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個有一定厚度的圓盤.可以繞通過中心垂直于盤面的水平軸轉動.用下面的方法測量它勻速轉動時的角速度.實驗器材:電磁打點計時器.米尺.紙帶.復寫紙片.實驗步驟: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個有一定厚度的圓盤,可以繞通過中心垂直于盤面的水平軸轉動,圓盤加速轉動時,角速度的增加量△ω與對應時間△t的比值定義為角加速度β.我們用電磁打點計時器、米尺、游標卡尺、紙帶、復寫紙來完成下述實驗:(打點計時器所接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A、B、C、D…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有四個點未畫出)
①如圖甲所示,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桌面上,將紙帶的一端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然后固定在圓盤的側面,當圓盤轉動時,紙帶可以卷在圓盤側面上;
②接通電源,打點計時器開始打點,啟動控制裝置使圓盤勻加速轉動;
③經過一段時間,圓盤停止轉動和打點,取下紙帶,進行測量.(計算結果 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1)用20分度的游標卡尺測得圓盤的直徑如圖乙所示,圓盤的半徑r為
3.000cm
3.000cm
.cm;
(2)由圖丙可知,打下計數(shù)點D時,圓盤轉動的角速度為
13.0
13.0
rad/s;
(3)紙帶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0.593
0.593
m/s2,圓盤轉動的角加速度大小為
19.8
19.8
.rad/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個有一定厚度的圓盤,可以繞通過中心垂直于盤面的水平軸轉動,圓盤加速轉動時,角速度的增加量△ω與對應之間△t的比值定義為角加速度β(即β=
△ω△t
).我們用電磁打點計時器、米尺、游標卡尺、紙帶、復寫紙來完成下述實驗:(打點計時器所接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A、B、C、D…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有四個點未畫出)
①如圖甲所示,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桌面上,將紙帶的一端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然后固定在圓盤的側面,當圓盤轉動時,紙帶可以卷在圓盤側面上;
②接通電源,打點計時器開始打點,啟動控制裝置使圓盤勻加速轉動;
③經過一段時間,停止轉動和打點,取下紙帶,進行測量.
(1)用20分度的游標卡尺測得圓盤的半徑如圖乙所示,圓盤的半徑r為
6.000
6.000
cm;
(2)由圖丙可知,打下計數(shù)點D時,圓盤轉動的角速度為
6.5
6.5
 rad/s;
(3)紙帶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0.60
0.60
m/s2,圓盤轉動的角加速度大小為
10
10
rad/s2
▲請注意:本題(2)、(3)問中的結果均要求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個有一定厚度的圓盤,可以繞通過中心垂直于盤面的水平軸轉動,用下面的方法測量它勻速轉動時的角速度.
實驗器材:電磁打點計時器,米尺,紙帶,復寫紙.
實驗步驟:
(1)如圖1所示,將電磁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桌面上,將紙帶的一端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待測圓盤的側面上,使圓盤轉動時,紙帶可以卷在圓盤側面上.
(2)啟動控制裝置使圓盤轉動,同時接通電源,打點計時器開始打點.
(3)經這一段時間,停止轉動和打點,取下紙帶,進行測量.
①若打點周期為T,圓盤半徑為r,x1,x2是紙帶上選定的兩點分別對應的米尺上的刻度值,n為選定的兩點間的打點數(shù)(含初、末兩點),則圓盤角速度的表達式為ω=
x2-x1
(n-1) Tr
x2-x1
(n-1) Tr

