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39283  139291  139297  139301  139307  139309  139313  139319  139321  139327  139333  139337  139339  139343  139349  139351  139357  139361  139363  139367  139369  139373  139375  139377  139378  139379  139381  139382  139383  139385  139387  139391  139393  139397  139399  139403  139409  139411  139417  139421  139423  139427  139433  139439  139441  139447  139451  139453  139459  139463  139469  139477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一個作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設全程的平均速度為V1,運動到中間時刻時的速度為V2,經(jīng)過全程一半時的速度為V3.則以下關系中正確的是( 。
A.V1>V2>V3B.V1<V2=V3C.V1<V2<V3D.V1=V2<V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瞬時速率始終不變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
B.運動著的物體也可能受到靜摩擦力的作用
C.路程和位移都是能準確描述運動物體位置變化的物理量
D.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關于下列情況中的物體可否看作質點,判斷正確的是( 。
A.研究乒乓球的接發(fā)球技術,乒乓球視為質點
B.分析高射炮彈的軌跡長度,炮彈可視為質點
C.研究地球的自轉,地球可視為質點
D.分析跳高運動員的過桿技術,運動員可視為質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在平直的公路上有一輛以18m/s的速度行駛的汽車,緊急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其加速度大小為6m/s2.求:
(1)汽車在剎車后3s末的速度大;
(2)汽車在剎車后7s內的位移大小;
(3)汽車停止前最后2s內的位移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甲、乙兩個同學在直跑道上進行4×100m接力(如圖所示),他們在奔跑時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從靜止開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m才能達到最大速度,這一過程可看作勻加速直線運動.現(xiàn)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來,乙在接力區(qū)伺機全力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時奔跑的速度達到最大速度的80%,則:
(1)乙在接力區(qū)須奔出多少距離?
(2)乙應在距離甲多遠時起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做“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的原理圖如圖1所示,

(1)實驗所需的器材有:附有定滑輪的長木板、打點計時器、紙帶和復寫紙、低壓學生電源、小車、砝碼、小桶、砂子、細繩、刻度尺 和天平.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CD
A.平衡摩擦力時,要用細繩把裝砂的小桶通過 定滑輪拴在小車上
B.平衡摩擦力后,如果改變了小車上砝碼的數(shù)量,應重新平衡摩擦力
C.要將小桶和砂子的總重力mg當作質量為M的小車受到的合外力,必須使M>>m
D.實驗時應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
(3)某學生保持小車及砝碼的質量不變,測得5組小車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請你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圖2中做出a-F圖線.
①該圖線沒有通過坐標原點的可能原因是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夠.
②該圖線的斜率所表示的物理量是小車質量M的倒數(shù)$\frac{1}{M}$.
F(N)0.200.300.400.500.60
a (m/s20.100.210.290.320.4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有同學利用如圖1的裝置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在豎直木板上鋪有白紙,固定兩個光滑的滑輪A和B,將繩子打一個結點O,每個鉤碼的重量相等,當系統(tǒng)達到平衡時,根據(jù)鉤碼個數(shù)讀出三根繩子的拉力TOA、TOB和TOC,回答下列問題:
(1)改變鉤碼個數(shù),實驗能完成的是BC
A.鉤碼的個數(shù)N1=N2=2,N3=4
B.鉤碼的個數(shù)N1=N2=N3=4
C.鉤碼的個數(shù)N1=2,N3=3,N2=4
D.鉤碼的個數(shù)N1=1,N2=3,N3=5
(2)在拆下鉤碼和繩子前,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是A
A.標記結點O的位置,并記錄OA、OB、OC三段繩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繩子的長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根繩子之間的夾角
D.用天平測出鉤碼的質量
(3)在作圖時,圖2中更加符合實際的圖是甲圖.(填“甲”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應用物理知識分析生活中的常見現(xiàn)象,可以使物理學習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體,由靜止開始豎直向上運動,直至將物體拋出.對此現(xiàn)象分析正確的是( 。
A.手托物體向上運動的過程中,物體始終處于超重狀態(tài)
B.手托物體向上運動的過程中,物體始終處于失重狀態(tài)
C.在物體離開手的瞬間,物體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在物體離開手的瞬間,物體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所示,斜面MN的傾角為θ=37°,物體A質量為m,B為一帶有豎直桿的物體,質量為2m,今推動B以水平加速度a=0.4g向右?guī)覣一起運動(A沿斜面方向斜向上運動).求:
(1)A的加速度;
(2)直桿對A的推力;
(3)推至高為h=1m的P處時停止運動,放手后A下滑時帶動B一起運動,則到達斜面底部時B的速度為多大?(所有摩擦不計,直桿始終保持豎直狀態(tài),sin37°=0.6,cos37°=0.8,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在游樂節(jié)目中,選手需借助懸掛在高處的繩飛越到水面的浮臺上,小明和小陽觀看后對此進行了討論.如圖所示,他們將選手簡化為質量m=60kg 的質點,選手抓住繩由靜止開始擺動,此時繩與豎直方向夾角α=53°,繩的懸掛點O距水面的高度為H=3m,不考慮空氣阻力和繩的質量,浮臺露出水面的高度不計,水足夠深.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53°=0.8,cos53°=0.6.
(1)求選手擺到最低點時所受的向心力的大小.
(2)若繩長l=2m,選手擺到最高點時松手落入水中.設水對選手的平均浮力f1=800N,平均阻力f2=700N,求選手落入水中的深度d;
(3)若選手擺到最低點時松手,小明認為繩越長,在浮臺上的落點距岸邊越遠;小陽卻認為繩越短,落點距岸邊越遠.請通過推算說你的觀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