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合成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氫氣.可用于合成二甲醚等清潔燃料.從天然氣獲得合成氣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反應有: ① CH4(g)+H2O(g)CO(g)+3H2(g) ΔH1=+206.1 kJ/mol ② CH4(g)+CO2(g)2CO(g)+2H2(g) ΔH2=+247.3 kJ/mol ③ CO(g)+H2O(g)CO2(g)+H2(g) ΔH3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 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①.測得CH4的物質的量濃度隨反應時間的變化如圖1所示.反應進行的前5 min內. v(H2)= ▲ ,10 min時.改變的外界條件可能是 ▲ . ⑵ 如圖2所示.在甲.乙兩容器中分別充入等物質的量的CH4和CO2.使甲.乙兩容器初始容積相等.在相同溫度下發(fā)生反應②.并維持反應過程中溫度不變.已知甲容器中CH4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3所示.請在圖3中畫出乙容器中CH4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⑶ 反應③中ΔH3= ▲ .800℃時.反應③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1.0.某時刻測得該溫度下的密閉容器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見下表: CO H2O CO2 H2 0.5 mol 8.5 mol 2.0 mol 2.0 mol 此時反應③中正.逆反應速率的關系式是 ▲ . a.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無法判斷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合成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氫氣,可用于合成二甲醚等清潔燃料.從天然氣獲得合成氣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反應有:
①CH4(g)+H2O(g)?CO(g)+3H2(g)△H1=+206.1kJ/mol
②CH4(g)+CO2(g)?2CO(g)+2H2(g)△H2=+247.3kJ/mol
③CO(g)+H2O(g)?CO2(g)+H2(g)△H3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①,測得CH4的物質的量濃度隨反應時間的變化如圖1所示.反應進行的前5min內,v(H2)=
0.3mol/(L?min)
0.3mol/(L?min)
;10min時,改變的外界條件可能是
升高溫度
升高溫度

(2)如圖2所示,在甲、乙兩容器中分別充入等物質的量的CH4和CO2,使甲、乙兩容器初始容積相等.在相同溫度下發(fā)生反應②,并維持反應過程中溫度不變.已知甲容器中CH4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3所示,請在圖3中畫出乙容器中CH4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3)反應③中△H3=
-41.2kJ/mol
-41.2kJ/mol
.800℃時,反應③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1.0,某時刻測得該溫度下的密閉容器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見下表:
CO H2O CO2 H2
0.5mol 8.5mol 2.0mol 2.0mol
此時反應③中正、逆反應速率的關系式是
a
a
(填代號).
a.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合成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氫氣,可用于合成二甲醚等清潔燃料.從天然氣獲得合成氣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反應有:
①CH4(g)+H2O(g)?CO(g)+3H2(g)△H1=+206.1kJ/mol
②CH4(g)+CO2(g)?2CO(g)+2H2(g)△H2=+247.3kJ/mol
③CO(g)+H2O(g)?CO2(g)+H2(g)△H3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①,測得CH4的物質的量濃度隨反應時間的變化如圖1所示.10min時,改變的外界條件可能是
升高溫度
升高溫度


(2)如圖2所示,在甲、乙兩容器中分別充入等物質的量的CH4和CO2,使甲、乙兩容器初始容積相等.在相同溫度下發(fā)生反應②,并維持反應過程中溫度不變.已知甲容器中CH4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3所示,請在圖3中畫出乙容器中CH4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3)反應③中△H3=
-41.2kJ/mol
-41.2kJ/mol
.800℃時,反應③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1.0,某時刻測得該溫度下的密閉容器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見下表:
CO H2O CO2 H2
0.5mol 8.5mol 2.0mol 2.0mol
此時反應③中正、逆反應速率的關系式是
a
a
(填代號).
a.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無法判斷
(4)800K時下列起始體積相同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 SO2、1mol O2,其反應是2SO2(g)+O2(g)?2SO3(g);△H=-96.56kJ?mol-1,甲容器在反應過程中保持壓強不變,乙容器保持體積不變,丙容器維持絕熱,三容器各自建立化學平衡.
①達到平衡時,平衡常數(shù)K(甲)
=
=
K(乙)
K(丙)(填“>”、“<”或“=”).
②達到平衡時SO2的濃度C(SO2)(甲)
C(SO2)(乙
C(SO2)(丙)(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合成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氫氣,可用于合成二甲醚等清潔燃料.從天然氣獲得合成氣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為:CH4(g)+H2O(g)?CO(g)+3H2(g)△H1=+206.1kJ/mol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①,測得CH4的物質的量濃度隨反應時間的變化如圖1所示.反應中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時間為
5~10分鐘、12分鐘后
5~10分鐘、12分鐘后
;10min時,改變的外界條件可能是
升高溫度
升高溫度