②若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Hz,某次實驗測得圓盤半徑r=5.50×10-2m,得到紙帶的一段如圖2所示,則角速度為
6.8
6.8
rad/s.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個有一定厚度的圓盤,可以繞通過中心垂直于盤面的水平軸轉動,圓盤加速轉動時,角速度的增加量△ω與對應之間△t的比值定義為角加速度β(即ρ=
△?△t
).我們用電磁打點計時器、米尺、游標卡尺、紙帶、復寫紙來完成下述實驗:(打點計時器所接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A、B、C、D…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有四個點未畫出)
①如圖甲所示,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桌面上,將紙帶的一端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然后固定在圓盤的側面,當圓盤轉動時,紙帶可以卷在圓盤側面上;
②接通電源,打點計時器開始打點,啟動控制裝置使圓盤勻加速轉動;
③經過一段時間,停止轉動和打點,取下紙帶,進行測量.
(1)用20分度的游標卡尺測得圓盤的半徑如圖乙所示,圓盤的半徑r為
6.000
6.000
cm;
(2)由圖丙可知,打下計數(shù)點D時,圓盤轉動的角速度為
6.5
6.5
rad/s;
(3)紙帶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0.59
0.59
m/s2,圓盤轉動的角加速度大小為
9.8
9.8
rad/s2
(4)如果實驗測出的角加速度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測量轉動半徑時沒有考慮紙帶的厚度
測量轉動半徑時沒有考慮紙帶的厚度
(至少寫出1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個有一定厚度的圓盤,可以繞通過中心垂直于盤面的水平軸轉動.用下面的方法測量它勻速轉動時的角速度.
實驗器材:電磁打點計時器、米尺、紙帶、復寫紙片.
實驗步驟:
(1)如圖1所示,將電磁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桌面上,將紙帶的一端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待測圓盤的側面上,使得圓盤轉動時,紙帶可以卷在圓盤側面上.?
(2)啟動控制裝置使圓盤轉動,同時接通電源,打點計時器開始打點.
(3)經過一段時間,停止轉動和打點,取下紙帶,進行測量.?
①由已知量和測得量表示的角速度的表達式為ω=
L
nTr
L
nTr
,式中各量的意義是:
式中T為電磁打點計時器打點的周期,r為圓盤的半徑,L是用米尺測量的紙帶上選定的兩點間的長度,n為選定的兩點間的打點周期數(shù)
式中T為電磁打點計時器打點的周期,r為圓盤的半徑,L是用米尺測量的紙帶上選定的兩點間的長度,n為選定的兩點間的打點周期數(shù)

②某次實驗測得圓盤半徑r=5.50×10-2 m,得到的紙帶的一段如圖2所示,求得角速度為
6.97rad/s
6.97rad/s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選擇題

1、根據圖象分析:若沿x軸作勻速運動,通過圖1分析可知,y方向先減速后加速;若沿y軸方向作勻速運動,通過圖2分析可知,x方向先加速后減速。

答案:B

2、乙船能到達A點,則vcos600=u,

過河時間t滿足:t = H/( vsin600), 甲、乙兩船沿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速度相同,故過河時間相同。在t時間內甲船沿河岸方向的位移為s= (vcos600 + u )t=。

答案:D

3、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得:T=

答案:A

4、質點在A、B、C、D四點離開軌道,分別做下拋、平拋、上拋、平拋運動。很明顯,在A點離開軌道比在C、D兩點離開軌道在空間時間短。通過計算在A點下拋落地時間為tA=(6-4)s,在B點平拋落地時間tB=4s,顯然,在A點離開軌道后在空中時間最短。根據機械能守恒,在D剛拋出時機械能最大,所以落地時速度最大。

答案:AD

5、在軌道上向其運行方向彈射一個物體,由于質量遠小于空間站的質量,空間站仍沿原方向運動。根據動量守恒,彈出后一瞬間,空間站沿原運行方向的速度變小,提供的向心力(萬有引力)大于需要的向心力,軌道半徑減小,高度降低,在較低的軌道上運行速率變大,周期變小。

答案:C

6、當懸線在豎直狀態(tài)與釘相碰時根據能量守恒可知,小球速度不變;但圓周運動的半徑減小,需要的向心力變大,向心加速度變大,繩子上的拉力變大。

答案:BD

7、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可得:M=,可求出恒星質量與太陽質量之比,根據可得:v=,可求出行星運行速度與地球公轉速度之比。

答案:AD

8、衛(wèi)星仍圍繞地球運行,所以發(fā)射速度小11.2km/s;最大環(huán)繞速度為7.9km/s,所以在軌道Ⅱ上的速度小于7.9km/s;根據機械能守恒可知:衛(wèi)星在P點的速度大于在Q點的速度;衛(wèi)星在軌道Ⅰ的Q點是提供的向心力大于需要的向心力,在軌道Ⅱ上Q點是提供的向心力等于需要的向心力,所以在Q點從軌道Ⅰ進入軌道Ⅱ必須增大速度。

