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現(xiàn)有一包固體可能由下列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組成:CuSO4、NaI、KNO3、NH4Cl、BaCl2、Na2CO3,為了鑒別做以下實驗:
(1)將一定量的固體溶于水,得到無色澄清的溶液;
(2)將實驗(1)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生成一種能使?jié)駶櫦t色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氣體;在第二份溶液中滴入足量的稀鹽酸,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在第三份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氯水后,溶液變成深黃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蕩、靜置,下層液體呈紫紅色.試回答下列問題:
(1)原固體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物質(zhì)是NaI、NH4Cl、Na2CO3NaI、NH4Cl、Na2CO3,一定不存在的物質(zhì)是CuSO4、BaCl2CuSO4、BaCl2.
(2)實驗(2)中第一份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共熱時發(fā)生的反應方程式NH4Cl+NaOH △ .
NH3↑+H2ONH4Cl+NaOH △ .
NH3↑+H2O.
(6分)
現(xiàn)有一包固體可能由下列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組成:CuSO4、NaI、KNO3、NH4Cl、BaCl2、Na2CO3,為了鑒別做以下實驗:
(1)將一定量的固體溶于水,得到無色澄清的溶液;
(2)將實驗(1)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生成一種能使?jié)駶櫦t色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氣體;在第二份溶液中滴入足量的稀鹽酸,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在第三份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氯水后,溶液變成深黃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蕩、靜置,下層液體呈紫
紅色。試
回答下列問題:
(1)原固體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物質(zhì)是 ,一定不存在的物質(zhì)是 。
(2)實驗(2)中第一份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共熱時發(fā)生的反應方程式
。
現(xiàn)有一包固體可能由下列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組成:CuSO4、NaI、KNO3、NH4Cl、BaCl2、Na2CO3,為了鑒別做以下實驗:
(1)將一定量的固體溶于水,得到無色澄清的溶液;
(2)將實驗(1)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生成一種能使?jié)駶櫦t色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氣體;在第二份溶液中滴入足量的稀鹽酸,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在第三份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氯水后,溶液變成深黃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蕩、靜置,下層液體呈紫紅色.試回答下列問題:
(1)原固體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物質(zhì)是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物質(zhì)是______.
(2)實驗(2)中第一份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共熱時發(fā)生的反應方程式______.
現(xiàn)有一包固體可能由下列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組成:CuSO4、NaI、KNO3、NH4Cl、BaCl2、Na2CO3,為了鑒別做以下實驗:
(1)將一定量的固體溶于水,得到無色澄清的溶液;
(2)將實驗(1)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生成一種能使?jié)駶櫦t色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氣體;在第二份溶液中滴入足量的稀鹽酸,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在第三份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氯水后,溶液變成深黃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蕩、靜置,下層液體呈紫紅色.試回答下列問題:
(1)原固體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物質(zhì)是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物質(zhì)是______.
(2)實驗(2)中第一份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共熱時發(fā)生的反應方程式______.
現(xiàn)有一包固體可能由下列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組成:CuSO4、NaI、KNO3、NH4Cl、BaCl2、Na2CO3,為了鑒別做以下實驗:
(1)將一定量的固體溶于水,得到無色澄清的溶液;
(2)將實驗(1)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生成一種能使?jié)駶櫦t色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氣體;在第二份溶液中滴入足量的稀鹽酸,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在第三份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氯水后,溶液變成深黃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蕩、靜置,下層液體呈紫紅色.試回答下列問題:
(1)原固體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物質(zhì)是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物質(zhì)是______.
(2)實驗(2)中第一份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共熱時發(fā)生的反應方程式______ NH3↑+H2O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
版權(quán)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著作權(quán)及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無意侵犯版權(quán),如有侵權(quán),請作者速來函告知,我們將盡快處理,聯(lián)系qq:3310059649。
ICP備案序號: 滬ICP備07509807號-10 鄂公網(wǎng)安備420185020008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