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北京卷)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歷史部分
第Ⅰ卷(選擇題 每小題4分)
有學者認為,古代游牧民族大舉南下,與氣候寒冷有密切關系。讀圖5,完成12、13題。
圖5 中國2000多年來的氣溫變化曲線示意圖
12.在圖中Ⅰ期,南下進攻的民族是
A.山戎 B.匈奴 C.突厥 D.回紇
13.在圖中Ⅱ期,少數(shù)民族兩次入主中原。對這兩次過程相同點的認識,正確的是
A.北京成為全國政治中心
B.結束分裂局面,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
C.實行行省制度,加強對地方統(tǒng)治
D.接受漢族文化,推動自身進步
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學思想源遠流長,影響廣泛。宛成14、15題。
14.儒學思想在后世不斷發(fā)展,下列主張哪個具有民主啟蒙色彩
A.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應,君權神授 D.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5.近年在漢堡發(fā)現(xiàn)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論語》英譯本,該書譯自法譯本,法譯本譯自拉丁譯本。書的前言中說“這位哲學家的道德是無限輝煌的”。對以上信息解讀不準確的是
A.當時中國政府重視對歐洲宣揚中華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歐洲曾經得到推崇
C.該譯本出現(xiàn)在“西學東漸”時期
D.《論語》曾在歐洲以多種語言流傳
實業(yè)強國是近代國人的夢想和追求。完成16、17題。
16.下列體現(xiàn)洋務派“求富”主張的實踐活動是
A.創(chuàng)辦江南制造總局 B.開辦輪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機器制造局 D.設立農工商總局
17.民國初期實業(yè)蓬勃發(fā)展,這一時期
①民族工業(yè)發(fā)展迅速 ②工業(yè)體系比較完整
③紡織和面粉的增長最快 ④張謇成為民族工商業(yè)的楷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國共兩黨均曾經歷由奪取政權向執(zhí)掌政權轉變的考驗。完成18、19題。
18.辛亥革命后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該黨贏得國會選舉,但未能組閣,直接原因是
A.宋教仁遇刺身亡 B.《臨時約法》被廢止
C.國民黨被解散 D.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
19.新中國建立后,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不斷探索,執(zhí)政能力不斷提高。這體現(xiàn)在
①七屆二中全會解決了由新民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轉變的重大問題
②北戴河會議通過了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的決議
③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④中共十三大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認識世界及其發(fā)展大勢,有助于培養(yǎng)開放的世界意識,完成20、21題。
20.新航路開辟以前,人們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圍,或者是亞洲東部和中部,或者是亞歐大陸及北非等等,總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對世界認識局限的原因是
A.不同地區(qū)資源環(huán)境的差異 B.世界各地大體處于隔絕閉塞狀態(tài)
C.不同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差異 D.世界各地文化、價值觀念的不同
21.下列對20世紀后半期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認識,概述不準確的是
A.吸取兩次世界大戰(zhàn)教訓,成功避免了戰(zhàn)爭
B.社會主義運動有曲折,有發(fā)展
C.科學技術迅猛發(fā)民,經濟取得巨大進步
D.民族解決運動高漲,殖民體系瓦解
博物館、紀念館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完成22、23題。
22.博物館陳列著三張圖片。下列按圖片順序對應的信息,不準確的一組是
圖6珍妮紡紗機 圖7早期機車 圖8早期汽車
A.哈格里夫斯 史蒂芬孫 卡爾?本茨
B.上工動力 蒸汽動力 燃油動力
C.18世紀60年代 19世紀初 19世紀60年代
D. 工業(yè)革命 工業(yè)革命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23.1940年納粹德國在奧斯維辛建了集監(jiān)禁、勞役和屠殺為一體的集中營群,F(xiàn)在該遺址已被辟為紀念館,目的是向人們警示
①極端民族主義泛濫的后果
②麥卡錫主義造成的結果
③猶太人和波蘭人被索然無辜屠殺的災難
④恐怖主義造成的慘劇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第Ⅱ卷(非選擇題)
37.(36分)史料研習、理論指導、社會調查和問題討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試運用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來中外社會政治經濟的演變。完成下列問題。