答案:CD

9、同步衛(wèi)星隨地球自轉的方向是從東向西,把同步衛(wèi)星從赤道上空3.6萬千米、東經103°處,調整到104°處,相對于地球沿前進方向移動位置,需要增大相對速度,所以應先下降高度增大速度到某一位置再上升到原來的高度。

答案:A

10、開始轉動時向心力由靜摩擦力提供,但根據F=mrω2可知,B需要的向心力是A的兩倍。所以隨著轉速增大,B的摩擦力首先達到最大靜摩擦力。繼續(xù)增大轉速,繩子的張力增大,B的向心力由最大靜摩擦力提供,A的向心力由靜摩擦力和繩子的張力的合力提供,隨著轉速的增大,B需要的向心力的增量(繩子張力的增量)比A需要的向心力的增量大,因而A指向圓心的摩擦力逐漸減小直到為0然后反向增大到最大靜摩擦力。所以,B受到的靜摩擦力先增大,后保持不變;A受到的靜摩擦力是先減小后增大;A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一直在增大。

答案:BD

 

二、填空題

11、圓盤轉動時,角速度的表達式為ω= ,  T為電磁打點計的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r為圓盤的半徑,x2、x1是紙帶上選定的兩點分別對應米尺上的刻度值,n為選定的兩點間的打點數(shù)(含兩點)。地紙帶上選取兩點(間隔盡可能大些)代入上式可求得ω= 6.8rad/s。

12、 (1)斜槽末端切線方向保持水平;從同一高度。

(2)設時間間隔為t, x = v0t,   y2-y1=gt2 ,解得: v0=.將x=20.00cm,y1 =4.70cm, y2 =14.50cm代入求得v0=2m/s

 

三、計算題

13.解:⑴在行星表面,質量為m的物體的重力近似等于其受到的萬有引力,則

                          

g=                               

得:   

⑵行星表面的環(huán)繞速度即為第一宇宙速度,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是萬有引力提供的,則

                         

v1=                    

得: 

14解析:用r表示飛船圓軌道半徑,有r =R +H=6.71×l06 m

由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定律,得 , 式中M表示地球質量,m表示飛船質量,T表示飛船繞地球運行的周期,G表示萬有引力常量.

利用及上式, 得 ,代入數(shù)值解得T=5.28×103s,

出艙活動時間t=25min23s=1523s, 航天員繞行地球角度 =1040

 

15.解:(1)這位同學對過程的分析錯誤,物塊先沿著圓柱面加速下滑,然后離開圓柱面做斜下拋運動,離開圓柱面時的速率不等于。                   

(2)a、設物塊離開圓柱面時的速率為,

                     

        

解得:                      

(2)b、由:  得:

落地時的速率為                       

16.解:對子彈和木塊應用動量守恒定律:

                              

      所以                                  

對子彈、木塊由水平軌道到最高點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

取水平面為零勢能面:有

          

   所以                        

由平拋運動規(guī)律有:                          

                            

解得:                   

所以,當R = 0.2m時水平距離最大                

最大值Smax = 0.8m。

 

17.解:(1)

 

(2)設人在B1位置剛好看見衛(wèi)星出現(xiàn)在A1位置,最后

在B2位置看到衛(wèi)星從A2位置消失,

    OA1=2OB1

  ∠A1OB1=∠A2OB2=π/3

從B1到B2時間為t

則有   

18.解: (1)設 A、B的圓軌道半徑分別為、,由題意知,A、B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角速 度相同,設其為。由牛頓運動定律,有

設 A、B之間的距離為,又,由上述各式得

,                               ①

由萬有引力定律,有

                           

將①代入得

                           

                           

比較可得

                                                   ②

(2)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③

又可見星 A的軌道半徑

                                                                ④

由②③④式解得

                                               ⑤

(3)將代入⑤式,得

                           

代入數(shù)據得

                                            ⑥

,將其代入⑥式得

                                    ⑦

可見,的值隨 n的增大而增大,試令,得

                                           ⑧

若使⑦式成立,則 n 必大于 2,即暗星 B 的質量必大于,由此得出結

論:暗星有可能是黑洞。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