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B間是否有相互作用力跟斜面傾角無關(guān)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圖所示,兩個物體AB相接觸放在粗糙的斜面上加速下滑時,下面對A、B之間相互作用力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A.

mBmA時,AB之間有相互作用力;當mBmA時,A、B之間無相互作用力

B.

設兩物體與斜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A、μB,當μA>μB時,AB之間有相互作用力;當μA≤μB時,A、B之間無相互作用力

C.

A、B與斜面摩擦力分別為fAfB,當fAfB時,AB之間有相互作用力;當fAfB時,A、B之間無相互作用力

D.

A、B之間是否有作用力跟斜面傾角無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16-6所示,人站在小車上,不斷用鐵錘敲擊小車的一端.下列各種說法哪些是正確的(   )

圖16-6
①如果地面水平、堅硬光滑,則小車將在原地附近做往復運動 ②如果地面的阻力較大,則小車有可能斷斷續(xù)續(xù)地水平向右運動 ③因為敲打時,鐵錘跟小車間的相互作用力屬于內(nèi)力,小車不可能發(fā)生運動 ④小車能否運動,取決于小車跟鐵錘的質(zhì)量之比,跟其他因素無關(guān)
A.①②B.只有①C.只有③D.只有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某同學經(jīng)歷了以下實驗步驟(如圖1):精英家教網(wǎng)
A. 用鉛筆和直尺在白紙上從O點沿著兩細繩方向畫直線,按一定標度作出兩個力F1和F2的圖示,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求出合力F;
B.只用一個測力計,通過細繩把橡皮筋與細繩的連接點拉到同樣的位置O;
C. 用鉛筆記下O點的位置和兩條細繩的方向,讀出兩個彈簧秤的示數(shù);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墊一張白紙并用圖釘固定,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A點,用兩條細繩連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過細繩同時用兩個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與細繩的連接點到達某一位置O;
E.記下測力計的讀數(shù)和細繩方向,按同一標度作出這個力的圖示F′,比較這個實測合力和按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F,看它們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等;
F.改變兩測力計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復實驗,根據(jù)實驗得出結(jié)論.
①將以上實驗步驟按正確順序排列,應為
 
(填選項前的字母).
②在物理學中跟力一樣,運算時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物理量還有
 
至少寫出三個,要求寫名稱).
(2)圖2是利用兩個電流表A1(微安表)和A2(毫安表)測量干電池電動勢E和內(nèi)阻r的電路原理圖.圖中S為開關(guān).R為滑動變阻器,固定電阻Rl和A1內(nèi)阻之和為l0000Ω(比r和滑動變阻器的總電阻都大得多),A2為理想電流表.
①按電路原理圖在圖3虛線框內(nèi)各實物圖之間畫出連線.
②在閉合開關(guān)S前,將滑動變阻器的滑動端c移動至
 
(填“a端”、“中央”或“b端”).
③閉合開關(guān)S,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動端c至某一位置,讀出電流表A1和A2的示數(shù)I1和I2.多次改變滑動端c的位置,得到的數(shù)據(jù)為
I1(mA) 0.120 0.125 0.130 0.135 0.140 0.145
I2(mA) 480 400 320 232 140 68
在圖4所示的坐標紙上以I1為縱坐標、I2為橫坐標畫出所對應的I1--I2曲線.
④利用所得曲線求得電源的電動勢E=
 
