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 (1)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A:冷戰(zhàn)的興起:政治上:杜魯門主義,經濟上:馬歇爾計劃,軍事上:北約組織的成立.B:北約和華約的成立.兩大軍事集團在歐洲對立.標志著美蘇兩極對峙的格局正式形成.C:影響:歐洲被分為西歐和東歐.世界分裂成兩部分,軍備競賽.核武器威脅世界,但是美蘇勢均力敵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zhàn)發(fā)生兩過為爭奪勢力范圍.不惜犧牲第三國的利益.嚴重破壞了世界和平. (2)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A:1967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個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勢力增強.要求獨立自主.美國的霸權地位受到嚴重削弱.).B:日本經濟高速發(fā)展經濟勢力膨脹.實行以日美關系為軸心的全方位外交.C:西歐和日本的崛起.資本主義呈現(xiàn)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經濟的多極化挑戰(zhàn)了美國的霸權.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D: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志著第三世界國家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E: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以及中國的振興.共同構成了世界多極化趨勢. (3)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加強A:1991年11月.蘇聯(lián)完全解體.兩極中的一極坍塌.兩極格局最終瓦解.世界總體上趨于緩和.和平與發(fā)展成為世界的主題.但是.仍呈現(xiàn)出緩和與動蕩并存的局面.B:多極化趨勢的加強:目前世界呈現(xiàn)一超多強(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以及發(fā)展中國家)的局面.C:多極化趨勢的加強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 【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