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NA個NO2氣體分子處于標準狀況下.其體積約為22.4L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如圖所示,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圖中是小車在一條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這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我們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使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釋放.小車每次實驗中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測出.
①除了圖中給出的實驗器材外,需要的器材(除學生電源外)還有
 

②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只在橡皮筋作用下運動,應采取的措施是
 

③每次實驗得到的紙帶上的點距并不都是均勻的,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用紙帶的
 
部分進行測量.
(2)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如圖所示,將兩個光滑導軌分上下兩層水平排列.與兩個相同小車后部相連的剎車線穿過導軌尾端固定板,由安裝在后面的剎車系統(tǒng)控制兩小車同時起動和同時制動(圖中未畫).實驗中可通過增減盤中的砝碼來改變拉力的大小,通過增減放置在小車上的砝碼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下表是該實驗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
次數(shù) 小車 拉力(N) 質(zhì)量(g) 位移(cm) 拉力
比值(F:F
質(zhì)量
比值(m:m
位移
比值(x:x
加速度
比值(a:a
1 0.1 200 22.3 0.50 1 空格1 空格2
0.2 200 43.5
2 0.2 200 40.2 1 0.50 空格3 空格4
0.2 400 19.5
①請根據(jù)實驗要求將表中寫有“空格”處的相應數(shù)據(jù)計算出并填寫在橫線上:
空格1:
 
、空格2:
 
、空格3:
 
、空格4:
 

②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代替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③根據(jù)第一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④根據(jù)第二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奧運祥云火炬的燃燒系統(tǒng)由燃氣煤(內(nèi)有液態(tài)丙烷),穩(wěn)壓裝置和燃燒器三部分組成,當穩(wěn)壓閥打開以后,燃氣以氣態(tài)形式從氣罐里出來,經(jīng)過穩(wěn)壓閥后進入燃燒室進行燃燒,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燃氣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中要對外做功

B.燃氣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中分子的分子熱能減少

C.燃氣在燃燒后釋放在周圍環(huán)境中的能量很容易被回收再利用

D.若將兩個丙烷氣體分子從遠處逐漸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為止的過程中,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合力先變大、后變小,再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圖所示,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圖中是小車在一條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這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我們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使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釋放.小車每次實驗中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測出.
①除了圖中給出的實驗器材外,需要的器材(除學生電源外)還有______
②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只在橡皮筋作用下運動,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③每次實驗得到的紙帶上的點距并不都是均勻的,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用紙帶的______部分進行測量.
(2)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如圖所示,將兩個光滑導軌分上下兩層水平排列.與兩個相同小車后部相連的剎車線穿過導軌尾端固定板,由安裝在后面的剎車系統(tǒng)控制兩小車同時起動和同時制動(圖中未畫).實驗中可通過增減盤中的砝碼來改變拉力的大小,通過增減放置在小車上的砝碼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下表是該實驗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
次數(shù)小車拉力(N)質(zhì)量(g)位移(cm)拉力
比值(F:F
質(zhì)量
比值(m:m
位移
比值(x:x
加速度
比值(a:a
10.120022.30.501空格1空格2
0.220043.5
20.220040.210.50空格3空格4
0.240019.5
①請根據(jù)實驗要求將表中寫有“空格”處的相應數(shù)據(jù)計算出并填寫在橫線上:
空格1:______、空格2:______、空格3:______、空格4:______
②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______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代替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③根據(jù)第一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④根據(jù)第二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圖所示,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圖中是小車在一條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這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我們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使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釋放.小車每次實驗中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測出.
①除了圖中給出的實驗器材外,需要的器材(除學生電源外)還有______
②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只在橡皮筋作用下運動,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③每次實驗得到的紙帶上的點距并不都是均勻的,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用紙帶的______部分進行測量.
(2)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如圖所示,將兩個光滑導軌分上下兩層水平排列.與兩個相同小車后部相連的剎車線穿過導軌尾端固定板,由安裝在后面的剎車系統(tǒng)控制兩小車同時起動和同時制動(圖中未畫).實驗中可通過增減盤中的砝碼來改變拉力的大小,通過增減放置在小車上的砝碼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下表是該實驗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
次數(shù) 小車 拉力(N) 質(zhì)量(g) 位移(cm) 拉力
比值(F:F
質(zhì)量
比值(m:m
位移
比值(x:x
加速度
比值(a:a
1 0.1 200 22.3 0.50 1 空格1 空格2
0.2 200 43.5
2 0.2 200 40.2 1 0.50 空格3 空格4
0.2 400 19.5
①請根據(jù)實驗要求將表中寫有“空格”處的相應數(shù)據(jù)計算出并填寫在橫線上:
空格1:______、空格2:______、空格3:______、空格4:______
②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______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代替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③根據(jù)第一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④根據(jù)第二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奧運祥云火炬的燃燒系統(tǒng)由燃氣煤(內(nèi)有液態(tài)丙烷),穩(wěn)壓裝置和燃燒器三部分組成,當穩(wěn)壓閥打開以后,燃氣以氣態(tài)形式從氣罐里出來,經(jīng)過穩(wěn)壓閥后進入燃燒室進行燃燒,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燃氣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中要對外做功

B.燃氣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中分子的分子熱能減少

C.燃氣在燃燒后釋放在周圍環(huán)境中的能量很容易被回收再利用

D.若將兩個丙烷氣體分子從遠處逐漸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為止的過程中,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合力先變大、后變小,再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