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選出能夠對你所聽到的句子做出正確應答的選項.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共12分)
做一個終身讀者
① 讀者是一個美好的身份。每個人在一生中會有各種其他的身份,例如學生、教師、作家、工程師、企業(yè)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時也是一個讀者,這個人就肯定存在著某種缺陷。一個不是讀者的學生,不管他考試成績多么優(yōu)秀,本質上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才。一個不是讀者的作家,我們有理由懷疑他作為作家的資格。在很大程度上,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書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讀書就是享用這些成果并把它們據為己有的過程。換言之,做一個讀者,就是加入到人類精神文明的傳統(tǒng)中去,做一個文明人。相反,對于不是讀者的人來說,凝聚在書籍中的人類精神財富等于不存在,他們不去享用和占有這筆寶貴的財富,一個人惟有在成了讀者以后才會知道,這是多么巨大的損失。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人物,在他們眾所周知的聲譽背后,往往有一個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終身讀者,即一輩子愛讀書的人。在某種意義上,一個民族的精神素質也取決于人口中高趣味讀者的比例。
②然而,一個人并不是隨便讀點什么就可以稱作讀者的。在我看來,一個真正的讀者應該具備以下特征——
③ 第一,養(yǎng)成了讀書的癖好。也就是說,讀書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幾天不讀書就寢食不安,自慚形穢。如果你必須強迫自己才能讀幾頁書,你就還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讀者。當然,這種情形絕非刻意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是品嘗到了閱讀的快樂之后的必然結果。事實上,每個人天性中都蘊含著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領略閱讀的快樂。遺憾的是,當今功利至上的教育體制正在無情地扼殺人性中這種最寶貴的特質。在這種情形下,我只能向有見識的教師和家長反復呼吁,請你們盡最大可能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能保護多少是多少,能搶救一個是一個。我還要提醒那些聰明的孩子,在達到一定年齡之后,你們要善于向現(xiàn)行教育爭自由,學會自我保護和自救。
④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讀書趣味。世上書籍如汪洋大海,再熱衷的書迷也不可能窮盡,只能嘗其一瓢,區(qū)別在于嘗哪一瓢。讀書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歡讀什么書,不論范圍是寬是窄,都應該有自己的選擇,體現(xiàn)了自己的個性和興趣。其實,形成個人趣味與養(yǎng)成讀書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為找到了和預感到了書中知己,才會鍥而不舍,欲罷不能。沒有自己的趣味,僅憑道聽途說東瞧瞧,西翻翻,連興趣也談不上。針對當今圖書市場的現(xiàn)狀,我要特別強調,千萬不要追隨媒體的宣傳只讀一些暢銷書和時尚書,倘若那樣,你絕對成不了真正的讀者,永遠只是文化市場上的消費大眾而已。須知時尚和文明完全是兩回事,一個受時尚支配的人僅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衛(wèi),本質上卻是一個野蠻人,惟有扎根于人類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⑤第三,有較高的讀書品位。一個真正的讀者具備基本的判斷力和鑒賞力,仿佛擁有一種內在的嗅覺,能夠嗅出一本書的優(yōu)劣,本能地拒斥劣書,傾心好書。這種能力部分地來自閱讀的經驗,但更多地源自一個人靈魂的品質。當然,靈魂的品質是可以不斷提高的,讀好書也是提高的途徑,二者之間有一種良性循環(huán)的關系。重要的是一開始就給自己確立一個標準,每讀一本書,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獲,能夠進一步開啟你的心智。只要堅持這個標準,靈魂的品質和對書的判斷力就自然會同步得到提高。一旦你的靈魂足夠豐富和深刻,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已經上升到了一種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貧乏和淺薄的書了。
⑥能否成為一個真正的讀者,青少年時期是關鍵。經驗證明,一個人在這個時期倘若沒有養(yǎng)成讀好書的習慣,以后再要培養(yǎng)就比較難了,倘若養(yǎng)成了,則必定終身受用。青少年對未來有種種美好的理想,我對你們的祝愿是,在你們的人生藍圖中千萬不要遺漏了這一種理想,就是立志做一個真正的讀者,一個終身讀者。
(周國平)
