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混合金屬粉末,除Mg外還含有Al、Zn中的一種或兩種,含量都在10%以上。某研究小組設計實驗探究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鋁、鋅元素的存在。
所用試劑:樣品、pH試紙、稀H2SO4、NaOH溶液、稀NH3·H2O。
該小組探究過程如下:
●查閱資料:
①鎂、鋁、鋅都是銀白色的金屬 ②鋅(Zn)可以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H2 ③Zn(OH)2為白色固體,難溶于水,可溶于強堿及NH3·H2O ④Zn2+易形成絡合物如[Zn(NH3)4]2+,該絡合物遇強酸分解生成Zn2+、NH4+ |
●提出假設:
(1)假設①: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鎂外還含有鋁元素;
假設②: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鎂外還含有鋅元素;
假設③: 。
●實驗探究:
甲同學基于假設③設計實驗方案如下:
乙同學同樣基于假設3設計另一實驗方案如下:
(2)試劑M是________________;沉淀B是 。
(3)丙同學認為乙同學的方案比甲同學的好,理由是 。
(4)丁同學研究了甲、乙兩同學的方案后,在其中一種方案的基礎上用最簡便方法測定了Wg樣品中金屬鎂(Mg)的質(zhì)量,他的方法是 。
(5)操作Ⅰ的主要過程是:在濾液中逐滴加入 ,直至生成的沉淀剛好溶解,再加入足量的 。
(6)某溶液中含有Zn2+、Al3+、NH4+和SO42-等離子,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則生成沉淀的物質(zhì)的量與加入NaOH溶液體積關系的圖像正確的是__________。
某混合金屬粉末,除Mg外還含有Al、Zn中的一種或兩種,含量都在10%以上。某研究小組設計實驗探究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鋁、鋅元素的存在。
所用試劑:樣品、pH試紙、稀H2SO4、NaOH溶液、稀NH3·H2O。
該小組探究過程如下:
●查閱資料:
①鎂、鋁、鋅都是銀白色的金屬 ②鋅(Zn)可以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H2 ③Zn(OH)2為白色固體,難溶于水,可溶于強堿及NH3·H2O ④Zn2+易形成絡合物如[Zn(NH3)4]2+,該絡合物遇強酸分解生成Zn2+、NH4+ |
某混合金屬粉末,除Mg外還含有Al、Zn中的一種或兩種,含量都在10%以上。某研究小組設計實驗探究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鋁、鋅元素的存在。
所用試劑:樣品、pH試紙、稀H2SO4、NaOH溶液、稀NH3?H2O
該小組探究過程如下:
●查閱資料:
①鎂、鋁、鋅都是白色金屬; ②鋅(Zn)可以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H2; ③Zn(OH)2白色固體,難溶于水,可溶于強堿及NH3?H2O; ④Zn2+易形成絡合物如[Zn(NH3)4] 2+,該絡合物遇強酸分解生成Zn2+、NH4+。 |
●提出假設:
(1)假設1: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鎂外還含有 元素
(2)假設2: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鎂外還含有 元素
假設3: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鎂外還含有鋁、鋅元素
●實驗探究:
甲同學基于假設3設計實驗方案如下:
乙同學同樣基于假設3設計另一實驗方案如下:
(3)試劑M是
(4)寫出操作I的過程
(5)丙同學認為乙同學的方案比甲同學的好,理由是
(6)丁同學研究了甲、乙兩同學的方案后,用最簡便的方法測定了Wg樣品中金屬鎂(Mg)的質(zhì)量分數(shù),他的方法是
①鎂、鋁、鋅都是銀白色的金屬 ②鋅(Zn)可以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H2 ③Zn(OH)2為白色固體,難溶于水,可溶于強堿及NH3·H2O ④Zn2+易形成絡合物如[Zn(NH3)4]2+,該絡合物遇強酸分解生成Zn2+、NH4+ |
①鎂、鋁、鋅都是銀白色的金屬 ②鋅(Zn)可以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H2 ③Zn(OH)2為白色固體,難溶于水,可溶于強堿及NH3?H2O ④Zn2+易形成絡合物如[Zn(NH3)4]2+,該絡合物遇強酸轉(zhuǎn)化變成Zn2+、NH4+●提出假設: (1)假設①: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鎂外還含有 假設②: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鎂外還含有 假設③: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鎂外還含有鋁、鋅. ●實驗探究: 甲同學基于假設③設計實驗方案: 操作Ⅰ是在濾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生成的沉淀剛好溶解,再加足量的稀氨水,請回答: ![]() 乙同學基于假設③設計另一方案: ![]() (2)沉淀A、B、D的化學式:A (3)甲同學用樣品和稀硫酸反應所得溶液含有較多H+、Mg2+、Al3+、SO42-,向其中滴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與加入NaOH溶液體積關系可能正確的是 ![]() (4)乙同學方案的操作②中,鋁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操作②與操作③中都加了NaOH溶液,但其用量差別是 (5)丙同學通過分析對比,認為乙的方案比甲同學的好,其理由可能是 同步練習冊答案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版權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著作權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無意侵犯版權,如有侵權,請作者速來函告知,我們將盡快處理,聯(lián)系qq:3310059649。 ICP備案序號: 滬ICP備07509807號-10 鄂公網(wǎng)安備420185020008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