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質點: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是一個理想模型.(當物體的大小.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時.物體可作為質點.)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質點:用來代替物體的有
質量
質量
的點.質點是一種
理想化
理想化
的物理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時:
①在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進程中人們總結出了許多科學方法,如等效替代法、理想實驗法等.我們已經知道,物體的加速度(a)同時跟合外力(F)和質量(m)兩個因素有關.在研究這三個物理量之間的定量關系運用的科學方法是
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

②某同學的實驗方案如圖1所示,她想用砂和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為了減少這種做法而帶來的實驗誤差,你認為在實驗中還應該采取的措施是(只要求答一措施即可):
平衡磨擦力;滿足M遠大于m
平衡磨擦力;滿足M遠大于m
;

③該同學利用實驗中打出的紙帶求加速度時,處理方案有兩種:
A.利用公式a=2s/t2計算;
B.根據a=△s/T2利用逐差法計算
兩種方案中,你認為選擇方案
B
B
比較合理.(填寫A或B)
④實驗中,得到一條打點的紙帶,如圖2所示,已知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且間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則小車加速度的表達式為a=
x4+x5+x6-x1-x2-x3
9T2
x4+x5+x6-x1-x2-x3
9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同學用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做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實驗中用砂和砂桶的重力代替小車所受的合外力,利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求出某計數(shù)點P的速度,而后由得出的數(shù)據確定做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
精英家教網
①為減小實驗誤差,下列措施必要的是:
 

A.適當墊高木板,讓小車不受拉力時能沿木板勻速下滑
B.讓砂和砂桶的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
C.先釋放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D.所取計數(shù)點P與紙帶起始點間的距離越小越好
②實驗中需直接測量的物理量有:
 

(2)用兩節(jié)干電池、電壓表(量程3V)、電流表(量程300mA)、滑動變阻器(100Ω,2A)、定值電阻(50Ω)、小燈泡、導線、開關等組成的電路,做描繪小燈泡伏安特性曲線的實驗,圖2是實驗中得到的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
①由圖象可知,應選用的實驗電路圖是
 
(填“甲”、“乙”或“丙”):
②從圖線上可以看出,小燈泡的電阻隨電流I的變大而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當電流為0.18A時,小燈泡的電阻為
 
Ω;
③若將電路圖
 
(填“甲”、“乙”或“丙”)中的小燈泡兩端用導線短路,此電路也可用來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要想使實驗順利進行,并得到較理想的實驗數(shù)據,實驗中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有效阻值范圍可能是下面的哪種情況?答:
 

A.0~100Ω    B.5Ω~10Ω    C.10Ω~50Ω    D.50Ω~100Ω
精英家教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圖所示,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圖中是小車在一條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這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我們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使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釋放.小車每次實驗中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測出.
①除了圖中給出的實驗器材外,需要的器材(除學生電源外)還有
 

②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只在橡皮筋作用下運動,應采取的措施是
 

③每次實驗得到的紙帶上的點距并不都是均勻的,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用紙帶的
 
部分進行測量.
(2)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如圖所示,將兩個光滑導軌分上下兩層水平排列.與兩個相同小車后部相連的剎車線穿過導軌尾端固定板,由安裝在后面的剎車系統(tǒng)控制兩小車同時起動和同時制動(圖中未畫).實驗中可通過增減盤中的砝碼來改變拉力的大小,通過增減放置在小車上的砝碼改變小車的質量.下表是該實驗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
次數(shù) 小車 拉力(N) 質量(g) 位移(cm) 拉力
比值(F:F
質量
比值(m:m
位移
比值(x:x
加速度
比值(a:a
1 0.1 200 22.3 0.50 1 空格1 空格2
0.2 200 43.5
2 0.2 200 40.2 1 0.50 空格3 空格4
0.2 400 19.5
①請根據實驗要求將表中寫有“空格”處的相應數(shù)據計算出并填寫在橫線上:
空格1:
 
、空格2:
 
、空格3:
 
、空格4:
 

②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代替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③根據第一次實驗數(shù)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④根據第二次實驗數(shù)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精英家教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圖所示,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圖中是小車在一條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這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我們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使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釋放.小車每次實驗中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測出.
①除了圖中給出的實驗器材外,需要的器材(除學生電源外)還有______
②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只在橡皮筋作用下運動,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③每次實驗得到的紙帶上的點距并不都是均勻的,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用紙帶的______部分進行測量.
(2)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如圖所示,將兩個光滑導軌分上下兩層水平排列.與兩個相同小車后部相連的剎車線穿過導軌尾端固定板,由安裝在后面的剎車系統(tǒng)控制兩小車同時起動和同時制動(圖中未畫).實驗中可通過增減盤中的砝碼來改變拉力的大小,通過增減放置在小車上的砝碼改變小車的質量.下表是該實驗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
次數(shù) 小車 拉力(N) 質量(g) 位移(cm) 拉力
比值(F:F
質量
比值(m:m
位移
比值(x:x
加速度
比值(a:a
1 0.1 200 22.3 0.50 1 空格1 空格2
0.2 200 43.5
2 0.2 200 40.2 1 0.50 空格3 空格4
0.2 400 19.5
①請根據實驗要求將表中寫有“空格”處的相應數(shù)據計算出并填寫在橫線上:
空格1:______、空格2:______、空格3:______、空格4:______
②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______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代替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③根據第一次實驗數(shù)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④根據第二次實驗數(shù)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精英家教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