【小題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小題2】為第①自然段的畫線句找一個事例論據來支持一下。(3分)
【小題3】第4自然段的畫線句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題4】請簡述本文的論述過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閱讀《苦痛者的天籟》(作者:馬德)一文,回答小題(共14分)
那兩年,逢年過節(jié),養(yǎng)魚的蔡婆總要給我家送幾條新鮮的魚來。我有點討厭父親,集市上什么魚都有,為什么父親偏偏喜歡蔡婆的魚呢? 我問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歡吃你家的魚哩?蔡婆說,你爸爸呀,是個饞貓,為了吃我的魚,每天晚上敲我的門。父親真沒出息。
父親在鎮(zhèn)里的一家工廠上班,兩班倒。但父親很少上白班。父親每天晚上從鎮(zhèn)里回來,要翻過一面坡,再翻過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就在那兩面坡中間,有一塊洼地,蔡婆的魚塘就在那里。
父親說,蔡婆不容易。蔡婆那個做生意的丈夫卷走了家里的所有積蓄,扔下三個孩子跑了。為了養(yǎng)家糊口,蔡婆包了山洼里的魚塘,并在魚塘旁蓋了間簡陋的土房子。然后,把孩子扔給老人,一年四季,蓬頭垢面地照看著她的魚塘。每天晚上,父親下夜班,騎車路過那魚塘的時候,總要去敲敲她的門。嘟——,嘟嘟——,舅奶,睡了沒有?屋子里亮著油燈,蔡婆還沒睡。她便喚父親進去,有一搭沒一搭地說幾句話,然后,父親才走。有時候,父親下夜班很晚,蔡婆屋子里的油燈早已熄滅了,但父親依然要去敲敲蔡婆的門。聽著屋里的蔡婆在睡夢中含混地應了,父親才走。
我問父親,為什么要去敲蔡婆的門,是想吃她養(yǎng)的魚嗎?父親摸摸我的頭,笑笑說,你還小,不懂。我已經不小了,都上初中了!我一本正經地喊。
父親依舊每晚去敲她的門,蔡婆依舊逢年過節(jié)送魚來。
后來,我大學畢業(yè)了,父親退了休,蔡婆也不養(yǎng)魚了;斓貌诲e的兒女們,把她接進了城里,讓她去安享清福。有一次,我和父親談起了蔡婆,談起了那些年的事。父親突然嘆了口氣,說,其實啊,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
你奶奶是生你五叔的時候,難產死的。你爺爺受不了這個打擊,想不開,幾次想尋短見。村里有一個叫楊有貴的人,就經常來勸他,說,為了孩子們,你也得活下去啊。但你爺爺還是不能從悲傷中走出來。那一段日子,每天晚上,楊有貴都要來咱家坐坐,或者拉家常,或者聊東說西。即便真的沒話說了,也要干坐著,一直待到很晚才走。
你爺爺后來說,如果沒有楊有貴這個人,如果沒有他每晚來陪著坐一陣子,也許,咱們家就沒有今天。所以,你爺爺臨去世的時候,語重心長地和我說,伸出手來可以扶人,拿出錢來可以幫人,人在遭難的時候,就是有人陪著說說話,也是能救人的。
爸爸深深記住了爺爺說的這句話。那幾年,蔡婆不容易,爸爸想幫幫她。于是,每天晚上去敲敲她的門,就是想讓她知道,                                            。
是啊,那些夜晚的敲門聲,對蔡婆來說,不僅是溫暖的,而且那也是敲響在她苦痛心靈里的天籟之音啊!其實,這個世界還有更多不愁吃穿卻心底痛苦的人。他們所缺少的,也許只是陪他們坐一坐、嘮嘮嗑、說說話的人。哪怕,在他們最寂寞的時候,能夠聽到“嘟嘟”的敲門聲,也是好的。因為,對他們來說,這是世界上最溫暖、最美妙的天籟。
(選自《做人與處世》, 2009年第7期)
【小題1】“我”對父親為何總去敲蔡婆的門這一舉動的理解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請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結合相關內容梳理這一認識過程,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幼時
 
 
初中
“我”認為父親是想白吃人家養(yǎng)的魚兒去敲蔡婆家的門
“我”不理解父親
大學畢業(yè)
 
 
【小題2】選出對文章內容和寫法分析有誤的一項。(2分)                 【       】
A.文中有兩條線索,明線是人與人之間真摯溫暖的情誼,暗線是“敲門”“送魚”。一明一暗兩條線索串連起前后兩個故事。
B.文中共寫了父親兩次“笑”。第一次,面對“我”的誤解與責問,父親的“笑”表明了他的寬厚大度。第二次,面對“我”的贊美,老實的父親表現(xiàn)出了純樸、實在、厚道。
C.文中插敘了爺爺的故事,交代了父親之所以常去敲蔡婆的門的原因,回應了上文“我”的一連串疑問與不解,使文章更吸引人。
D.結尾用了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點明了主旨,給讀者以啟迪。
【小題3】“父親每天晚上從鎮(zhèn)里回來,要翻過一面坡,再翻過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蓖茰y一下,作者在這句里可能會強調哪幾個詞語,為什么?(2分)
【小題4】根據全文內容及主旨,補寫出文中橫線上省略的句子。(2分)
【小題5】“天籟”本指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鳥聲等,選文標題“苦痛者的天籟”該怎樣理解?并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為什么“這是世界上最溫暖、最美妙的天籟”。(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