(1)史料研習
美國華盛頓紀念塔有一塊來自中國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環(huán)志略》:“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于勝、廣,割據(jù)雄于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予孫,而創(chuàng)
① ②
為推舉之法,幾于天下為公,籩籩乎三代之饋意。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
③ ④
異!桌麍院媳妵詾閲鶈T萬里,不設王綏之號,不循世襲之規(guī),公器付之公論,創(chuàng)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材料中劃線的5部分,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國政治制度。請寫出序號: 結合1787年美法談談美國政治制度是怎樣“創(chuàng)古今未有之局”的?(8分)
(2)理論指導
資產階級的共和國,外國有過的,中國不能有,因為中國是受帝國主義壓迫的國家。唯一的路是經過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
西方列強的入侵打破了中國原有的社會制度和秩序,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新探索。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表。(14分)
理論來源
基本主張
實踐過程
結果
孫中山
三民主義,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未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毛澤東
馬列主義
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取得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
(3)社會調查
調查歷史見證人,了解北京市民對50年代新社會的感受。請參照示例,任選一個題目說明調查理由。(6分)
答題示例
調查題目:1950 -?1952年農村土地改革
調查理由:了解當時農村廢除封建剝削關系、農民獲得土地的感受。
調查題目①:1953―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
調查題目②: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
調查題目:寫出序號
調查理由:
(4)問題討論
日本、西歐國家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普遍經歷了一個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對這一時期這些國家經濟繁榮的原因,有不同的認識角度。請你任選一個角度結合史實加以概括。(8分)
角度一:經濟因素
角度二:政治因素
39.(28分)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完成下列問題。
唐朝沿用了隋朝開辟的大運河。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間,每年從外地通過運河輸送到長安的糧食約20萬石,唐玄宗天寶年間增加到250萬石。安史之亂后,唐朝還能再延續(xù)150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靠運河轉運的東南財賦支持。大運河把長安、洛陽,涿郡、江都(揚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聯(lián)系起來。杭州在中唐以后日益繁華,“萬商所聚,百貨所殖,……駢檣二十里,開肆三萬室”。
圖11 隋朝大運河示意圖
(1)讀圖11,結合材料概括大運河在唐朝發(fā)揮的作用。(8分)
目前,大運河文化遺產的狀況令人憂慮。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一些地方將古河道當作垃圾坑和排污溝,而另一些地方在古河道、古橋、古碼頭旁建起了大量現(xiàn)代建筑,改變了運河區(qū)域的原故。這些行為導致了對運河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破壞。盡管許多地方采取了保護措施,但分省分段的管理體制使大運河的保護工作難以協(xié)調進行。
(2)結合材料,談談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中應怎樣堅持正確的價值觀。(10分)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對古老運河的有效利用,既體現(xiàn)運河價值,又保護運河景觀。
圖12 京杭運河沿線河底地勢剖面示意圖
(3)讀圖12,簡述京杭運河北京至長江段河底地勢變化對南水北調的影響及需要采取的措施。(10分)
40.(28分)資源短缺和市場有限往往制約著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歷史上,許多國家為了獲取資源、爭奪市場采用了非和平的手段。我國政府明確指出,中國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完成下列問題。
(1)以一種陸地資源為例。說明其特點和分布規(guī)律。(10分)
經濟競爭和國內困難激起了對殖民地的爭奪,……19世紀后期幾乎所有的強國都卷入了這場對絕對統(tǒng)治權的爭奪,因此它們在一個又一個地區(qū)接二連三地發(fā)生沖突……這些圍繞殖民地產生的爭端制造了一種不斷加劇的緊張氣氛。 ――《全球通史》
