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 b D (2) A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 2分)待測電阻Rx的阻值約為20Ω,現(xiàn)要測量其阻值,實驗室提供器材如下:

      A.電流表A1(量程150mA,內阻約為10Ω)

      B.電流表A2(量程20nrA,內阻r2 =30Ω)

      C.電壓表V(量程15V,內阻約為3000Ω)

      D.定值電阻R0=100Ω

      E.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為5Ω,額定電流為1.0A

      F.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為5Ω,額定電流為0.5A

      G.電源E,電動勢E =4V(內阻不計)

      H.電鍵S及導線若干.

   (1)為了使電表調節(jié)范圍較大,測量準確,測量時電表讀數(shù)不得小于其量程的,請從所給的器材中選擇合適的實驗器材         (均用器材前對應的序號字母填寫);

   (2)根據(jù)你選擇的實驗器材,請你在虛線框內畫出測量Rx的最佳實驗電路圖并標明元件符號;

   (3)待測電阻的表達式為RX=       ,式中各符號的物理意義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A (選修模塊3-3)
(1)在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C
AC

A.熱量不可能自發(fā)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
B.質量、溫度都相同的氫氣和氧氣,分子平均動能不相同
C.液晶既具有液體的流動性,又具有晶體的光學各向異性特點
D.飽和汽壓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小
(2)如圖所示,縱坐標表示兩個分子間引力、斥力的大小,橫坐標表示兩個分子間的距離,圖中兩條曲線分別表示兩分子間引力、斥力的大小隨分子間距離的變化關系,e為兩曲線的交點,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B

A.ab為斥力曲線,cd為引力曲線,e點橫坐標的數(shù)量級為10-10m
B.ab為引力曲線,cd為斥力曲線,e點橫坐標的數(shù)量級為10-10m
C.若兩個分子間距離大于e點的橫坐標,則分子間作用力表現(xiàn)為斥力
D.若兩個分子間距離越來越大,則分子勢能亦越來越大
(3)奧運祥云火炬的燃燒系統(tǒng)由燃氣罐(內有液態(tài)丙烷)、穩(wěn)壓裝置和燃燒器三部分組成,當穩(wěn)壓閥打開以后,燃氣以氣態(tài)形式從氣罐里出來,經過穩(wěn)壓閥后進入燃燒室進行燃燒.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C
AC

A.燃氣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中要對外做功
B.燃氣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中分子的分子勢能減少
C.燃氣在燃燒室燃燒的過程是熵增加的過程
D.燃氣在燃燒后釋放在周圍環(huán)境中的能量很容易被回收再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在進行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時,除了需有待測電源、開關和導線外,下列各組器材可以完成實驗的是
BCF
BCF
(填字母代號).
A.電壓表和電流表     B.電流表和電阻箱      C.電壓表和電阻箱
D.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 E.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   F.電壓表、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
(2)某同學在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中,串聯(lián)了一只2.5Ω的保護電阻R0,實驗電路如圖所示.
①連好電路后,當該同學閉合電鍵,發(fā)現(xiàn)電流表和電壓表均有一定的讀數(shù).檢查各接線柱均未接錯且接觸良好;他用多用電表的電壓檔檢查電路,把兩表筆分別接a、b時,讀數(shù)與電壓表讀數(shù)接近,把兩表筆分別接b、c,c、d,d、e時,讀數(shù)趨于零或為零,由此可推斷故障可能是
R短路
R短路
;
②依據(jù)電路原理圖,在下圖中以筆畫線代替導線,連接該同學用多用電表的電壓擋檢查電路cd段時的實物電路;
③排除故障后,該同學順利完成實驗,將測量的數(shù)據(jù)反映在U-I圖上,根據(jù)這一圖線,可求出電池的電動勢E=
1.49
1.49
V,內電阻r=
0.625
0.625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1)下面是某同學做“驗證機械能守恒”實驗中的部分實驗步驟,請完成填空部分:
①將紙帶固定在重物上,讓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
②用手握著紙帶,讓重物靜止地靠近打點計時器,然后先
接通電源
接通電源
釋放紙帶
釋放紙帶
,讓重物自由落下,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
③從幾條打下點的紙帶中挑選第一、二點間距離接近2mm,且點跡清楚的紙帶進行測量,測出一系列各計數(shù)點到第一個點的距離h1、h2…,算出
重物在做自由落體過程中的重力勢能減少
重物在做自由落體過程中的重力勢能減少

④據(jù)公式 vn=
hn+1-hn-12T
計算物體在打下點1、2…時的即時速度v1、v2…,計算相應的
動能增加量
動能增加量

(2)某同學選擇了一條理想的紙帶,用刻度尺測量各計數(shù)點位置對應刻度尺上的讀數(shù)如圖所示(圖中0是打點計時器的第一個點,A、B、C、D、E分別是以每打兩個點的時間作為計時單位取的計數(shù)點,單位為mm,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若重錘質量為1.00kg,則重錘從起始下落至C時,減少的重力勢能為
2.81J
2.81J
(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A到B的時間間隔為
0.04s
0.04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