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煙臺市初中學生學業(yè)考試
化學試卷
同學們好:
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你的收獲一定很多。請你仔細審題,認真答卷,將你的收獲展示出來。
本試題分I卷和Ⅱ卷兩部分,I卷為選擇題,Ⅱ卷為非選擇題。滿分100分?荚嚂r間90分鐘。
可能用到的信息――元素周期表(部分)
族
周期
ⅠA
0
1
1 H
氫
1
2 He
氦
4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3 Li
鋰
7
4 Be
鈹
9
5 B
硼
11
碳
12
7 N
氮
14
8 O
氧
16
氟
19
10 Ne
氖
20
3
11 Na
鈉
23
12 Mg
鎂
24
13 Al
鋁
27
14 Si
硅
28
15 P
磷
31
16 S
硫
32
17 Cl
氯
35 . 5
18 Ar
氬
40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
ⅠB
ⅡB
4
19 K
鉀
39
20 Ca
鈣
40
21 Sc
鈧
45
22 Ti
鈦
48
23 V
釩
51
24 Cr
鉻
52
25 Mn
錳
55
26 Fe
鐵
56
27 Co
鈷
59
28 Ni
鎳
59
29 Cu
銅
64
30 Zn
鋅
65
31 Ga
鎵
70
32 Ge
鍺
73
33 As
砷
75
34 Se
硒
79
35 Br
溴
80
36 Kr
氪
84
I 卷(選擇題,共30分)
注意事項:
請考生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涂寫在答題卡上。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要改動,必須用橡皮擦干凈,再選涂其它答案?荚嚱Y束后,只交答題卡和Ⅱ卷。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民以食為天”。下列過程中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A.淘米 B.洗菜 C.蘋果榨汁 D.葡萄釀酒
2.下列有關空氣各成分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屬于可燃物
B.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氣質量報告中所列的空氣質量級別越大,空氣質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氣中含量增多會引起溫室效應,屬于空氣污染物
3.2009年“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主題是:“團結起來應對氣候變化”。下列認識不正確的是
A.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
B.在生產和生活中提倡使用節(jié)能技術和節(jié)能用具
C.提倡乘坐公交車、騎自行車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D.開發(fā)新能源,禁止開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4.化學是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huán)境科學和能源科學的重要基礎。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香煙、酒精、嗎啡、海洛因都是毒品
B.合金、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都是有機高分子材料
C.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都是大氣污染物
D.石油、煤、天然氣、氫氣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5.正確的實驗操作對實驗結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B. C. D.
6.2009年“中國水周”的主題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節(jié)約保護水資源”。下列認識和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來澆花、拖地、沖廁所
B.加強工業(yè)廢水的排放監(jiān)控,堅持達標排放
C.合理施用農藥、化肥,以減少水體污染
D.淡水資源豐富,所以淡水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7.下列對一些事實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事 實
解 釋
A
物質的熱脹冷縮
分子或原子間的間隔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B
一氧化碳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
物質組成元素不同,分子結構也不同
C
海水中含有鹽,是混合物,其凝固點比水低
D
鹽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鹽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大量的氫離子
8.我國首部《食品安全法》于
A.用小蘇打作發(fā)酵粉焙制糕點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產品
C.用工業(yè)石蠟給水果上蠟“美容” D.用工業(yè)酒精勾兌飲用酒
9.雄偉壯觀的國家大劇院主體建筑表面安裝了近2萬塊鈦(Ti)金屬板。已知Ti原子核內有22個質子,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Ti可以表示一個鈦原子 B.Ti4+核外有26個電子
C.TiO2中含有氧分子 D.CaTiO3屬于金屬氧化物
10.下圖是工業(yè)上制備氫氣的微觀示意圖,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中能表示氫分子的是“”
B.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不變
C.該反應中共涉及兩種單質和三種化合物
D.該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的個數(shù)比為1 :1
二、選擇題(本題包括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兩個選項符合題意。若有兩個答案,漏選1個扣1分,錯選則不得分)
11.用數(shù)軸表示某些化學知識直觀、簡明、易記。下列數(shù)軸表示的化學知識正確的是
A.鐵、銀、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B.硫及其化合物與化合價的關系:
C.物質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
D.物質形成溶液的pH:
12.某同學在研究物質燃燒的條件時,做了下圖所示的實驗;把一條粗金屬絲繞成線圈罩在一支蠟燭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滅了。對這一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金屬線圈內的氣體溫度升高了
B.可燃物的溫度降到了著火點以下
C.金屬絲有良好的導熱性
D.若預先將金屬絲加熱,蠟燭就不會很快熄滅
