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6、(2010·三明模擬) 某實驗小組擬用50mLNaOH溶液吸收CO2氣體,制備Na2CO3溶液。為了防止通人的CO2氣體過量生成NaHCO3,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
①用25mLNaOH溶液吸收CO2氣體,至CO2氣體不再溶解;
②小火煮沸溶液1min-2min;
③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mL)NaOH溶液,使其充分混合。
此方案能制得純凈的Na2CO3
(1)將塊狀大理石加入試管中的正確方法是 。
(2)寫出①、③兩步的化學方程式 ,
。
(3)裝置B中盛放的試劑是 ,作用是 。
(4)有人認為將實驗步驟②、③的順序?qū)φ{(diào),即先混合再煮沸,更合理。你認為對嗎? (填“對”或“不對”)。理由 。
(5)實驗中吸收尾氣的方法很多。下列裝置中可以用來吸收氨氣的是(填序號) 。
[答案](1)將試管平放,用鑷子把塊狀大理石放在試管口,將試管慢慢豎起,使塊狀大理石緩緩滑至試管底部。
(2)NaOH+CO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3)飽和NaHCO3溶液 除去HCl
(4)不對;若不先除去溶液中溶解的CO2氣體,則實驗③加入的NaOH溶液將有一部分與CO2氣體反應,使NaOH溶液不能完全轉(zhuǎn)化為Na2CO3。這樣制取Na2CO3中就會混有NaHCO3。
(5)ACE
|
|
15、(2010·南開中學模擬)稱取質(zhì)量為m1 g的NaOH和NaHCO3的固體混和物置于密閉容器中,在300℃
條件下充分加熱,排盡氣體后,測得剩余固體質(zhì)量為m2 g。小林和小芳兩同學對加熱后的剩余固體進
行研究。為了研究方便,令a=m2/m1
(1)小林作了如下分析:
①上述固體在加熱過程中涉及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
、 。
②a的取值范圍是 。當a=53/79時,剩余固體的成分為(填化學式,下同) ;當a=53/61時,剩余固體的成分為 。
(2)小芳同學取一定質(zhì)量的剩余固體配成500mL的溶液,逐滴滴入0.5mol/L的硫酸。產(chǎn)生的氣體與所加硫酸的體積關系如圖所示,則小芳所取的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為 g。
[解析]此題可用極限法解題,可以設m1 g全部為NaOH,NaOH和NaHCO3混合物,或者全部為NaHCO3三種情況進行有關計算。
[答案](1)①NaHCO3+NaOHNa2CO3+H2O,
2NaHCO3Na2CO3+H2O+CO2↑
②53/84<a<1 NaCO3 NaCO3和NaOH (2)25.2
14、(2010·雙鴨山模擬)X、Y、Z、W四種化合物均由短周期元素組成,其中X含有四種元素,X、Y、Z的焰色反應均為黃色,W為無色無味氣體。這四種化合物具有下列轉(zhuǎn)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產(chǎn)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
請回答
(1)W是由 鍵構成的 分子(極性或非極性)
(2)X與Y在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3)利用下圖裝置(夾持固定裝置已略去)進行實驗,在裝置I中加入X,裝置II中加入一種淡黃色固體物質(zhì)進行反應,裝置III中生成白色沉淀,裝置V中可收集到一種無色氣體。
①裝置II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檢驗裝置V中物質(zhì)的方法是 。
②用X含有的四種元素中的兩種組成的某化合物,在催化劑存在下制備并收集純凈干燥的位置V中氣體,所需儀器裝置是 (從上圖選擇必要裝置,填寫編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解析]X、Y、Z焰色反應為黃色,說明含Na元素;X含4中元素,加熱能發(fā)生反應,且與稀硫酸反應能產(chǎn)生可與淡黃色固體(Na2O2)反應的氣體,所以X為NaHCO3,裝置III中生成的白色沉淀為BaCO3,V中收集到得無色氣體為O2;NaHCO3分解得到Z,所以Z為NaCO3;Y為NaOH,W為CO2;檢驗氧氣一般用帶火星的木條。催化劑條件下制取氧氣的含X中的兩種元素的化合物是H2O2。
[答案](1)極性 非極性
(2)OH-+HCO3-= CO32-+H2O
(3)①2CO2+2Na2O2=2Na2CO3+O2
取一根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nèi),木條復燃
②Ⅰ,Ⅳ,Ⅴ 2H2O2= 2H2O+ O2↑
0.5LBa(OH)2溶液中含OH-:0.112×0.5×2 = 0.112 (mol)
OH-過量:0.112-0.012 = 0.1 (mol)
c(OH-) = =0.01 mol/L c(H+) =10-12 mol/L pH=12
[答案](1)5.516 (2)0.112 mol/L
(3)5:2 (4)12
