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科技館里.小虎同學觀察A.B兩支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時發(fā)現(xiàn):A音叉的標牌上標有“300Hz 的字樣.B音叉標牌上所標的頻率雖然無法看出.但聽起來音調(diào)比A音叉高得多.據(jù)此小虎能肯定B音叉每秒振動的次數(shù)A.大于300Hz B.小于300Hz C.等于300Hz D.無法確定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實驗題   
1.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情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cè)的直尺上,以A蠟燭為成像物體.

(1)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
較黑暗
較黑暗
環(huán)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
B蠟燭
B蠟燭
,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
(2)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
完全重合
完全重合
為止,這時發(fā)現(xiàn)像和物的大小
相等
相等
;進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fā)現(xiàn),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
垂直
垂直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
相等
相等

(3)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
B
B

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
2.小莉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
(1)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透鏡的另一側(cè)移動光屏,在距透鏡10cm處,屏上呈現(xiàn)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則此凸透鏡焦距約是
10
10
cm.
(2)小莉同學做實驗時,發(fā)現(xiàn)燭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圖所示,若要使燭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調(diào)節(jié)光屏,應將光屏向
調(diào)節(jié).
(3)若將燭焰移至距凸透鏡15cm處,夠動光屏,使燭焰在屏上得到
倒立
倒立
放大
放大
像,
投影儀
投影儀
就是應用這一原理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峰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時,將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桌面土再取兩段相同的蠟燭A和B-前一后豎放在桌面上,點燃玻璃扳前的蠟燭A,移動蠟燭B,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臺,如圖1所示.在此實驗中:
(l)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晟好在
較黑暗
較黑暗
環(huán)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
蠟燭B
蠟燭B
,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
(2)用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
大小
大小
的關系.
(3)在尋找蠟燭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蠟燭
A
A
(選填“A”或“B”)這一側(cè)觀察.
(4)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選填“實”或“虛”)像.
(5)點燃蠟燭A,小心地移動蠟燭B,直到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臺為止這時發(fā)現(xiàn)像與物的大小進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fā)現(xiàn),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
相等
相等

(6)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體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
B
B

A 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
B 保持玻璃板位囂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
(7)通過實驗探究,王凱掌握了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他學以致用,作出了圖2中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某同學利用一塊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玻璃板同一側(cè),該同學通過玻璃板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
 

幾位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時,先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水平臺上,再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在此實驗中
(1)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是在
 
的環(huán)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
(2)小明選擇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
 

(3)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像與物體
 
關系.
(4)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便于比較像與物體的
 
關系.
(5)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一個光屏,那么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選填“實”或“虛”).
(6)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
 
為止,這時發(fā)現(xiàn)像與物的大小
 
;進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fā)現(xiàn),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
 
,
(7)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
 

①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
②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6)相同的操作
(8)小紅將蠟燭A逐漸遠離玻璃板時,他的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這是因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
 

(9)使點燃的蠟燭A在兩個不同的位置,分別測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兩組數(shù)據(jù),得出實驗結論之一:像距與物距相等.你認為這種方法是否合理?
 
,理由是
 

(10)觀察像時,會發(fā)現(xiàn)兩個幾乎重疊的像,這是由于
 
造成的.
(11)如果有2mm和3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該選擇
 
厚的玻璃板進行實驗.
(12)小強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時,按照如下步驟實驗:
第一步: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豎直放置的玻璃板前
第二步: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過玻璃板,直接觀察光屏上有無像
第三步:將蠟燭B點燃放到像的位置,觀察像與蠟燭的大小關系
第四步:用直尺測量出蠟燭和像到鏡面的距離
在他的實驗操作中,第
 
步明顯錯誤,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所示,小明同學利用A、B兩物體、砝碼、泡沫等器材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
(1)實驗中小明是通過觀察
泡沫的凹陷程度
泡沫的凹陷程度
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
(2)比較圖1、2兩圖所示實驗,能夠得到的結論是: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作用效果大小與
壓力
壓力
大小有關.
(3)若要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應通過比較圖
1和3
1和3
所示實驗.
(4)小華同學實驗時將物體B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如圖4所示.他發(fā)現(xiàn)它們對泡沫的壓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結論是: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
沒有控制壓力不變
沒有控制壓力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情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cè)的直尺上,以A蠟燭為成像物體.
(1)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
較黑暗
較黑暗
環(huán)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
蠟燭B
蠟燭B
,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
(2)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
重合
重合
為止,這時發(fā)現(xiàn)像與物的大小
相等
相等
;進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fā)現(xiàn),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
垂直
垂直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
相等
相等

(3)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不能
不能
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選填“能”或“不能”).
(4)請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畫出物體AB通過平面鏡成的像.
(5)做實驗時,其中有一組同學怎么也不能使物體與像重合,你認為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與水平面不垂直
玻璃板與水平面不垂直

(6)為什么小汽車的擋風玻璃需要傾斜45度角安裝,而公共汽車的擋風玻璃的傾斜角度卻很小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