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
2.D[A、障――嶂 B、廷――庭 C、泱――殃]
3.A(A.“群言堂”指能充分發(fā)揚民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的工作作風,也指能發(fā)揚民主作風、讓人講話、傾聽群眾意見的場所;B.用錯對象,“反戈一擊”指掉轉(zhuǎn)武器向自己原來所屬的陣營進行攻擊,不是“反擊”;C.“耳濡目染”指耳朵經(jīng)常聽到,眼睛經(jīng)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可直接作謂語,但不能接賓語;D.望文生義,“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本指對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學說就不能推行,比喻只有破除舊的、錯誤的東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確的東西。)
4.D(A成分殘缺,應為“緩解了……狀況”B詞序不當,應為“一個嬰兒的拳頭大小的頭骨”C關聯(lián)詞誤用,“因而”應為“因為”)
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5.A(表述的不是和諧社會的特點而是社會的特點。)
6.C(原文“社會張力的能量逐步積蓄起來,會對社會結構形成巨大的沖擊力”是解釋社會風險時假設的后果,與題干無關。)
7.C(“和諧社會”的提出是在我國社會轉(zhuǎn)型的臨界點時期,所以它的作用不是避免矛盾產(chǎn)生,而是糾正已經(jīng)有的偏差,整合各種社會資源,使社會回到和諧發(fā)展的軌道上來。)
三、(本大題共3小題,共22分)
8.A 9.D
10.C
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22分)
11.(10分)(1)我聽了這話,本來已經(jīng)很感傷,然而也在內(nèi)心喜愛這所住處的幽靜,可以憑借它來躲避塵世的喧囂。(得分點:固 惻然 其 閑靜 俗囂)(5分)
(2)當時芍藥花正盛開,我妻子備下酒菜慰勞我。我對她說:“你難道沒有什么遺憾嗎?”(得分點:具 問勞 恨 “得無”句式)(5分)
12.(6分)(1)孟詩的前兩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競麗的美好景象,抒發(fā)了詩人在他鄉(xiāng)過寒食節(jié)的極度悲傷的感情。這兩句詩一寫繁華,一寫悲苦,用的是“以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3分)
(2)孟詩表達了詩人佳節(jié)思親的傷感和同情民間疾苦的情懷。韋詩抒發(fā)了詩人離家在外的孤獨之感和思念故鄉(xiāng)、親人的一往深情。(3分)(意思對即可,酌情給分)
13.(每空1分,共6分,有1個錯別字該空不給分)。
(1)王維
(2)百年孤獨
(3)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4)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五、(本大題共4小題,共22分)
14.(6分)(1)渲染出冬天傍晚幽遠寧靜、清涼寂寥的氣氛。
(2)襯托出作者熱愛自然、渴望親近自然的情懷。
(3)為下文的聯(lián)想作鋪墊并與后文再次描寫窗外景色相呼應。[每點2分,其中加點詞語答出任意一個(一組)即可 ]
15.(6分)(1)“窗”是古人愛美、創(chuàng)造美的一種方式。
(2)“商”含有無盡的情韻與內(nèi)涵。
(3)古人通過“窗”親近自然,融入自然。(每點2分,如照抄原句給1分)
16.(4分)(1)現(xiàn)代人不過把窗看作通風換氣的建筑構件,不像古人把窗當作親近自然的通道。(2分,只要答出“窗”對現(xiàn)代人和古人的不同作用即可)
(2)既表達了作者渴望融入自然的情懷,也表達了對自然離現(xiàn)代人越來越遠的惋惜、無奈與遺憾。(2分:一句1分,其中加點詞語答出任意一個即可)
17.(6分)(1)以杜麗娘的唱詞襯托出作者對自然的熱愛與眷戀。(2分)
(2)以王老師愛聽《牡丹亭》,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雖渴望自然卻遠離自然的矛盾內(nèi)心(3分),深化了主旨(1分)。
六、(本大題共4小題,共16分)
18.(4分)結論(1)中國東部和中西部地區(qū)之間人均消費水平也有巨大差距。(2)中國城市和農(nóng)村之間的貧富差距,中西部省份比東部發(fā)達省份更為突出。每個結論2分。意思對即可。
19.(3分 )(持續(xù))時間長,(受災)范圍廣,損失(重)大(或者“破壞性強)。
20.(3分)評分標準:觀點明確1分,針對正方辯詞進行說理2分。
21.(6分)答案示例:它是那樣自由而寧靜;那博大的胸懷,讓我的心靈棲息、依偎。/它是那樣壯麗而光輝;那永恒的熾熱,讓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響起春雷。
七、(共60分)
22.參照重慶市2007年高考作文評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