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平直河岸同側有兩個村莊.到的距離分別是3km和2km..現(xiàn)計劃在河岸上建一抽水站.用輸水管向兩個村莊供水. 方案設計 某班數(shù)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兩種鋪設管道方案:圖1是方案一的示意圖.設該方案中管道長度為.且(其中于點),圖2是方案二的示意圖.設該方案中管道長度為.且(其中點與點關于對稱.與交于點). 觀察計算 (1)在方案一中. km(用含的式子表示), (2)在方案二中.組長小宇為了計算的長.作了如圖3所示的輔助線.請你按小宇同學的思路計算. km(用含的式子表示). 探索歸納 (1)①當時.比較大小:, ②當時.比較大小:, (2)請你參考右邊方框中的方法指導. 就(當時)的所有取值情況進 行分析.要使鋪設的管道長度較短. 應選擇方案一還是方案二?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氟利昂(From)實際是指一些氟和氯取代的含一個、兩個碳原子的多鹵代烷,它們的結構特點是在同一碳原子上連有兩個以上的氯和氟原子。氟利昂用數(shù)字表示它的結構,商業(yè)上用Fxxx代號表示。F右下方的數(shù)字,個位數(shù)代表分子中氟原子的個數(shù),十位數(shù)代表氫原子的個數(shù)加1,百位數(shù)則表示分子中碳原子數(shù)減1(若為0則省略),氯原子數(shù)省略,例如CF2Cl2的代號為F12;有一種代號為F22的氟利昂的化學式應為(    

ACHClF2   BC2Cl2F3    CC2Cl2F4   DCH2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興趣小組在探究唔知燃燒的條件時,用一個集氣瓶罩住燃著的小蠟燭,小蠟燭一會兒熄滅了它為什么會熄滅呢?每個人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提出猜想】甲同學說:蠟燭燃燒耗盡了瓶內的氧氣,所以蠟燭熄滅.
乙同學說:蠟燭燃燒后瓶內可能還有少量氧氣,但由于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導致蠟燭熄滅.
大家討論后很難達成一致,于是設計了如下所示的實驗裝置,并進行實驗來驗證.
【實驗設計及驗證】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分析 實驗結論
(1)取一小塊白磷(著火點為40℃),放在一鋁箔制的小盒中,然后放入裝有生石灰的錐形瓶內,點燃蠟燭,觀察現(xiàn)象精英家教網 燃燒的蠟燭一會兒就熄滅了 磷燃燒需滿足的條件:
①溫度達到著火點;
 
猜想正確的同學是:
 
(2)待冷卻后,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向錐形瓶中注入少量水,立即關閉活塞,觀察現(xiàn)象 鋁盒中的白磷燃燒,放出熱量的同時產生了
 
【實驗反思】在實驗中,生石灰的主要作用有兩個: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酸雨是天空降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統(tǒng)稱,個別地方酸雨的pH竟低于2.1(食醋的pH=3),可見其嚴重程度.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是大氣中的SO2和氮氧化物.
(1)SO2主要來源是煤和石油的燃燒,全世界每年有1.5億噸SO2的排放量.SO2在空氣中受陽光及塵埃等催化時可被氧化,最終與雨水形成酸雨.試寫出這一過程中所發(fā)生的兩個化學反應方程式:
 
;
 

(2)酸雨可導致的危害有
 
(填編號).
A.腐蝕建筑物     B.導致樹木枯萎     C.造成洪澇災害     D.影響農作物生長
(3)為了減少酸雨的形成,必須減少SO2的排放量,熟石灰的懸濁液、澄清石灰水、濃NaOH溶液都能吸收廢氣中的SO2,從凈化效果、凈化成本等方面綜合考慮,你認為用哪一種試劑比較合理?請用簡要的文字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一密閉的容器內有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和一種未知物W,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物質 O2 CO2 H2O     W
 反應前的質量/g      50        1       1     2 3
反應后的質量/g       2       45      28      x

查看答案和解析>>

22、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它的內容十分豐富.下表是依據(jù)元素周期表畫出的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1)核電荷數(shù)為11的元素名稱是
,在化學反應中,該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或“失”)電子;核電荷數(shù)為9的元素屬于
非金屬
元素(填“金屬”或“非金屬”),與該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另一元素是
氯(Cl)

(2)對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規(guī)律,如第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一個電子層.請再總結出其它規(guī)律,并寫出其中兩條:
每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shù)相同;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有兩個電子層
;
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個電子層.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從左到右逐漸增加;每一縱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