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上海歷史試卷

                                 第I卷(60分)
一、選擇題(共60分,每題2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在下列各項中,生活在不同石器時代的人是( )
    A.元謀人與藍田人 B.藍田人與北京人 C.北京人與山頂洞人 D.山頂洞人與半坡人
2. 在漢語中,“鼎”可作為權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應追溯到( )
    A.商周時期 B.春秋時期 C.戰(zhàn)國時期 D.秦漢時期
3.史學家認為,公元前645年晉國“作爰田”是一次重大變革,因為它的實質是( )
    A.承認了私田的合法 B.擴大了作戰(zhàn)的兵源 C.爭取了民眾的支持 D.提高了野人的地位
4.“為人臣者畏誅罰而利慶賞,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則群臣畏其威而歸其利矣”。這段論述當出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5. “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xiāng)多近親”。光武帝在位時,令郡縣檢核田地,這兩個地區(qū)竟沒人敢認真執(zhí)行。這一現(xiàn)象所反映的根本問題是( )
  A.連年戰(zhàn)爭實無良田可言 B.比豪強地主多為功臣皇親
  C.地方官吏大都貪污腐敗 D.檢核制度早已形同虛設
6. 與秦漢史學相比,唐代史學的特點是( )
  (1)產生了第一部史論專著 (2)出現(xiàn)了典章制度的專史 (3)確立了官修正史的制度 (4)首創(chuàng)了紀傳體通史巨編
  A.(1)(2)(3) B.(1)(2)(4) C.(1)(3)(4) D.(2)(3)(4)
7.元朝時,住在中原地區(qū)的契丹族人被劃分為( )
  A.第一等人 B.第二等人 C.第三等人 D.第四等人
8.明太祖時,曾雋鐵牌于宮門:“內臣(宦官)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然而,正是明朝,宦官專政曾幾度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其直接原因是( )
    (1)皇帝昏聵腐敗少問政事 (2)宦官利欲熏心權力膨脹 (3)朝臣阿議奉承治國無方 (4)藩王勢力太大亟需監(jiān)察
  A.(1)(2) B.(1)(4) C.(2)(3) D.(2)(4)
9.中國皇帝最早知道世界五大洲地理位置的時期在( )
  A.宋末元初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清末時期
10.導致17世紀40年代英國內戰(zhàn)的矛盾雙方是( )
  A.英格蘭與蘇格蘭 B.議會與王權 C.新貴族與舊貴族 D.農民與國王
11.在我國古代史上,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全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定都于今天的( )
  A.西安地區(qū) B.洛陽地區(qū) C. 北京地區(qū) D.南京地區(qū)
12.下列發(fā)生在歐、亞、美三大洲的重大歷史事件的先后順序是( )
     (1)巴黎人民攻克專制象征巴士底獄 (2)乾隆帝封閉除廣州外的通商口岸 (3)第一個三權分立的共和政府成立 (4)彼得一世考察荷英等國引進人才
  A.(4)(2)(3)(1) B.(3)(2)(4)(1) C.(1)(3)(4)(2) D.(4)(2)(1)(3)
13.下列對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論述,不正確的是( )
  A.吉倫特派掌權是革命的深入時期 B.雅各賓派專政是革命的高潮時期
  C.熱月黨人執(zhí)政是革命的調整時期 D.拿破侖的統(tǒng)治是革命的倒退時期
14.“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夷者,外夷制之”。這個思想是誰在什么書中最早提出來的? ( )
  A.魏源《海國圖志》 B.康有為《孔子改制考》
  C.容閎《西學東漸記》D.洪仁?《資政新篇》
15.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列強要( )
  A.使鴉片貿易合法化 B.中國市場更加開放,擴大侵略權益
  C.外國使節(jié)進駐北京 D.利用“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
16. 清朝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相同點是( )
     (1)都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 (2)都引進了西方科學技術 (3)都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 (4)都維護了君主專制統(tǒng)治
  A.(1)(2)(3)(4) B.(2)(3)(4) C.(3)(4) D.(1)(2)