13.下列有關洗滌問題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洗潔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漬
C.酒精能洗去瓷磚上的水銹
D.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助于洗去衣服上的血漬
14.蕪湖鐵畫是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它以鋼材為主料,經鍛打、焊接、酸洗、上漆等多道工藝制成。下列關于鐵畫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鐵畫應懸掛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中
B.所用材料上的鐵銹可用稀鹽酸清洗掉
C.給打制成型的鐵畫噴漆既美觀又可以防銹蝕
D.所用的主要材料――低碳鋼,有較好的鍛軋性能,它不屬于鐵的合金
15.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如下,對該元素的有關認識正確的是
A.該元素的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是34
B.該元素是金屬元素
C.該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2
D.該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
16.按照“綠色化學”的原則,最理想的化工生產方式是
A.得到的產物為綠色物質
B.大分子物質分解為小分子物質
C.參與化學反應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
D.參與化學反應的原子全部重新組合成無毒的物質
17.下列除去雜質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選項
物質(括號內為雜質)
去除雜質的方法
A
NaCl溶液(Na2CO3)
加入適量的CaCl2溶液、過濾
B
CaO(CaCO3)
加水、過濾
C
Fe(Zn)
加過量FeSO4溶液、過濾
D
HNO3溶液(H2SO4)
加適量BaCl2溶液、過濾
18.要使下圖裝置中的小氣球鼓起來,則使用的固體和液體可以是
①石灰石和稀鹽酸 ②鎂和稀硫酸 ③固體氫氧化鈉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根據(jù)下圖所示的溶解度曲線,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物質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質的溶解度
B.t
C.將t
D.當甲物質中混有少量乙物質時,可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甲
20.向裝有
A B C D
Ⅱ 卷(非選擇題,共70分)
注意事項:答卷前先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
三、填空與簡答題(本題包括6個小題,共34分)
21.(5分)化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請回答以下生活中的問題:
(1)“沙里淘金”說明黃金在自然界中能夠以 (填“單質”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葡萄表皮上因噴灑“波爾多液”而呈現(xiàn)的藍色魔點,可以用廚房調料 洗凈。
(3)劉大爺種的小麥出現(xiàn)倒伏現(xiàn)象,你會建議他使用化肥中的 肥。
(4)長期使用的暖水瓶內膽常有一層水垢(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可以用稀鹽酸除去。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5)通常所說的煤氣中毒是指由 (填物質化學式)引起的中毒。
22.(5分)歸納總結是學習化學的有效方法。以下是小東同學關于實驗方面的某些歸納總結,請你幫助完成:
(1)實驗室中有些藥品需密封保存的原因:A.藥品能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B.藥品能與空氣中的某些成分發(fā)生化學反應。
①該同學的歸納不完整,你還能補充的一種情況是 。
②寫出一個符合情況A的藥品名稱 。
③寫出一個符合情況B的化學方程式 。
(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催化劑、溫度、反應物濃度、反應物的接觸面積。請舉例論證下列兩種因素的影響。
①反應物的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如: 。
②反應物的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大。如: 。
23.(4分)開發(fā)和利用清潔而又高效的新能源,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重要課題。
(1)氫氣是未來最理想的能源,理想的制氫方法是 。目前已經開發(fā)利用的氫氧燃料電池是一種將 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2)目前,我市長島、棲霞、萊州、招遠、開發(fā)區(qū)等地的風力發(fā)電廠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中;海陽的核電項目也已經啟動。這些新能源的利用和開發(fā)除了促進經濟發(fā)展外,你認為還有哪些好處(寫出兩條)? ; 。
24.(7分)
(1)為航天員提供的“人造空氣”中含有體積分數(shù)為70%的氮氣、20%以上的氧氣、少量二氧化碳等氣體。某同學對“人造空氣”的分析如下:①氮氣含量比空氣低;②氮氣沒有任何作用,可不添加;③改成純氧氣更有益于航天員呼吸;④沒有污染物。其中正確的是 。
(2)“神七”載人飛船所用固體燃料是鋁粉和高氯酸銨的混合物。發(fā)射時,點燃鋁粉產生大量的熱引發(fā)高氯酸銨發(fā)生如下反應: 2NH4ClO4高溫N2↑+2O2↑+Cl2↑+4X↑
①X的化學式為 。
②混合燃料中高氯酸銨的作用是 。
③鋁粉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
(3)為防止載人飛船在高溫烘烤下表面被氧化,在載人飛船表面涂了一層納米硅酸鹽涂料。這種涂料應具有哪些性質? (至少答兩點)。
(4)“神七”航天服中有廢氣處理系統(tǒng)。先讓廢氣進入一個裝有活性炭的盒子除去臭氣,這一過程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再用氫氧化鋰(LiOH)作吸收劑除去二氧化碳(氫氧化鋰和氫氧化鈉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5.(4分)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在全球較大范圍內傳播,我國已發(fā)現(xiàn)多例輸入性病例。
(1)消毒是預防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某機場要用
(2)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直徑為0.08~0.12微米,帶有病毒的飛沫直徑一般為1~10微米。常用的三種口罩過濾孔徑如下:①普通16層紗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②單層無紡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③N95專業(yè)口罩在0.1微米左右。上述口罩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更有效的是 (填序號)。口罩的作用是過濾,由此你對過濾有何新的認識?