V,內(nèi)阻r=
 
Ω.
⑤該電路中電源輸出的短路電流Im=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某同學經(jīng)歷了以下實驗步驟(如圖1):
A. 用鉛筆和直尺在白紙上從O點沿著兩細繩方向畫直線,按一定標度作出兩個力F1和F2的圖示,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求出合力F;
B.只用一個測力計,通過細繩把橡皮筋與細繩的連接點拉到同樣的位置O;
C. 用鉛筆記下O點的位置和兩條細繩的方向,讀出兩個彈簧秤的示數(shù);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墊一張白紙并用圖釘固定,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A點,用兩條細繩連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過細繩同時用兩個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與細繩的連接點到達某一位置O;
E.記下測力計的讀數(shù)和細繩方向,按同一標度作出這個力的圖示F′,比較這個實測合力和按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F,看它們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等;
F.改變兩測力計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復實驗,根據(jù)實驗得出結(jié)論.
①將以上實驗步驟按正確順序排列,應為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
②在物理學中跟力一樣,運算時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物理量還有______至少寫出三個,要求寫名稱).
(2)圖2是利用兩個電流表A1(微安表)和A2(毫安表)測量干電池電動勢E和內(nèi)阻r的電路原理圖.圖中S為開關(guān).R為滑動變阻器,固定電阻Rl和A1內(nèi)阻之和為l0000Ω(比r和滑動變阻器的總電阻都大得多),A2為理想電流表.
①按電路原理圖在圖3虛線框內(nèi)各實物圖之間畫出連線.
②在閉合開關(guān)S前,將滑動變阻器的滑動端c移動至______(填“a端”、“中央”或“b端”).
③閉合開關(guān)S,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動端c至某一位置,讀出電流表A1和A2的示數(shù)I1和I2.多次改變滑動端c的位置,得到的數(shù)據(jù)為
I1(mA)0.1200.1250.1300.1350.1400.145
I2(mA)48040032023214068
在圖4所示的坐標紙上以I1為縱坐標、I2為橫坐標畫出所對應的I1--I2曲線.
④利用所得曲線求得電源的電動勢E=______V,內(nèi)阻r=______Ω.
⑤該電路中電源輸出的短路電流Im=______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某同學經(jīng)歷了以下實驗步驟:
A.用鉛筆和直尺在白紙上從O點沿著兩細繩方向畫直線,按一定標度作出兩個力F1和F2的圖1示,以F1、F2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F1、F2所夾的對角線表示的力F;
B.只用一個測力計,通過細繩把橡皮筋與細繩的連接點拉到同樣的位置O;
C.用鉛筆記下O點的位置和兩條細繩的方向,讀出兩個彈簧秤的示數(shù);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墊一張白紙并用圖釘固定,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A點,用兩條細繩連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過細繩同時用兩個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與細繩的連接點到達某一位置O;
E.記下測力計的讀數(shù)和細繩方向,按同一標度作出這個力的圖示F′,比較合力F′和力F,看它們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等;
F.改變兩測力計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復實驗,根據(jù)實驗得出結(jié)論.
(1)將以上實驗步驟按正確順序排列,應為
DCABEF
DCABEF
(填選項前的字母).
(2)在物理學中跟力一樣,運算時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物理量還有
位移、速度、加速度、電場強度等
位移、速度、加速度、電場強度等
(至少寫出兩個,要求寫名稱,不得用符號表示).
如圖2所示,某同學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由打點計時器得到表示小車運動過程的一條清晰紙帶,紙帶上兩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則小車運動的加速度計算表達式為a=
(s4+s5+s6)-(s1+s2+s3)
9T2
(s4+s5+s6)-(s1+s2+s3)
9T2
,加速度的大小是
0.64
0.64
m/s2,A點處瞬時速度的大小是
0.86
0.86
m/s(計算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1. B  2. B  3.BC  4. D  5. BD  6. ABD  7. BD  8. ABD  9. ACD  10. ACD  11. A

12. BC  13. BC  14. BC

15.

16.    

17.1:1,  , 0

<center id="as1dw"><abbr id="as1dw"></abbr></center>
<strong id="as1dw"><font id="as1dw"><label id="as1dw"></label></font></strong>

    20081226

    M點是小球1與小球2碰撞后小球1落點的平均位置

    N點是小球2落點的平均位置

    ②小球從槽口C飛出后作平拋運動的時間相同,設為t,則有

            OP=v10t

            OM=v1t

            ON=v2t

      小球2碰撞前靜止, v20=0

         

         ③OP與小球的質(zhì)量無關(guān),OM和ON與小球的質(zhì)量有關(guān)

    19.解析:(1)設乙物體運動到最高點時,繩子上的彈力為T1,     

          對乙物體        =5N                    

    當乙物體運動到最低點時,繩子上的彈力為T2

    對乙物體由機械能守恒定律:    

    又由牛頓第二定律:                 

    得: =20N                      

    (2)設甲物體的質(zhì)量為M,所受的最大靜摩擦力為f ,

    乙在最高點時甲物體恰好不下滑,有:    

    乙在最低點時甲物體恰好不上滑,有:     

    可解得:            

                

    20.(1)由題意,A、B、C三物在C落地前均保持相對靜止,

    知:

    對A有:

       (2)若,在C未落地之前

       

    顯然,B將在A上相對滑動,而C落地時間:

     

    C落地瞬間,A、B的速度分別為:

        C落地后,水平方向上只有A、B相互作用,設B剛滑到A最右端二物即獲共同速度,則B就剛不從A上滑下。由水平動量守恒可求出這個共同速度:

    由動能定理(只算數(shù)值);

    對A:

    可知,B在A上相對滑到距離

    21.(1)設物體從A滑落至B時速率為

                                               

                                                

            物體與小球相互作用過程中,系統(tǒng)動量守恒,設共同速度為

                                               

                                                

       (2)設二者之間的摩擦力為

                            

                            

            得                                  

      (3)設物體從EF滑下后與車達到相對靜止,共同速度為v2相對車滑性的距離為S1,

           車停后物體做勻減速運動,相對車滑行距離為S1

                                                

                                    

                                         

          聯(lián)立解得 (1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

      1. <menuitem id="as1dw"><strong id="as1dw"></strong></menu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