17.恩格斯說:“如果我們從股份公司進而來看那支配著和壟斷著整個工業(yè)部門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僅私人生產停止了,而且無計劃性也沒有了”。這段話表明恩格斯認為19世紀晚期出現(xiàn)的壟斷組織之實質是( )
  A.資本主義私人所有制的本質正在轉變 B.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全面實施計劃經濟
  C.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局部調整 D.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發(fā)生了變化
18.19世紀末,湖南成為京、津、滬以外維新運動最活躍的省區(qū)。當時湖南的新事物主要有( )
  A.萬木草堂、萬國公報、強學會 B.時務學堂、時務報、湘報
  C. 大同學堂、譯書公會、國聞報 D.時務學堂、湘報、南學會
19.本世紀初第一場帝國主義戰(zhàn)爭發(fā)生在中國的( )
  A.東北地區(qū) B.山東半島 C.東南沿海 D.長江流域
20.在下列各項中,使巴爾干半島成為“歐洲火藥桶”的主要因素是( )
 (1)地理位置 (2)民族矛盾 (3)資源豐富 (4)大國干預
  A.(1)(3) B.(1)(2)(3)(4) C.(1)(2)(4) D.(2)(3)(4)
21.1922年lO月,意大利法西斯黨奪取政權的社會背景是( )
  A.共產黨力量對壟斷資本家的威脅 B.英、法對意的領土許諾未完全兌現(xiàn)
  C.意大利缺乏民主共和政治的傳統(tǒng) D.經濟危機、政治混亂和社會的動蕩
22.與中共“一大”相比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貢獻是確定了( )
  A.以工人運動為中心任務 B.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
  C.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 D.為共產主義奮斗的目標
23.下列史實按時間先后排列應是( )
     (1)淞滬會戰(zhàn) (2)《論持久戰(zhàn)》發(fā)表 (3)七.七事變 (4)臺兒莊戰(zhàn)役
  A.(4)(3)(2)(1) B.(4)(3)(1)(2) C. (3)(1)(4)(2) D.(1)(3)(2)(4)
24.大前提:凡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戰(zhàn)爭都是非正義戰(zhàn)爭;小前提:“二戰(zhàn)"期間日本和美國已是帝國主義國家;結論:因此,當時日美交戰(zhàn)雙方都是非正義的。這個三段論式的推理屬于下列哪一種情況? ( )
  A.大前提正確,小前提正確,結論正確 B.大前提錯誤,小前提正確,結論錯誤
  C. 大前提正確。小前提錯誤,結論錯誤 D.大前提錯誤,小前提錯誤,結論錯誤
25.在本世紀的軍事史上,曾經有過多次空襲戰(zhàn),其中第一次大規(guī)模空襲戰(zhàn)且發(fā)動空襲的一方遭到失敗的是發(fā)生在“二戰(zhàn)”中的( )
  A.蘇德戰(zhàn)場 B.西歐戰(zhàn)場 C.北非戰(zhàn)場 D.亞太戰(zhàn)場
26.1943年提出戰(zhàn)后有必要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即后來的聯(lián)合國)。以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國家是( )
    (1)美國 (2)蘇聯(lián) (3)中國 (4)英國 (5)法國
  A.(1)(2)(3)(4)(5) B.(1)(2)(4) C.(1)(2)(4)(5) D.(1)(2)(3)(4)
27.1950年美國以“聯(lián)合國軍:名義入侵朝鮮,其后果有( )
    (1)阻撓中國解放臺灣 (2)使日本軍國主義回潮(3)美蘇戰(zhàn)略重點東移 (4)加劇東西方冷戰(zhàn)對峙
     A.(1)(2)(3)(4) B.(1)(2)(4) C.(1)(2) D.(1)(3)(4)
28.當代非洲的命運完全掌握在非洲人民自己手中的標志是( )
  A.津巴布韋獨立 B.埃及獨立 C.阿爾及利亞獨立 D.納米比亞獨立
29.“二戰(zhàn)”后東西方長達近半個世紀對峙的實質是( )
  A.兩種文化傳統(tǒng)的競爭 B.兩種政治勢力的爭奪
   C. 兩種軍事力量的較量 D.兩種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
30.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將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在此之前,葡萄牙已占據(jù)澳門( )
  A.150多年 B.近400年 C.400多年 D.500多年
                                   第Ⅱ卷(90分)
二、簡釋題(共37分)
    31.長江流域是中華文化發(fā)祥和繁榮的地區(qū)之一。請你結合中國古代史知識,在今湖南、湖北范圍內任選一個值得開發(fā)或加強建設的人文景觀,并簡要說明理由。(應包括該人文景觀的時代、內容和意義)(4分)