(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說明19世紀末歐洲列強激烈爭奪殖民地的原因。這種強烈爭奪最終導致了什么結果?(8分)
下表顯示了A、B兩國在國際貿易博弈中的策略選擇及其結果。“打貿易戰(zhàn)”策略指大規(guī)模地采取高關稅及不合理的非關稅壁壘等行為,阻止別國產品進入本國市場。“不打貿易戰(zhàn)”策略指遵循世界貿易組織規(guī)定的各項基本原則,進行公平、自由的對外貿易。
B國的策略
A國的策略
打貿易戰(zhàn)
不打貿易戰(zhàn)
打貿易戰(zhàn)
A國損失100,B國損失100
(第一種結果)
A國獲利50,B國損失50
(第二種結果)
不打貿易戰(zhàn)
A國損失50,B國獲利50
(第三種結果)
A國獲利100,B國獲利100
(第四種結果)
(3)分析說明上表。(2分)
(4)中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應該選擇不打貿易戰(zhàn),追求第四種結果。請說明這種選擇的經濟學理由。(8分)
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文科綜合
12.B 13.D 14.D 15.A 16.B 17.C 18.A 19.D 20.B
21.A 22.C 23.B
37.(1)序號:② ⑤
創(chuàng)立資本主義民主共和制度(或創(chuàng)立三權分立的共和政體)
(2)
理論來源
基本主張
實踐過程
結 果
孫 中 山
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結束了清朝統(tǒng)治;反對北洋軍閥,爭取民主共和
毛 澤 東
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人民民主專政
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3)①了解市民對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為公有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感受。
②了解市民對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建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感受。
(4)角度1:它們都得到美國的經濟援助;采用最新科學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拓展國際市場,推動經濟高速發(fā)展。
角度2:它們都進行了社會改革,緩和矛盾;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指導;都得到美國扶持,全力進行經濟建設。
39.(1)為京師轉運糧食財賦,對維持唐朝后期的統(tǒng)治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南北交通,城市商業(yè)繁榮,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
(2)①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要尊重運河的風貌,保證運河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完整性,處理好文化遺產保護和經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②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正確處理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
③正確的價值觀是對事物的規(guī)律和人的需要之間關系的科學認識,要做到尊重規(guī)律與滿足人的需要的統(tǒng)一、保護運河文化遺產與人的發(fā)展的統(tǒng)一。
(3)北京至海河段、黃河至長江段北高南低;海河至黃河段北低南高。北高南低段河水不能向北自流,需要建設提水工程。北低南高段,河水具備自流條件。
40(1)礦產、土地、水、生物資源(舉出任意一種即可);數(shù)量有限,利用潛力無限;各種資源相互影響;分布不均;土地、水、生物資源分布一般具有地帶性(或礦產資源的分布受地質條件制約)。
(2)為獲得原料產地、商品市場和資本輸出場所,加緊爭奪殖民地和霸權。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
(3)在國際貿易中,如果雙方選擇打貿易戰(zhàn),則雙方利益都受到損害,如果一方選擇打貿易戰(zhàn);另一方選擇不打貿易戰(zhàn),則一方獲利一方受損,但不能獲得最大利益;如果雙方都選擇不打貿易戰(zhàn),則雙方利益最大化。(用其他方式解讀表格,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4)①公平自由的國際貿易符合市場經濟競爭性的要求,使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讓國內企業(yè)參與國際競爭,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的發(fā)展。
②公平自由的國際貿易符合市場經濟開放性的要求,可以突破國內市場狹小的界限,同其他國家互通有無,優(yōu)勢互補,實現(xiàn)資源在世界范圍的優(yōu)化配置。
③公平自由的國際貿易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可以推動良好世界經濟秩序的形成。
④公平自由的國際貿易體現(xiàn)了我國對外經濟貿易中平等互利的基本原則,可以使雙方都能獲得各自利益。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