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解析:小球運動到M點時.速度為,軌道對球的作用力為N.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圖1,用“碰撞實驗器”可以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即研究兩個小球在軌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動量關系.
①實驗中,直接測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過僅測量
C
C
(填選項前的符號),間接地解決這個問題.
A.小球開始釋放高度h
B.小球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射程
②圖10中O點是小球拋出點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實驗時,先讓入射球m1多次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找到其平均落地點的位置P,測量平拋射程OP.
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靜置于軌道的水平部分,再將入射球m1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與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復.

接下來要完成的必要步驟是
ADE
ADE
.(填選項前的符號)
A.用天平測量兩個小球的質(zhì)量m1、m2
B.測量小球m1開始釋放高度h
C.測量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別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點的位置M、N
E.測量平拋射程OM,ON
③若兩球相碰前后的動量守恒,其表達式可表示為
m1?OM+m2?ON=m1?OP
m1?OM+m2?ON=m1?OP
(用②中測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彈性碰撞,那么還應滿足的表達式為
m1?OM2+m2?ON2=m1?OP2
m1?OM2+m2?ON2=m1?OP2
(用②中測量的量表示).
④經(jīng)測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點的平均位置距O點的距離如圖2所示.碰撞前、后m1的動量分別為p1與p1′,則p1:p1′=
14
14
:11;若碰撞結束時m2的動量為p2′,則p1′:p2′=11:
2.9
2.9

實驗結果說明,碰撞前、后總動量的比值
p1
p
1
+p
2
1.01
1.01

⑤有同學認為,在上述實驗中僅更換兩個小球的材質(zhì),其它條件不變,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射程增大.請你用④中已知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計算出被碰小球m2平拋運動射程ON的最大值為
76.8
76.8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1,用“碰撞實驗器”可以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即研究兩個小球在軌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動量關系.
①實驗中,直接測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過僅測量    (填選項前的符號),間接地解決這個問題.
A.小球開始釋放高度h
B.小球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射程
②圖10中O點是小球拋出點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實驗時,先讓入射球m1多次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找到其平均落地點的位置P,測量平拋射程OP.
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靜置于軌道的水平部分,再將入射球m1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與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復.

接下來要完成的必要步驟是    .(填選項前的符號)
A.用天平測量兩個小球的質(zhì)量m1、m2
B.測量小球m1開始釋放高度h
C.測量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別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點的位置M、N
E.測量平拋射程OM,ON
③若兩球相碰前后的動量守恒,其表達式可表示為    (用②中測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彈性碰撞,那么還應滿足的表達式為    (用②中測量的量表示).
④經(jīng)測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點的平均位置距O點的距離如圖2所示.碰撞前、后m1的動量分別為p1與p1′,則p1:p1′=    :11;若碰撞結束時m2的動量為p2′,則p1′:p2′=11:   
實驗結果說明,碰撞前、后總動量的比值   
⑤有同學認為,在上述實驗中僅更換兩個小球的材質(zhì),其它條件不變,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射程增大.請你用④中已知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計算出被碰小球m2平拋運動射程ON的最大值為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1,用“碰撞實驗器”可以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即研究兩個小球在軌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動量關系.
①實驗中,直接測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過僅測量______(填選項前的符號),間接地解決這個問題.
A.小球開始釋放高度h
B.小球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射程
②圖10中O點是小球拋出點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實驗時,先讓入射球m1多次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找到其平均落地點的位置P,測量平拋射程OP.
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靜置于軌道的水平部分,再將入射球m1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與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復.