13、(2010·宜春模擬)為了測定K2CO3和NaHCO3混合物的組成,某學生每次稱取一定質(zhì)量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相同濃度的Ba(OH)2溶液,每次實驗均充分反應,實驗結(jié)果記錄如下表:
實驗次數(shù) |
混合物的質(zhì)量/g |
所加Ba(OH)2溶液的體積/L |
測得沉淀的質(zhì)量/g |
1 |
1.716 |
0.5 |
2.758 |
2 |
3.432 |
0.5 |
|
3 |
5.148 |
0.5 |
8.274 |
4 |
6.864 |
0.5 |
11.032 |
5 |
8.580 |
0.5 |
11.032 |
6 |
10.296 |
0.5 |
11.032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第二次實驗中產(chǎn)生沉淀的質(zhì)量是 g;
(2)求所用Ba(OH)2的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__________ g·mol-1;
(3)求混合物中K2CO3和NaHCO3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 ;
(4)在25℃時,取下第3組實驗所得溶液體積的,加水配成1000mL溶液,求此溶液pH=_____
[解析](1)第2次、第3次混合物的質(zhì)量分別是第一次的2倍和3倍,而所得沉淀的質(zhì)量第3次為第一次的3倍,由此判斷,第二次Ba(OH)2過量,所以第二次所得沉淀質(zhì)量應該是第一次的2倍,即5.516g
(2)因為第4、5、6組沉淀都是11.032g,故以第4組數(shù)據(jù)計算。
則:Ba(OH)2 - Ba2+ - BaCO3
c[Ba(OH)2]=(11.032/197)÷0.5=0.112 (mol/L)
(3)以第一組數(shù)據(jù)計算,設樣品混合物中NaHCO3和K2CO3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x和y。
即n(K2CO3):n(NaHCO3) = 0.010:0.004= 5:2
(4)設第3次實驗中固體混合物中含NaHCO3 x′mol,則含K2CO3 2.5 x′mol
84x′+ 138×2.5 x′= 5.148 x′= 0.012 mol
12、(2010·泰州模擬)下列物質(zhì)的保存方法正確的是( )
①少量金屬鈉保存在冷水中
②濃硝酸盛放在棕色試劑瓶中
③少量金屬鉀保存在煤油中
④氫氧化鈉溶液盛放在帶有橡膠塞的試劑瓶中
⑤碳酸鈉固體保存在帶橡膠塞的細口瓶中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C
11、(2010·石家莊模擬)將3.72g由金屬鈉、氧化鈉和過氧化鈉組成的混合物與足量水反應,在標準狀況下得到672mL混合氣體。將該混合氣體用電火花點燃,恰好完全反應,則原混合物中鈉、氧化鈉、過氧化鈉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
A.3:2:1 B.4:2:1 C.1:1:l D.2:l:l
[答案]D
10、(2010·遵義模擬)碳酸鈉俗稱純堿,下列對其性質(zhì)的描述中,正確且能與“堿”相關的是( )
A、能與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氣體 B、能促進水的電離
C、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紙變紅色 D、水溶液能使酚酞呈紅色
[解析]選D。A項,與酸反應產(chǎn)生氣體,不屬于堿的性質(zhì);B項,堿能抑制水的電離;C項,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
9、(2010·蘇州模擬)用等質(zhì)量的金屬鈉進行下列實驗,產(chǎn)生氫氣最多的是( )
A、將鈉放入足量的稀鹽酸中
B、將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
C、將鈉放入足量的氯化鈉溶液中
D、將鈉用鋁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放入足量的水中
[解析]選D。鈉與水反應產(chǎn)生H2,且生成的NaOH又可以與Al反應產(chǎn)生H2,所以D項產(chǎn)生H2最多。
8、(2010·合肥模擬)在一密閉容器中有甲醛、氧氣、氫氣共16.5g,用電火花引燃,使其燃燒,再將燃燒后的氣體用Na2O2充分吸收,Na2O2增重8.5g,則原混合氣體中O2的物質(zhì)的量是( )
A.0.25 mol B.0.50mol C.0.27 mol D.0.52 mol
[解析]選A。A項,通式符合(CO)m( H2)n的物質(zhì),燃燒后的氣體被Na2O2吸收后,Na2O2增重的質(zhì)量即為該物質(zhì)的質(zhì)量,甲醛、氫氣都符合這一通式,甲醛與氫氣的質(zhì)量之和為8.5g,氧氣質(zhì)量為16.5g-8.5g=8g,其物質(zhì)的量為0.25 mol。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