逐漸減小B.F2保持不變C.F3先減小后增大D.F4逐漸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4.質(zhì)量為mB=2kg的木板B靜止于水平面上,質(zhì)量為mA=6kg的物塊A停在B的左端,質(zhì)量為mC=2kg的小球C用長為L=0.8m的輕繩懸掛在固定點O.現(xiàn)將小球C及輕繩拉直至水平位置后由靜止釋放,小球C在最低點與A發(fā)生正碰,碰撞作用時間很短為△t=10-2s,之后小球C反彈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0.2m.已知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2,B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1,物塊與小球均可視為質(zhì)點,不計空氣阻力,取g=10m/s2.求:
①小球C與物塊A碰撞過程中所受的撞擊力大;
②為使物塊A不滑離木板B,木板B至少多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3.如圖所示,有一個可視為質(zhì)點的質(zhì)量m=1kg的小物塊,從光滑平臺上的A點以v0=1.8m/s的初速度水平拋出,到達C點時,恰好沿C點的切線方向進入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的光滑圓弧軌道,最后小物塊無碰撞的地滑上緊靠軌道末端D點的足夠長的水平傳送帶.已知傳送帶上表面與圓弧軌道末端切線相平,傳送帶沿順時針方向勻速運動的速度為v=3m/s,小物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圓弧軌道的半徑為R=2m,C點和圓弧的圓心O點連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θ=53°,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小物塊到達圓弧軌道末端D點時對軌道的壓力;
(2)小物塊從滑上傳送帶到第一次離開傳送帶的過程中在傳送帶上留下劃痕的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如圖1所示,為“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實驗裝置及數(shù)字化信息系統(tǒng)獲得了小車加速度a與鉤碼的質(zhì)量及小車和砝碼的質(zhì)量對應(yīng)關(guān)系圖.鉤碼的質(zhì)量為m1,小車和砝碼的質(zhì)量為m2,重力加速度為g.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A.每次在小車上加減砝碼時,應(yīng)重新平衡摩擦力
B.實驗時若用打點計時器應(yīng)先釋放小車后接通電源
C.本實驗m2應(yīng)遠小于m1
D.在用圖象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關(guān)系時,應(yīng)作$\frac{1}{{m}_{2}}$-a圖象
(2)實驗時,某同學由于疏忽,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一步驟,測得F=m1g,作出a-F圖象,他可能作出圖2中丙(選填“甲”、“乙”、“丙”)圖線.此圖線的AB段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
C
A.小車與軌道之間存在摩擦
B.導軌保持了水平狀態(tài)
C.鉤碼的總質(zhì)量太大
D.所用小車的質(zhì)量太大
(3)實驗中打出的紙帶如圖4所示.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是0.1s,由此可以算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是0.46m/s2
(4)若不斷增加鉤碼的個數(shù),a-F圖象中各點連成的曲線將不斷延伸,那么加速度的趨向值為g
(5)實驗時,某同學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一步驟,若軌道水平,他測量得到的$\frac{1}{{m}_{2}}$-a圖象,如圖3.設(shè)圖中直線的斜率為k,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則小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frac{gk}$,鉤碼的質(zhì)量m1=$\frac{1}{g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所示,光滑絕緣的水平面上M、N兩點有完全相同的金屬小球A和B,帶有不等量的同種電荷,且qA<qB.現(xiàn)使A、B以大小相等的初動量相向運動,并發(fā)生彈性碰撞,碰后返回M、N兩點,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碰撞發(fā)生在M、N的中點右側(cè)
B.兩球不會同時返回M、N兩點
C.兩球回到原位置時各自的動量比原來大些
D.A與B碰撞過程A對B的沖量等于B對A的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