(2)如圖2所示,在甲、乙兩容器中分別充入等物質的量的CH4和CO2,使甲、乙兩容器初始容積相等.在相同溫度下發(fā)生反應②,并維持反應過程中溫度不變.已知甲容器中CH4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3所示,請在圖3中畫出乙容器中CH4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3)反應CO(g)+H2O(g)?CO2(g)+H2(g) 800℃時,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1.0.
①某時刻測得該溫度下的密閉容器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見下表:
CO H2O CO2 H2
0.5mol 8.5mol 2.0mol 2.0mol
此時反應中正、逆反應速率的關系式是
a
a
(填代號).
a.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無法判斷
②800℃時,向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 CO和4mol H2O,求達到平衡時CO的轉化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合成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氫氣,可用于合成二甲醚等清潔燃料。從天然氣獲得合成氣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反應有:

① CH4(g)+H2O(g)CO(g)+3H2(g)   ΔH1=+206.1 kJ/mol

② CH4(g)+CO2(g)2CO(g)+2H2(g)  ΔH2=+247.3 kJ/mol

③ CO(g)+H2O(g)CO2(g)+H2(g)    ΔH3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 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①,測得CH4的物質的量濃度隨反應時間的變化如圖1所示。反應進行的前5 min內, v(H2)=  ▲  ;10 min時,改變的外界條件可能是  ▲  。

c/mol·L-1

 

⑵ 如圖2所示,在甲、乙兩容器中分別充入等物質的量的CH4和CO2,使甲、乙兩容器初始容積相等。在相同溫度下發(fā)生反應②,并維持反應過程中溫度不變。已知甲容器中CH4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3所示,請在圖3中畫出乙容器中CH4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⑶ 反應③中ΔH3=  ▲  。800℃時,反應③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1.0,某時刻測得該溫度下的密閉容器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見下表:

CO

H2O

CO2

H2

0.5 mol

8.5 mol

2.0 mol

2.0 mol

此時反應③中正、逆反應速率的關系式是  ▲  (填代號)。

a.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合成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氫氣,可用于合成二甲醚等清潔燃料。從天然氣獲得合成氣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反應有:

① CH4(g)+H2O(g)CO(g)+3H2(g)   ΔH1=+206.1 kJ/mol

② CH4(g)+CO2(g)2CO(g)+2H2(g)  ΔH2=+247.3 kJ/mol

③ CO(g)+H2O(g)CO2(g)+H2(g)    ΔH3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 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①,測得CH4的物質的量濃度隨反應時間的變化如圖1所示。反應進行的前5 min內, v(H2)=  ▲  ;10 min時,改變的外界條件可能是  ▲ 

⑵ 如圖2所示,在甲、乙兩容器中分別充入等物質的量的CH4和CO2,使甲、乙兩容器初始容積相等。在相同溫度下發(fā)生反應②,并維持反應過程中溫度不變。已知甲容器中CH4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3所示,請在圖3中畫出乙容器中CH4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⑶ 反應③中ΔH3  ▲  。800℃時,反應③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1.0,某時刻測得該溫度下的密閉容器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見下表:

CO

H2O

CO2

H2

0.5 mol

8.5 mol

2.0 mol

2.0 mol

此時反應③中正、逆反應速率的關系式是  ▲  (填代號)。

a.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