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社會風尚的淳厚和浮薄是從那里產生的呢?產生于一兩個人的思想傾向罷了(評分標準:“奚自 賓語前置1分.“自乎 的“乎 1分.大意1分)社會風尚對于個人的思想影響來說.起初很微弱.最后將是不可抗拒的.(評分標準:“于 1分.“微 1分.大意1分)他的智能能夠改變一百個人.就一定能選拔一百人之中的優(yōu)異者栽培使之成材.(“拔 .“尤 “材 使動用法各1分.大意1分) [譯文] 社會風尚的淳厚和浮薄是從那里產生的呢?產生于一兩個人的思想傾向罷了.百姓們中間.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兩位賢能有智能的人.大家就會擁戴他們并聽從他們的教導,特別賢能有智能的人.擁戴他的人就特別多.這一兩個人的心向于仁義.眾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義,這一二個人的心傾向名利.眾人便和他一起奔競名利.眾人所奔赴的.就形成大勢所趨.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沒有誰敢違背它.所以說:“搖撼天下萬物的.沒有比風來得迅速強勁了. 社會風尚對于個人的思想影響來說.起初很微弱.最后將是不可抗拒的. 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賢能智能的人都居要職.掌權勢.他們教化人民也都用仁義道德.所以那時社會規(guī)范統(tǒng)一而風尚相同.世道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說的那一兩個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職位上.但他們的志向主張.勢必不能不從口中極力宣揚出來.廣為傳播而造成聲勢.那么眾人也勢必不能不聽從他們的號召.漸漸形成習俗風尚.這樣.他們志同道合的跟隨者就聚集增多.一時的人才就從這里產生出來了.倡導仁義的人.他的追隨者會為仁義而死.義無反顧,號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隨者也會為功利而犧牲.決不回頭.“水向潮濕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東西燒. 沒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感應的.這種情況已經由來很久了. 現在掌握權勢的君子.往往說:“天下沒有人才 .他們身居高位顯貴.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轉變風尚.造就當代人才.卻反而推辭說“沒有人才 .認為這不是自欺欺人的話.行嗎?不行的!十戶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義的君子.他的智能足以改變十個人.就一定能選拔十人中的優(yōu)異者栽培成材,他的智能能夠改變一百個人.就一定能選拔一百人之中的優(yōu)異者栽培成材.那么.移風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非僅僅是身居顯貴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職的人.都有責任參與此事. 主宰國家行政的人采取我的主張.并且念茲在茲.就會謹慎選擇能共同維護帝位的人才,士大夫采取我的主張.并且念茲在茲.就會戒慎恐懼謹慎自己的志向.擔心想法偶有不當.因而敗壞風尚和摧殘人才.照這方法去做.幾十年以后.可能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這就不是我所能預見的了. [分析] 原.論說文體之一.蓋推究事物本原之義以示人.此體起于韓愈作五原.后人因之,其曲折抑揚.與論說相表里.韓愈原道.黃宗羲原君.為“原 體之名篇.本篇討論人才培養(yǎng)問題.從強調人才的重要.講到培養(yǎng)人才的方法.再論述陶鑄人才之責無旁貸.而以收效將來作結.可謂原始要終.曲盡其義.陶鑄人才.以移風易俗.這是文正公一貫的主張.既見于奏疏.也見于日記.本篇論點.最見具體而微.晚清政局.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為挽回頹勢.曾氏主張從陶鑄人才.轉移風氣入手,另一位激烈改革者龔自珍也關心人才.他譏切時政.以解放人才為訴求.龔自珍所作病梅記.可與原才比觀并讀. 江蘇南京金陵中學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