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玻璃棒蘸取上層清液滴在PH試紙上.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請對以下實驗方案進行補充或解釋.
(1)取土壤樣品溶于水,用玻璃棒蘸取上層清液滴在
pH試紙
pH試紙
,便可粗略測定土壤的酸堿度.
(2)除去K2SO4溶液中的少量KOH,不能選用稀鹽酸的原因是
引入了新的雜質氯化鉀
引入了新的雜質氯化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請對以下實驗方案進行補充或解釋.
(1)取土壤樣品溶于水,用玻璃棒蘸取上層清液滴在
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
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
,便可粗略測定土壤的酸堿度.
(2)將混合氣體先后通過足量的
氫氧化鈉溶液和濃硫酸
氫氧化鈉溶液和濃硫酸
,可除去氫氣中的少量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
(3)除去K2SO4溶液中的少量KOH,不能選用稀鹽酸的原因是
會生成KCl,從而引入新的雜質
會生成KCl,從而引入新的雜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高新區(qū)二模)2012年蘇州市初中化學實驗操作考查:比較三種碳酸鹽:碳酸氫銨,堿式碳酸銅,碳酸鈣的性質:
①外觀對比,在常溫下三種固體的狀態(tài)均為
粉末狀
粉末狀
;
②與水作用,用藥匙的
柄端
柄端
各取樣品少許于試管中,加水振蕩靜置,分別用pH試紙測其上層清液的pH值,則測其pH的方法是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
,當用此玻璃棒測定下一種溶液的pH值時操作方法為
洗凈擦干
洗凈擦干
;
③與酸或堿作用,各取固體試劑少許分別滴加10%的氫氧化鈉溶,則盛放碳酸氫銨試管的現象為粉未消失,溶液呈無色,盛放堿式碳酸銅試管的現象為
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
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
.盛放碳酸鈣試管的現象為
白色懸濁液
白色懸濁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17、無機化合物可分為氧化物、酸、堿、鹽等物質,掌握它們的性質,可以解決生活生產中很多實際問題.請回答下列問題:
(1)胃酸過多者可以服用含有氫氧化鎂的藥物進行治療,減少胃中鹽酸的含量,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HCl+Mg(OH)2=MgCl2+2H2O

(2)初三(1)班的同學測量班級花壇土壤的酸堿性,取土壤樣品溶于水,用玻璃棒蘸取上層清液滴在
PH試紙上,然后與標準比色卡對比
,便可粗略測定土壤的酸堿度,測量結果是PH為5,他們可以用
熟石灰
來改良土壤.過段時間,發(fā)現部分花的葉面出現枯黃,他們便及時向花壇施用了硫酸銨,硫酸銨屬于化學肥料中的
肥.
(3)種植下面幾種農作物對pH的要求是:大豆6~7,茶5~-5.5,甜菜7~7.5,西瓜6.如果某地區(qū)經常降酸雨,則-上述農作物最不適合種植的是
甜菜

(4)在農村,畜禽出欄后,將生石灰用水調成20%的石灰乳,涂刷墻面和地面用于畜禽欄舍的消毒.某農戶誤將生石灰直接撒在豬圈中消毒,-段時間后發(fā)現豬的蹄部干燥開裂,有的甚至出現灼傷、潰瘍,原因是
生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并顯堿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興趣小組同學為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從不同角度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I、實驗方案
方案一:先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鹽酸,并不斷振蕩溶液,同時測定混合溶液的pH,測得的pH逐漸變小直到pH小于7,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1)反應后,所得溶液顯
性(填“酸”、“堿”或“中”)
(2)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pH時,正確的操作是:
用干燥的玻璃棒蘸一滴NaOH溶液滴在干凈的白瓷板或玻璃片上,再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用干燥的玻璃棒蘸一滴NaOH溶液滴在干凈的白瓷板或玻璃片上,再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3)簡述強調“測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排除因稀釋而使溶液pH減小的因素
排除因稀釋而使溶液pH減小的因素

方案二:化學反應中通常伴隨有能量的變化,可借助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來判斷反應的發(fā)生.如果NaOH溶液與稀鹽酸混合前后溫度有變化,則證明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該組同學將不同濃度的鹽酸和NaOH溶液各10克混合,用溫度計測定室溫下混合前后溫度的變化,并記錄了每次混合前后溫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編號 鹽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4)表中x=
7
7

(5)某同學在沒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通過圖1所示裝置完成了實驗.則該同學根據實驗現象:
U形管中左邊液面下降
U形管中左邊液面下降
,判斷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II、實驗中的意外情況
在實驗過程中,他們發(fā)現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現了白色粉末.他們依據所學的化學知識,對這種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 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
(6)小明同學取白色粉末少許,溶于水后,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CaCl2或BaCl2
CaCl2或BaCl2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產生,然后向上層清液中加入酚酞試液,看到溶液呈紅色,驗證了猜想③是正確的.
(7)為了進一步研究,三位同學取了10.0g上述樣品,利用電子天平共同做了圖所示的實驗.
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稱   量   項   目 稱   量  時 間 質量(g)
試樣 10.00
裝置+稀硫酸質量 241.20
裝置+稀硫酸質量+試樣 反應開始后15秒 249.20
裝置+稀硫酸質量+試樣 反應開始后35秒 249.00
裝置+稀硫酸質量+試樣 反應開始后55秒 249.00
試通過分析表中數據計算上述樣品中各成份的質量分數分別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8)有同學提出按上述實驗所測得試樣中Na2CO3質量分數會偏小,該同學的理由是(實驗操作均正確):
CO2的密度比空氣大,殘留在裝置中,造成最終測得的質量偏大,測得生成的CO2質量偏小,故Na2CO3的質量分數偏小
CO2的密度比空氣大,殘留在裝置中,造成最終測得的質量偏大,測得生成的CO2質量偏小,故Na2CO3的質量分數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