接下來要完成的必要步驟是______.(填選項前的符號)
A.用天平測量兩個小球的質(zhì)量m1、m2
B.測量小球m1開始釋放高度h
C.測量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別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點的位置M、N
E.測量平拋射程OM,ON
③若兩球相碰前后的動量守恒,其表達式可表示為______(用②中測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彈性碰撞,那么還應滿足的表達式為______(用②中測量的量表示).
④經(jīng)測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點的平均位置距O點的距離如圖2所示.碰撞前、后m1的動量分別為p1與p1′,則p1:p1′=______:11;若碰撞結束時m2的動量為p2′,則p1′:p2′=11:______.
實驗結果說明,碰撞前、后總動量的比值
p1
p′1
+p′2
為______.
⑤有同學認為,在上述實驗中僅更換兩個小球的材質(zhì),其它條件不變,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射程增大.請你用④中已知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計算出被碰小球m2平拋運動射程ON的最大值為______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網(wǎng)某同學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握不可伸長的輕繩一端,繩的另一端系有質(zhì)量為m的小球,甩動手腕,使球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當球某次運動到最低點時,繩恰好達到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而斷掉,球飛行水平距離d后落地,如圖所示.已知握繩的手離地面高度為d,手與球之間的繩長為手與球之間的繩長為
34
d
,重力加速度為g.忽略手的運動、小球的半徑和空氣阻力,試分析求解:
(1)繩斷時球的速度大小v1;
(2)球落地時的速度大小v2;
(3)繩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
(4)改變繩長,使球重復上述運動.若繩仍在球運動到最低點時斷掉,要使球拋出的水平距離最大,則繩長應為多少?最大水平距離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某同學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握不可伸長的輕繩一端,繩的另一端系有質(zhì)量為m的小球,甩動手腕,使球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當球某次運動到最低點時,繩恰好達到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而斷掉,球飛行水平距離d后落地,如圖所示。已知握繩的手離地面高度為d,手與球之間的繩長為,重力加速度為g。忽略手的運動、小球的半徑和空氣阻力,試分析求解:

(1)繩斷時球的速度大小v1;

(2)球落地時的速度大小v2

(3)繩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

(4)改變繩長,使球重復上述運動。若繩仍在球運動到最低點時斷掉,要使球拋出的水平距離最大,則繩長應為多少?最大水平距離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1.D   2.AD    3.BD    4.D    5.  C    6.AD    7.B    8.AD    9.AD  10.B

11.  100J     75J            12.  15N 

13. 解:設卡車運動的速度為v0,剎車后至停止運動,由動能定理:-μmgs=0-。得v==12m/s=43.2km/h。因為v0>v規(guī),所以該卡車違章了。

14. 解:當人向右勻速前進的過程中,繩子與豎直

方向的夾角由0°逐漸增大,人的拉力就發(fā)生了變化,

故無法用W=Fscosθ計算拉力所做的功,而在這個過

程中,人的拉力對物體做的功使物體的動能發(fā)生了變

化,故可以用動能定理來計算拉力做的功。

當人在滑輪的正下方時,物體的初速度為零,

當人水平向右勻速前進s 時物體的速度為v1 ,由圖

1可知: v1= v0sina       

⑴根據(jù)動能定理,人的拉力對物體所做的功

W=m v12/2-0

⑵由⑴、⑵兩式得W=ms2 v12/2(s2+h2)

15. 解:(1)對AB段應用動能定理:mgR+Wf=

所以:Wf=-mgR=-20×10-3×10×1=-0.11J

(2)對BC段應用動能定理:Wf=0-=-=-0.09J。又因Wf=μmgBCcos1800=-0.09,得:μ=0.153。

 

16. 解:在此過程中,B的重力勢能的增量為,A、B動能增量為,恒力F所做的功為,用表示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根據(jù)功能關系有:

       解得:

17. 解:(1)兒童從A點滑到E點的過程中,重力做功W=mgh

兒童由靜止開始滑下最后停在E點,在整個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W1,由動能定理得,

=0,則克服摩擦力做功為W1=mgh

   (2)設斜槽AB與水平面的夾角為,兒童在斜槽上受重力mg、支持力N1和滑動摩擦

f1,,兒童在水平槽上受重力mg、支持力N2和滑動摩擦力f2,

,兒童從A點由靜止滑下,最后停在E點.

由動能定理得,

解得,它與角無關.

   (3)兒童沿滑梯滑下的過程中,通過B點的速度最大,顯然,傾角越大,通過B點的速度越大,設傾角為時有最大速度v,由動能定理得,

解得最大傾角

18. 解:(1)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設勻加速的末速度為,則有:、

代入數(shù)值,聯(lián)立解得:勻加速的時間為:

(2)當達到最大速度時,有:

解得:汽車的最大速度為:

(3)汽車勻加速運動的位移為:

在后一階段牽引力對汽車做正功,重力和阻力做負功,根據(jù)動能定理有:

又有

代入數(shù)值,聯(lián)立求解得:

所以汽車總的運動時間為: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