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 下列關于稀有氣體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常溫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B.曾被稱為惰性氣體
C.都不能與其他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 D.它們都有廣泛用途
6.“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詩人在遠處就能聞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間有間隔 D.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5. 以下是空氣污染指數(shù)與質(zhì)量級別、質(zhì)量狀況的對應關系:
空氣污染指數(shù) |
0-50 |
51-100 |
101-200 |
201-300 |
>300 |
空氣質(zhì)量狀況 |
優(yōu) |
良 |
輕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空氣質(zhì)量級別 |
I |
II |
III |
IV |
V |
2005年6月3日,益陽市區(qū)的空氣污染指數(shù)為82-93,根據(jù)以上信息,判斷益 陽市區(qū)當天的空氣質(zhì)量級別和空氣質(zhì)量狀況分別是( )
A.I級 優(yōu) B.II級 良
C.III級 輕度污染 D.V級 重度污染
4.下列反應實驗現(xiàn)象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大量白煙 B.木炭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
C.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D.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
3.下列物質(zhì)在氧氣中燃燒時,能產(chǎn)生藍紫色火焰的是( )
A.碳 B. 硫 C. 磷 D.鐵
2.空氣中體積分數(shù)最大的是( )
A.氮氣 B. 氧氣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汽
1.生活中常見的下列現(xiàn)象,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濕衣服晾干 B.鋼鐵生銹 C.汽油揮發(fā) D. 蠟受熱熔化
31. 下面是學習了化學第一單元課題3后,進行“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和氧氣性質(zhì)”的探究,請你回憶并根據(jù)右圖所示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回答下列探究內(nèi)容:
(1)制取并收集氧氣時,我用了 等儀器。
(2) 指出圖中的三處錯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取操作過程中,氧氣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熱
時,我是先 ,然后再 。
(4)實驗中發(fā)現(xiàn)水槽中的水變紅,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實驗室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時,有如下各操作步驟:a.向大試管中裝入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并塞緊帶導管的橡皮塞;b.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c.將導管從水槽撤出;d.給試管加熱; e.用排水法收集氣體; f.熄滅酒精燈。 正確的操作順序是(填序號) _________ 。
(6)做氧氣的性質(zhì)探究時,我用了如下圖所示的操作流程。
本流程我探究的內(nèi)容是 。
C 操作,為了使 與氧氣完全反應,我的操作方法是 。
D操作用燒杯傾倒的液體是 ,得出的探究結論是 。
30.某同學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 如右圖。該同學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并作好標記。
②在帶橡皮塞和導管的燃燒匙內(nèi)裝入足量的紅磷,將導管上的止水夾夾緊,在酒精燈上點燃紅磷,并立即伸入集氣瓶內(nèi),塞緊橡皮塞。
① 充分反應后,待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 。
(2)步驟③中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由此可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 。由本實驗還可推知氮氣的哪些性質(zhì)?試寫出一種: 。
(3)若將紅磷換成木炭,該實驗能否獲得成功_______(填“能”或“否”)?
理由是 。
|
29.裝滿氧氣的集氣瓶,如圖所示,用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以甲、乙兩種方式迅速插入,觀察到木條復燃,且在甲中燃燒比在乙中燃燒更旺。上述實驗說明了氧氣具有的性質(zhì)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