。
26.(9分)海水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以下是我市對海水資源的部分利用。
(1)從海水中獲取淡水。常用的操作方法是 。
(2)從海水中獲得氯化鈉。將海水進行 可得到粗鹽;為除去粗鹽中含有
的SO42-、Ca2+、Mg2+等雜質,有如下操作:①溶解;②加過量的Na2CO3溶液; ③加過量的BaCl2溶液;④加適量的鹽酸;⑤加過量NaOH溶液;⑥蒸發(fā)結晶;⑦過濾。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用序號填一種合理組合)。
(3)從海水中得到金屬鎂。下圖是從海水中提取鎂的簡單流程。
上述過程中,沉淀B與試劑C發(fā)生的是中和反應,則沉淀B的化學式為 ,由無水MgCl2制取Mg的化學方程式為 。海水本身就是含有MgCl2的溶液,它與通過步驟①、②得到的MgCl2溶液有何不同:
。
(4)海水“制堿”。下圖是海水“制堿”的部分簡單流程。
步驟Ⅲ、步驟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
制氨鹽水的過程中要先通入氨氣,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過來,二氧化碳的吸收率會降低。這是因為 。
四、實驗題(本題包括3個小題,共24分)
27.(7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是與實驗的重要作用分不開的。結合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帶標號儀器的名稱:① ② 。
(2)若實驗室對你開放,請從圖1中選擇合適的裝置,制取一種你熟悉的氣體。你想制取的氣體是 ,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 (填序號,下同),選擇的收集裝置是 ,選擇此收集裝置的理由是 。
(3)裝置B雖然操作簡便,但無法控制反應速率。請從圖2中選取 (填序號)取代B中的單孔塞,以達到控制反應速率的目的。
28.(8分)CO2是初中化學重點研究的氣體之一。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來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質:
(1)該興趣小組用干燥管、燒杯、銅網(wǎng)等設計裝配了一個在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如上圖所示。在干燥管內的銅網(wǎng)上應盛放 ;若將銅網(wǎng)換成鐵網(wǎng),可能產生的后果是 ,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2)該興趣小組同學將制得的CO2分別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中,他們觀察到前者變渾濁,后者無明顯現(xiàn)象。CO2和NaOH是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①小明設計了甲、乙兩個實驗來驗證CO2與NaOH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如下圖所示。實驗現(xiàn)象為:甲――軟塑料瓶變癟,乙――“瓶吞雞蛋”。
小虎同學認為上述實驗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小雯同學提出質疑,她認為上述實驗還不足以說明CO2和NaOH發(fā)生了反應。其理由是 。
小明同學針對小雯的質疑又補充了一個對照實驗,這個實驗是
。
②小虎向甲實驗后變癟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觀察到
現(xiàn)象,從而證明CO2與NaOH已經發(fā)生了反應。
29.(9分)小麗同學欲通過實驗證明“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這一命題。她設計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或總結
結論
總結
實驗一
取5ml 5%的過氧化氫溶液于試管中,伸入帶火星的木條
有氣泡產生,木條不復燃
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但是 。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實驗二
向盛水的試管中加入二氧化錳,伸入帶火星的木條
沒有明顯現(xiàn)象
實驗三
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
(1)請你幫小麗同學填寫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麗的探究實驗中,“實驗一”和“實驗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學認為僅由上述實驗還不能完全得出表內的“總結”,她補充設計了兩個方面的探究實驗,最終完成了對“命題”的實驗證明。
第一方面的實驗操作中包含了兩次稱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實驗是利用“實驗三”反應后試管內的剩余物繼續(xù)實驗。接下來的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是:
。
五、計算題(本題包括2個小題,共12分)
30.(6分)2008年下半年發(fā)生的毒奶粉事件,是不法分子在牛奶或奶粉中添加了有毒的三聚氰胺造成的。三聚氰胺化學式為C3H6N6,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
(1)三聚氰胺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碳、氫、氮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 。
(2)檢測食品中蛋白質含量的傳統(tǒng)方法是:通過檢測食品中氮元素的含量,推算其蛋白質含量。例如,若檢測到牛奶中的氮元素質量分數(shù)≥0.46%,即為蛋白質含量檢測合格。某種不合格牛奶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0.36%,若向
31.(6分)小青在實驗室發(fā)現(xiàn)一瓶長期敞口放置的濃鹽酸,為方便以后使用,他對其濃度進行了測定。取
加入氫氧化鈉的體積/mL
0
1.0
8.0
9.5
10.5
12.0
16.5
燒杯中溶液的pH
1.0
1.3
2.0
3.9
9.9
11.9
12.8
(1)請你繪制出燒杯中溶液的pH與加人氫氧化鈉溶液體積(V)之間的變化關系圖。
(2)請根據(jù)上圖找出氫氧化鈉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所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數(shù),并據(jù)此計算此瓶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氫氧化鈉溶液的密度按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