    32.左圖是南北朝對峙時期的形勢圖之地處南方的朝代稱謂是否有錯誤?請簡要說明你的判斷。(4分)(圖略)

 

 

 

 

 

試題詳情


    34.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說:資產階級“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請列舉4個發(fā)生在19世紀60、70年代涉及這個內容的中、外重大歷史事件。(4分)

 

 

 

 

 

 

試題詳情


    35.1840至1911年間,中國社會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請列舉4個發(fā)生在上海經濟方面的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具體事件。(4分)

 

 

 

 

 

 

試題詳情


    36. 左圖是1914年8月被德國媒介廣泛宣傳的照片之一。(4分)(略)
  (1)火車上的士兵將去參加什么戰(zhàn)爭?

 


  (2)在他們看來,這是一場什么戰(zhàn)爭?

 


  (3)德國當局廣泛傳播這一類照片的目的是什么? 宣戰(zhàn)消息發(fā)表后,德國士兵熱烈歡呼

 

 

 

試題詳情


    38.左圖為1962年1月,劉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在有7000人參加的工作會議上提出書面報告并作講話時的照片。在總結“三年困難”的原因時,他指出:除了自然災害之外,“還有一條,就是從1958年以來,我們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4分)
  (1)你認為,當時劉少奇同志提到的“缺點” 和“錯誤”是什么?

 

 


  (2)另一位中央領導則認為,造成“三年困難”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尊重并干擾了毛主席的意見。 你是否同意?為什么?

 

 

 

試題詳情


三、問答題(共35分)
    40.有位史學家說:“科舉制度的實行, 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選拔社會上的優(yōu)秀分子,使之參與了國家的政治”。清末維新人士認為:科舉制度“錮智慧”、“壞心術”、“滋游手”,造成了“破壞人才、國隨貧弱”的后果。(10分)
  (1)這兩種看法是否互相矛盾,為什么?


    42.鄧小平指出:“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嘛。……它為社會主義服務,就是社會主義的;為資本主義服務,就是資本主義的”。一位同學學習時說:本世紀中、外社會主義國家利用“市場”和資本主義國家利用“計劃”,即國家干預,都有取得成效的實例。請你列舉三個實例(各一例)予以說明。(13分)

 

 

 

 

 

 

 

 

 


    材料二:引自1899年9月美國國務卿海約翰給美國駐英大使的指示現(xiàn)在似乎是一個特別好的時機,可以告訴不列顛女王陛下的政府,合眾國希望作出一個正式的聲明并希望得到它的支持,以求獲得其他在中國要求“勢力范圍”的列強作出同樣的聲明。
    (2)海約翰希望英國等“列強”聲明什么?(1分) 為什么海約翰認為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時機”?(3分)當時的美國國會是否會支持美國政府提出的這一政策?(1分)

 

 

 

 


    材料三:引自1904年12月美國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的國情咨文任何國家如其人民善于自處,必可指望我國的衷心友好,……它就無需畏懼來自美國的干涉。時常發(fā)生的越軌行為,或因虛弱無能造成文明社會的紐帶普遍松弛,在美洲,也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樣,終將需要某一文明國家的干涉.....。美國,非出于心愿,將不得不行使一種國際警察的權力。
    (3)比較材料一至三,美國這一階段的外交政策與它在19世紀早期的外交政策有何相同與不同?(3分)

 

 

 

 


    相同:不同:產生這種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哪一個?(1分)
    材料四:引自1912年12月美國總統(tǒng)塔夫脫的國情咨文現(xiàn)政府的一貫目標是:鼓勵美國資本以提倡一些基本改革的方式來開發(fā)中國,……以便美國在處理(中國)國家收入的一切問題上,可能有同等的權利與同樣的發(fā)言權。我們對中美和政策的目的,是要幫助像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那樣的國家。這些國家是直接的受惠者,美國為自己所得的利益是雙重的。
    (4)材料四中,塔夫脫道出了“現(xiàn)政府”的對外政策及其實質。這個政策的實質是什么?(1分) 綜合材料一至四,概要指出在這一歷史時期,美國對外政策變化的基本依據(jù)和主要特點。(5分)
  基本依據(jù):
  主要特點: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